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成長時期,有一種惡性腫瘤,非常容易與正常的生長疼痛發生混淆,那就是骨肉瘤,屬於骨癌的一種。
骨肉瘤的發病率較低,每100萬人裡,只有3-5人患病。主要的發病人群除了骨骼生長旺盛的青少年以外,還可以見於一些中老年人。
80%的骨肉瘤
發生在膝關節周圍
骨肉瘤最常發生於膝關節周圍幹骺端,也就是股骨遠端、脛骨近端,肘關節、肩關節等其他四肢關節部位發病率較低。
目前,骨肉瘤發生的具體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主要猜測與骨骼快速生長時受到刺激而發生突變有關。
青少年時期骨細胞快速分裂,骨骼快速生長,這時在一些炎症、輻射等因素刺激下,骨細胞就可能發生癌變。
除此之外,研究發現,某些骨肉瘤患者,遺傳基因會發生一些改變,因此細胞癌變也可能由遺傳因素導致。
注意區分骨肉瘤與生長痛
如果青少年出現不明原因的骨痛,可能會被當做生長痛而忽略,臨床中經常見到就診即晚期的骨肉瘤患者,這都是因為沒有重視而造成的。
那麼,二者如何區分呢?
① 疼痛部位
生長痛多發生於肌肉,或者肌腱附著在骨的支點,以及骨骼生長部位,當青少年運動的時候,韌帶反覆牽拉就會使肌肉、肌腱支點出現疼痛;
骨肉瘤則多表現為肢體幹骺端,也就是長骨兩端的骨痛,以膝關節處骨端更為多見。
② 疼痛特點
生長痛的疼痛是偶發的,由於青少年運動較多,往往隨運動加重,夜晚休息就可以緩解;
骨肉瘤的疼痛,在早期可能是偶發的,慢慢就可以發展為持續疼痛,逐漸加重,休息不可緩解甚至更痛,夜間尤為嚴重。
③ 有無包塊
一般來說,生長痛在骨關節周圍不會出現異常包塊;
骨肉瘤會破壞骨骼,從骨內生長到骨外,會形成異常的軟組織包塊,看起來就是膝蓋處鼓包了。如果包塊壓迫了周圍軟組織、神經,還可以導致跛行。
很多人會覺得,骨肉瘤是惡性腫瘤,是不是就要截肢了?
骨腫瘤雖然是一種惡性腫瘤,如果治療及時,完全可以不截肢。
而且目前經過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70%-80%,十年生存率可達60%-70%,復發的機率僅為20%-30%左右,因此治癒希望還是很大的。
新輔助化療保肢術保肢率可達90%
目前,最先進的治療骨腫瘤的方法,就是新輔助化療保肢術,也就是先進行一定時間的藥物化療,再進行保肢手術。
我國一般為術前化療2-4個週期,術後還需要化療最少6個週期。
這是因為約有60%-70%的骨肉瘤病人,在就診時就已經在體內發生了一些隱匿性的微轉移,產生了一些亞轉移病灶,這些病灶無法透過影像學檢查發現。
化療不僅可以消滅掉這些轉移病灶,而且同時可以使區域性腫瘤縮小,提高成功保肢率和病人的長期生存率。
只要腫瘤還沒有累及血管、神經,沒有出現明顯的轉移,或者經評估保肢治療的功能保留、復發機率都優於截肢時,就可以選擇新輔助化療保肢術。
化療後,就需要手術切除存在腫瘤的骨骼,然後進行骨骼重建,共有三種方法:
/ 自體骨移植 /
將切下來骨上的腫瘤刮除,然後在酒精、液氮裡浸泡,或者進行射線照射,以此把骨內可能存留的腫瘤細胞進行滅活,再重新將骨頭植回原位。
/ 異體骨移植 /
選取一塊形狀相仿的異體骨,也就是他人捐獻的骨骼,進行移植固定。
透過一些射線技術可以極大降低機體的排異反應,成功率較高,但是如果身體抵抗力低下,細菌就可能趁虛而入引發感染,從而造成移植失敗。
/ 人工關節置換 /
這種方法最常用,治療效果也最好。就是在切除骨骼的位置安裝一個假體,與另一端關節進行組配,形成一個人工關節,稱為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關節的一般使用年限可達10-15年,由於青少年骨骼生長等因素,使用年限可有縮短。
這種方法因直接將長腫瘤的骨骼切除,手術較為徹底,所以複發率相較前兩種明顯降低,功能保留更為完整。
而且,經過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後,人工關節即將落實由均價三萬到幾千元的大減價,降幅超過80%,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將大大減輕。
術後定期複查很重要
當然,不管是自體骨、異體骨移植,還是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都有可能出現感染、潰瘍、鬆動、斷裂,或者骨折等併發症,雖然出現的機率並不高,但也需要我們加以重視,日常避免劇烈運動,也要注意複查隨訪。
一般來說,複查的頻率應該是:術後2年之內每3個月複查一次;術後2-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術後5年每2年複查一次。
如果10年之內沒有發生轉移,那麼90%可以看作治癒。
點選連結,瞭解更多相關內容↓
參考資料:
醫學微視官網 - 於勝吉 主任醫師《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