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長期打鼾會變醜
小孩睡覺也會打鼾,只不過和成人打鼾不一樣,小孩打鼾主要表現為呼吸聲加重、張口呼吸,而打呼嚕的聲音通常也比較小,使不少家長容易忽略,以為是孩子睡的香。但若對打鼾不進行干預,長此以往孩子會出現特殊的面容。孩子正處於面型發育階段,長期張口呼吸可導致鼻底抬高、下頜後縮、面中部發育不良等,造成臉型縮窄、塌鼻樑、牙齒咬合不齊等面型改變。
專家提示
兒童打鼾一般是因為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造成的,常見的表現有打鼾、呼吸聲粗、睡眠不安、張口呼吸、特殊睡姿(俯臥或仰頭)等表現。嬰兒打呼嚕要注意有無喉軟骨發育不良,而大一些的孩子,一般因為腺樣體或者扁桃體肥大引起,在兒童頜面發育還未達到高峰期時,及時實施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後續對顏值的影響不會太大,否則還要正畸治療。
“心腦血管”
病情控制不理想竟因打鼾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的夜間血壓與日間血壓相差不明顯,甚至會高於日間,這是因為睡覺打鼾導致交感神經緊張,使血管收縮,從而升高夜間血壓。大多數難治性高血壓都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有關。此外,打鼾人群的血液黏稠度會升高;反覆打鼾使血管反覆收縮,損傷血管內皮從而誘發動脈斑塊形成;還可誘發或加重房顫、冠心病、心衰、心梗、腦梗等疾病的發生。
專家提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最大的危害和表現就是會引起人呼吸暫停,人會一直處在間歇性缺氧中,這是導致人體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存在高血壓、心律失常、動脈斑塊的人群,如果平時睡覺打鼾嚴重,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同時,需要重視打鼾的治療,改善打鼾對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會有很大的幫助。
“記憶力”
晚上總打鼾白天愛忘事兒
打鼾會影響睡眠結構,損傷與記憶相關的腦區,出現健忘等認知障礙,也會增加老年痴呆的風險。兒童來說長期打鼾會出現導致邏輯思維差、語言表達差等問題。此外,打鼾導致的睡眠結構異常引起焦慮、抑鬱等情況。
專家提示
如果家裡老人最近說話顛三倒四、總忘事,性格變得焦慮抑鬱,在排查其他神經內科疾病的同時,要觀察是否存在嚴重打鼾的情況。
“內分泌”
打鼾牽動血糖波動
睡眠呼吸暫停會導致間歇性低氧,從而導致身體出現氧化應激反應,影響下丘腦垂體功能,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高峰延遲等問題,加劇血糖波動,或加重肥胖,肥胖又可進一步加重氣道堵塞,形成惡性迴圈。
專家提示
糖尿病患者的內分泌代謝紊亂使肥胖加重,同時也會導致睡覺打呼嚕。有效治療睡眠呼吸暫停,可以減肥,還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消化”
反酸燒心和睡覺也有關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會引起胃食管連線處的括約肌鬆弛,當患者氣道完全堵塞,發生呼吸暫停時,會導致胸腔負壓增高,引起胃內容物反流進食管甚至是咽喉部,引發胃食管反流。若反流至氣管和肺裡還會引起嗆咳。
專家提示
門診中有很多來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患者,在治好打鼾的同時,意外發現自己胃食管反流的情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遺尿”
打鼾容易發生遺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可導致腎小管對原尿的重吸收率下降,造成尿量增多,還會引起膀胱對壓力的感受能力減弱,不能及時在膀胱充盈時從睡眠中醒來排尿,發生遺尿,多見於老年人和兒童。
專家提示
其實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打鼾嚴重時各年齡段都會出現遺尿或頻繁起夜,當打鼾得到治療後遺尿的情況也會有所好轉甚至是治癒。
// 打鼾可能是疾病訊號 //
在勞累或睡姿不當時偶爾出現打鼾,而且沒有呼吸暫停,是不需要醫學干預的“良性呼嚕”。
如果每天都打鼾,且呼吸不均,甚至出現呼吸暫停,早起口乾、頭疼,睡醒後不解乏,白天嗜睡等,就需要注意,是否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舌體後墜等結構異常,均可導致上氣道狹窄,出現打呼嚕的情況。當氣道狹窄時,身體會增加吸氣的力量,從而導致吸氣時氣道內的負壓增大,從而進一步使氣道變窄,當氣道完全堵塞時,就發生呼吸暫停。
測
// 多導睡眠監測是金標準 //
當發現打鼾等相關症狀時,可先由專業人員來評估病情,並選擇不同級別的睡眠監測。目前多導睡眠監測是診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金標準,需要在醫院完成,以便得到腦電、眼電、肌電、心電等資料,更全面地評估病情。自動生成的監測報告必須經人工校對再診斷才能保證其準確性。
如果患者在醫院環境入睡困難,在排除失眠、夢遊等睡眠疾病的前提下,可居家使用行動式睡眠監測儀,結合呼吸氣流、血氧飽和度等進行診斷,但與醫院監測相比,家庭監測的資料完整性不足。
治
// 對症對因個體化治療 //
肥胖者需減重管理,並建議患者採用側臥睡姿,以改善舌體後墜等情況。對於主要在仰臥睡姿下打鼾,舌體後墜的特定人群,可以透過口腔矯治器來治療。目前沒有適宜的藥物可以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但透過藥物治療上氣道的炎症性疾病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有一定好處,比如治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上氣道炎症。
手術治療屬於對因治療,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需評估治療獲益。無創正壓呼吸機可以維持上氣道開放,可緩解打鼾、憋氣症狀,改善睡眠結構,但必須堅持佩戴才能起到治療作用,且應終身堅持佩戴治療。
《健康時報》專版報道
受訪專家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葉京英 尹國平
文章 田茹 李益萌 韓冬野
排版 宣傳中心 南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