最近央視《軍事紀實》欄目報道了我軍一次“紅藍裝甲叢集對抗”演習,根據“導演部”安排“藍軍”在人員和裝備要少於“紅軍”,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藍軍”是否可以以少勝多。
欄目攝製組在“交戰”前對雙方的準備情況進行了解,發現“藍軍”在對坦克實施彈藥補給之時只有兩名戰士從彈藥補給車上卸下炮彈,並且還逐一將炮彈搬到坦克附近。
從影片截圖來看“藍軍”參演的是99式坦克,發射125毫米口徑彈,根據記者介紹每一發炮彈都重達40多公斤,對於人來說這個重量不輕也不算太重,問題是兩門供彈手要不停歇地搬運幾十發,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負擔,要是往常搬運這樣多的炮彈至少需要2個班的兵力才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分發到每一輛坦克。
但這兩名戰士穿上新研製的外骨骼之後,很輕鬆就講一輛8噸彈藥補給車上的坦克炮彈分發給每一輛坦克,以前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科技進步後輕鬆的辦的了,不但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還大大減少了人力和體力!同時,這也說明我國在很短時間研製出的外骨骼效能先進質量可靠,已在全軍推廣了。
女兵穿上外骨骼後背著140斤的“傷員”還能一路小跑。
對於外骨骼軍迷們並不陌生,研製它的作用就是節省單兵的體能,我們常人包括普通戰士體能都是有限的,但隨著現代戰爭的進步單兵裝備也越來越多,除步槍、手榴彈火器之外,還有頭盔/防彈衣(合計10公斤左右)、各種單兵瞄準器材、2個水壺/水囊、幾份單兵口糧/幾個急救包…等等,必備的單兵作戰配置,這些武器和裝備總重量通常在20~25公斤,然後在翻山越嶺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急行軍人已經累癱了!
炮兵裝填手穿上外骨骼之後,裝彈速度將大幅度提高,而體能卻仍能保持正常水平,這對於任何作戰環境的炮兵來說真的是福音。
隨著現代戰爭的需要未來10~15年,武器殺傷效能會越來越高,比如說:目前中型的狙擊步槍甚至是通用機槍子彈口徑已經從7.62×51或者7.62×54R彈提高了8毫米,雖然只提高了一點點,但是槍口初速/動能都提高至少30%以上,在1200米外仍然擊穿重型防彈背心。
所以,未來計程車兵的武器裝備/彈藥的重量還會增加,同時防護水平也必須提高防彈背心的質量可能會增加2公斤以上。
同時,隨著資訊化時代來臨,單兵也深深地嵌入到了體系化作戰當中的一個節點,要裝備很多電子偵察/通訊裝置收發終端裝備,將自己看到的敵情透過資料鏈傳回指揮中心,而指揮中心會告訴他該執行什麼任務、友鄰的位置,比如說:發現一個敵方的炮兵連或者機械化,可由他去指揮周圍友鄰炮群對敵實施火力急襲。
而這些單兵偵察/通訊裝備今後會越來越多,單兵的負重也會越來越大。
再裝備越來越多,重量越來越重的情況下,必須要有輔助器材承舉一些裝備已減輕單兵的負重,否則不用5公里急行軍,2公里就受不了了。
2020年加勒萬河谷衝突之後,我軍新疆一線部隊在10月份就是裝備了外骨骼,後勤保障官兵就是穿上它翻山越嶺給最前沿哨所運輸補給品。
無人炮彈輸送車,馱運重量至少300公斤。
使用操縱器就能對它進行方向控制,有了這些新裝備,大大減輕了後勤保障部隊的人員數量。
由於外骨骼製造精良、價格便宜,我軍已經有更多的部隊配備了該器材,很可能是目前世界上裝備外骨骼最多的軍隊,這也體現出我國工業配套齊備和工業產能的強大,美軍提出外骨骼的想法最早,同時也追求高大上,結果整套外骨骼雖然先進超前,但是價格奇貴一套下來20多萬美元!根本沒法普及,所以一直停留在樣品或者配發給了極少數試驗部隊。
而我軍裝備的外骨骼研製成功之後並不追求更高的技術水平,而且以實用解決部隊現實需要為目的,武器裝備的發展最根本就是實用,過於高大上反而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最終被束之高閣。
我軍“未來戰士”的裝備,外骨骼的發展還是要有外部能源的,這樣才能使用更多的單兵裝備。
未來的外骨骼也許就像《流浪地球》裡這樣,成為一個把人包裹在裡面的機器人,可在任何惡劣戰場環境下減輕戰士的負擔、提供戰場感知、高效能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