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底,喜劇電影《甲方乙方》登陸院線。
不但票房大賣,還開啟了賀歲片的先河。
半年後,電影原作者王朔從美國落魄而歸,身無分文。
導演馮小剛趕緊派人送去五萬元稿費,沒想到卻被王朔連人帶錢一起轟了出去。
馮小剛的雪中送炭為何會換來王朔如此的反感?
究竟是王朔不識好歹,還是其中另有隱情呢?
馮小剛和他的“恩人”王朔又是如何反目成仇的呢?
一、“大院”VS“衚衕”
提起“京圈大佬”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馮小剛。
但如果把王朔和馮小剛放在一起,大家則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王朔才是真正的“京圈大佬”。
對於現在很多九零後、零零後的網友來說,王朔就像傳說中的戰神一般,
雖然沒親身經歷過他叱吒風雲的年代,但是他的名字如雷貫耳。
1958年出生的王朔,有著一個背景很好的家庭,父親是部隊高官,母親是軍醫。
在王朔很小的時候,他就隨著父母住進了北京的“軍區大院”,
成為了一名讓人羨慕的“大院子弟”。
王朔雖然不愛打架,但是也特別愛惹事,沒事就在課堂上跟老師頂嘴,逃課。
請家長、寫檢查成了家常便飯。
時勢造英雄,檢查寫多了也能練就出本領,那一篇篇五千字的檢查,
為日後王朔寫小說奠定了堅實的寫作基礎。
王朔的父親曾在軍校任教,家中有不少藏書,
王朔沒有浪費資源,那些書他全都看過,王朔絕對算得上是飽讀詩書。
高中畢業後,王朔被家裡送去了海軍部隊。
在部隊的那幾年,王朔唯一的收穫就是自己寫的短篇小說《等待》,
被刊登在了《解放軍文藝》上。
三年之後,王朔從部隊退伍被分配到了一家醫藥公司做銷售。
幹了沒多久,王朔就因為不願意“騙人”而完不成業績。
正巧好哥們葉京當時正在做“二倒”,廣州幾塊錢上來的手錶,
在北京賣好幾十塊,還有人爭相預定。
看得王朔心裡癢癢的,就一起下海跟著葉京當起了“二倒”。
當時有個罪名叫做“投機倒把”,在別人的舉報下,王朔也被扣上了這個帽子。
工作沒有了,倒賣生意又被舉報,王朔成了一名待業青年。
後來鐵凝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給了王朔很大的啟發,這種小說他也能寫。
於是《空中小姐》便橫空出世。
憑藉著《空中小姐》獲得了文學新人獎的王朔,在“拍婆子”時更有了資本。
王朔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喜歡泡妞的人,會和很多個女青年談戀愛,
這在那個保守的時代是流氓行徑,因此王朔也被冠上了“流氓作家”的頭銜。
王朔說過,生活比戲精彩,他的小說大多取材於現實故事,不是杜撰編寫的。
所以現實中的王朔也和書中一樣,格外喜歡泡妞。
那時晚上沒事,他最愛乾的事就是拉著葉京他們幾個大院子弟,
一起去北京舞蹈學院玩。
玩不過是個好聽的說辭,聽他去的地方就知道他的目的不單純,
還有哪裡能彙集這麼多年輕漂亮、身材又好的姑娘。
“不怕流氓會武術,就怕流氓有文化。”
大院子弟再配上能說會道,無數的小姑娘被王朔拐到了小樹林裡。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沈旭佳的姑娘。
一個仰慕對方的才華,一個欣賞對方的美貌。
二人一拍即合,陷入熱戀。
王朔更是拉著沈旭佳一起,把他們的戀愛寫成了小說《浮出海面》。
1985年,王朔憑藉著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舉成名,成為了作家圈裡最火的新人。
之後的作品《橡皮人》又被馬未都推薦給了中國作家協會的唯一刊物《小說刊選》,
作品上了《小說刊選》意味著王朔不再是野路子,已經成為了主流作家圈的一員。
至此,名氣和財富都奔向了王朔。
而同是1958年出生的馮小剛就沒有這麼好命了。
比起外來戶王朔,馮小剛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不同的是,王朔住的是軍區大院,馮小剛則出生在衚衕。
衚衕裡的生活跟大院完全是兩個世界,
軍區大院的孩子們就像住在伊甸園,穿乾淨的衣服,吃豐富的食堂,
每天無憂無慮,在寬廣的院子裡自由地奔跑。
就像《血色浪漫》裡面演的那樣,他們享受著各種福利和其他人的高看一眼。
北京胡同裡面的孩子則像是無人看管的“野孩子”,父母忙於生計,
孩子們就在衚衕裡面穿梭打鬧,從小就被人叫做“衚衕串子”。
小時候馮小剛就常常望向那邊的院子,羨慕著裡面的孩子。
長大他則更是羨慕裡面的人,不用為生計發愁,不用低三下四。
馮小剛的家中還有一個姐姐,一家四口原本過得就不富裕,
七歲那年父親跟母親提出了離婚,一個人帶著行李頭也不回地走了。
找了一個年輕的姑娘,開始了新的生活。
被留下的母親,只能靠著微薄的薪水養著兩個年幼的孩子。
家裡條件拮据,母親就啃幹饅頭,把菜留給他們姐弟吃。
吃多了苦,馮小剛就暗下決心,他要成為有出息的人。
高中畢業後,馮小剛也選擇了當兵,為的是能吃口飽飯。
在部隊裡馮小剛當上文工團的美工,每天幫著劇團搭架子,佈置場景。
畢業後憑著這些經驗,他被分配到了一家建築公司做宣傳。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馮小剛結識了鄭曉龍。
很多人提起鄭曉龍,只知道他是《甄嬛傳》的導演。
殊不知鄭曉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是響噹噹的導演,趙寶剛、海巖都是接他的班。
在鄭曉龍的幫助下,馮小剛到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做美工。
一次鄭曉龍在看一本雜誌時,又笑又罵,馮小剛湊過來問他在看什麼。
鄭曉龍隨口一句:我兄弟王朔。
殊不知這句話讓馮小剛欣喜若狂。
二、翻身農奴把歌唱
在一天晚上,王朔被鄭曉龍領去了馮小剛家。
那是一間昏暗的小房子,家裡的桌子只夠放開兩盤菜。
一盤豬蹄,一盤花生米,剛好擺滿桌子。
王朔對馮小剛的第一印象是這人長得真醜。
這場飯局在馮小剛對王朔的吹捧中開始。
兩盤菜三個人,王朔夾菜都要悠著,生怕一筷子把菜夾沒了。
菜不夠只能酒來湊,可惜酒也不管夠。
飯吃了一半就沒酒了,鄭曉龍只能起身出去買酒。
鄧文迪用了一杯紅酒的功夫拿下了默多克。
馮小剛也不遜色,在鄭曉龍買酒的空檔抱上了王朔的大腿。
在得知鄭曉龍和王朔是兄弟後,馮小剛就開始計劃要結識這位京圈大佬。
於是他買來了王朔的《空中小姐》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日夜苦讀,死記硬背。
見到王朔的那晚,他趁鄭曉龍不在,死死地抓住王朔的手,
向他訴說著自己的崇拜之情,還背誦出了小說。
王朔對馮小剛的第二印象就是噁心。
面對著馮小剛楚楚可憐的小眼神,王朔答應收他做小弟。
從此馮小剛就搭上了王朔這個大佬。
馮小剛確實會看人,而且運氣也不錯。
1987年,王朔和沈旭佳結婚。
沈旭佳特別的旺夫,王朔事業的高峰期都是和她在一起的那幾年。
婚後王朔的新作《頑主》發表,並且被峨眉電影製片廠拍成了電影。
之後王朔的事業開始勢不可擋。
1988年被稱為“王朔年”,一點都不誇張。
《頑主》、《輪迴》(改編自《浮出海面》)、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氣》(改編自《橡皮人》)。
一年四部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而且全部都反響熱烈。
用王朔自己的話說:中國電影,哥們現在平趟。
小說也寫得差不多了,自己前半輩子的故事差不多都寫完了,
於是王朔也開始了撰寫和編故事。
他拉著自己的那群小夥伴們,
馬未都、莫言、海巖等人一起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中心》。
這家公司推出的第一個作品,
就是這幾個文壇界的大佬一起寫的電視劇《海馬歌舞廳》。
後來英達的《我愛我家》,也是受到了這部電視劇的啟發。
“悠悠歲月,你說當年好睏惑”,
對於老一輩人而言,聽見這句歌詞沒有人會唱不出下一句的,
因為它正是上世界九十年代最火的電視劇《渴望》的主題曲。
無論是熱播的《甄嬛傳》,還是大火的《琅琊榜》,
都比不上當年這部萬人空巷的《渴望》。
這部現象級電視劇的編劇正是“京圈大佬”王朔。
平趟完了中國電影,他又開始掃蕩電視劇了。
最氣人的是,他來了,電視劇就又成了他的主場。
一直跟在他身邊,鞍前馬後的馮小剛終於要隆重登場了。
1991年,海馬公司開始籌拍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演員資金都已經到位,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突然發生了,劇本不見了。
任所有人翻遍公司的大小角落,也沒能看見劇本的一絲蹤跡。
此時馮小剛像英雄一般挺身而出,告訴王朔他看過很多次劇本,完全可以背下來。
想到當初馮小剛能背出自己的小說,現在他說能背出劇本,王朔自然相信。
靠著馮小剛的功勞,《編輯部的故事》成功拍攝完成,
王朔也很講義氣,把馮小剛的名字寫在了編劇一欄。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部電視劇開始拍攝沒多久,
原先的劇本竟然又奇蹟般地出現在了公司的某個角落,
很多人都證實自己曾經找過那裡。
馮小剛立了大功之後,王朔開始拿他當自己人,
不但把馮小剛推薦給鄭曉龍,當上了《北京人在紐約》的副導演,
還拉著他一起開了公司。
“好夢公司”,王朔是董事長,馮小剛是總經理。
這一刻,即使是跟班小弟,王朔也是真的拿他當兄弟。
那幾年王朔混得風生水起,寫了很多部電視劇,
同時好幾部小說也被電影公司買走拍成電影。
馮小剛待在他身邊,也跟著一起成為了圈內有名的人物。
1994年,王朔遇見了徐靜蕾,被她不修邊幅的搖滾範勾了心。
王朔雖然流氓,但是對於婚姻,還是有起碼的尊重。
於是他拋妻棄女,淨身出戶,去追求自己的新愛情。
離開了“旺夫”的沈旭佳,王朔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了。
偶像離婚了,自己也應該離個婚才能跟他匹配。
有了名氣的馮小剛也學王朔拋妻棄女,跟“多年好友”徐帆登了記。
郭德綱的名言: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就像當初郭德綱被主流相聲抵制一樣,王朔也遭到了作家圈的封殺。
寫書賣不過王朔,小說拍成電影還是賣不過王朔,
最氣人的是王朔寫的電視劇居然一樣火。
其他作家終於眼紅了,他們聯名舉報王朔,說他的小說低俗,
是流氓文學,宣傳不正之風。
後來國家開始清理“精神汙染”,王朔自然是頭號目標。
跟他有關的作品全部都在稽核時被斃。
被逼無奈,在國內混不下去的王朔選擇去美國逛逛。
他跟馮小剛說:他們針對的是我,我走了你還能在這發展。
走之前他把馮小剛推薦給了華誼,把徐靜蕾委託給了趙寶剛。
送別時,馮小剛哭得淚流滿面,他是真的捨不得王朔走,王朔走了他要靠誰?
當然還是靠王朔了。人走了沒事,作品不是還在嘛!
1997年,馮小剛揹著王朔,
一聲不吭地把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搬上了大螢幕,
編劇一欄寫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這部電影就是開啟賀歲檔先河的《甲方乙方》,
同時還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三項百花大獎。
憑藉這部電影,馮小剛在電影圈站穩了腳跟。
和王朔那種只追求精神境界不同,馮小剛更懂得如何拍攝賺錢的商業片。
《甲方乙方》投資額僅僅370萬,卻收穫了三千萬的票房。
半年之後,王朔從美國回來。
馮小剛知道這事瞞不住了,於是託人給王朔拿了五萬塊錢過去,說是稿費。
不得不說,馮小剛的做法實在是太難看了。
五萬元?無論如何解讀,都明顯能感覺出來羞辱的味道。
王朔也不是傻子,連人帶錢一起扔了出去。
後來在採訪中,王朔曾經表示,自己可以理解馮小剛不寫自己的名字,
因為那時有他的名字就過不了審,可是事先通知是應該的吧!
王朔沒有告他侵權,完全是看在曾經的情分上。
此事之後,王朔便跟馮小剛劃清了界限。
而之後的馮小剛憑藉著一年一部的賀歲喜劇,
成為了圈內的大導演,更是票房的金字招牌。
與落魄的王朔劃清界限,他求之不得。
三、“我們只是互相利用”
即使多年之後,馮小剛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導演,
依然有人在背後戳他的脊樑骨,說他靠著王朔上位,結果卻忘恩負義。
王朔這人雖然脾氣直,但是嘴硬心軟。
當被問及此事時,他只是回了一句:我們只是互相利用。
2004年,馮小剛開始籌拍《天下無賊》,劉德華、劉若英都簽完合約,
結果劇本卻出了問題,幾次修改都沒能過審。
電影遲遲不能開機,每拖一天就是燒一天的錢。
愁的馮小剛頭髮都開始掉了,這時有人給他指了一條明路:不如找王朔問問。
有些人他就是有能耐,就算他落魄了,只要他出山,天下就又是他的了。
回國後的王朔真的很不順,重新拿筆寫的新書《看上去很美》雖然大賣,
但是反響和評價都不理想。
後來好友梁左、哥哥、父親相繼離世,更是對他打擊極大,
他開始像憤青一樣罵人。
文化人的“罵人”是不會像普通人一樣破口大罵、髒話連天的,
他們罵人都會寫成文章,而且還會美其名曰“批評”。
批評完了金庸,批評魯迅,最後他開始批評自己。
《我看金庸》、《我看魯迅》、《我看王朔》,三篇罵人的文章,
讓我們看到曾經那個狂妄自大,殺氣滿滿的王朔又回來了。
王朔剛從美國回來時,落魄的很,淨身出戶,
投資拍攝的電影又被斃了,幾乎身無分文。
所以馮小剛才會覺得五萬塊錢就可以打發了王朔。
落難見人心,患難見真情。
徐靜蕾當時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還找朋友借了不少錢,
愣是給王朔買了一棟別墅。
她說:王朔就該有個配得上他身份的家。
王朔落難那幾年,幾乎都是靠著徐靜蕾在養活。
王朔翻身了,自然不會虧待她。
2004年,罵累了的王朔開始塌下心來寫“遺書”。
他要給他女兒寫一本《致女兒書》,寫完就存著,等死後再發布。
後來他突然想起來徐靜蕾想要當導演,於是就拉來了一眾好友,
幫徐靜蕾籌拍電影《我和爸爸》,雖然編劇是徐靜蕾,
但是看這名字就知道和《致女兒書》有莫大的關係。
《我和爸爸》雖然票房只有五十多萬,可是這部影片卻拿下了不少獎項,
徐靜蕾更是憑藉此片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導演處女作。
儘管《我和爸爸》整個創作團隊上都沒有王朔的名字,
但是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全靠王朔,無數導演又開始拼命找王朔約本子,
連他那部評分不高的《看上去很美》都被人買走拍成了電影。
所以那個給馮小剛指路的人,並不是隨口一說。
已經走投無路的馮小剛心想,不就是再卑躬屈膝一次嘛,
有什麼大不了的,以前又不是沒幹過。
於是他找來葉京做中間人,把王朔約到了飯桌上。
王朔終究是個嘴硬心軟的人,看過劇本後,就跟馮小剛說了一句話:
寫上這個女賊懷孕了,去廟裡燒香拜佛。
加上這個就能過審,半信半疑的馮小剛還是照做了,
結果稿子果然過審了,小偷改過自新、迷途知返,正是廣電總局需要的正能量。
馮小剛終於意識到了,王朔就是王朔,他就是有真本事,自己真離不開他。
於是之後的馮小剛拼命地和他緩和關係,就是希望重新抱上他的大腿。
導演葉京實在看不慣馮小剛的嘴臉,再加上之前被馮小剛做局騙了,
在拍攝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的日子時,特意加重了“馮褲子”的戲份。
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個角色是個打醬油的,在劇中,
馮褲子就是一個溜鬚拍馬、欺上瞞下的小人。
同樣的姓氏、外形相似的演員,該劇又改編自王朔的小說。
“馮褲子”究竟說的是誰,不言而喻。
而這部電視劇的原著小說《玩的就是心跳》,正是出自王朔之手,
可見,他也覺得馮小剛是欺上瞞下之人。
從此,大名鼎鼎的馮導就有了“馮褲子”這個響亮的外號。
即使這樣被挖苦,馮小剛還是沒有跟王朔翻臉。
一來,他已經是有了身份的大導演,
所有人都知道他當初是抱了王朔的大腿,要是鬧翻了,對自己的名聲不好。
二來,他還是很希望王朔能再給他寫點劇本的。
當馮小剛再一次在採訪時說出了對王朔的崇拜之情後,
王朔又一次淪陷,給他寫了《非誠勿擾2》和《私人訂製》。
在此之後,王朔和馮小剛再也沒有合作過。
王朔曾經說過,出身富貴家庭的人會比較善良。
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衣食無憂,便不用去費盡心機,機關算盡。
王朔和馮小剛從一開始被命運不公平的對待著。
王朔衣食無憂,彷彿富家公子;馮小剛家境貧寒,從小遭人白眼。
王朔想要當作家,說辭職就辭職;馮小剛想當個正式的美工都要拼命巴結鄭曉龍。
王朔是真的有才,馮小剛也是真的崇拜他。
很多人都說馮小剛拍攝的喜劇都是黑色幽默,這何嘗不是王朔一貫的風格。
即使離開王朔,馮小剛的作品裡也一直有王朔的影子。
馮小剛曾經說過:王朔就是我的北極星,我只要抬頭就能看見他。
如今的二人都已過了花甲之年。
馮小剛終於過上了“有出息”的生活。
王朔也過上了他隨遇而安的日子。
至於曾經的恩恩怨怨,二人應該早已都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