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渴望的世界格局是一家獨大,只有自己是強大的國家,其他國家要麼大而不強,要麼強而不大。
所以這麼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對國力快速提高的國家或國際組織,英國、德國、蘇聯、日本和歐盟這些“世界老二”都被美國先後打壓過,它們因此受到重創,國力再也沒有追趕上美國的可能了。
今天中國的國力飛速發展,中國人以數十年的埋頭苦幹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路,國力水平已經是世界第二位。
美國試圖從各個領域遏制中國崛起,但是中國並不怕美國的打壓,那麼中國為什麼不用怕成為第六個被打垮的國家呢?
美國沒費一槍一彈吸乾了英國
英國與美國的關係非常近,遠的不說,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出手幫了英國。二戰結束後,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有一批盟友,在這些盟友中英國的地位應該是最高的,幾次戰爭都是“美英聯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被德國打得招架不住,美國出手幫助英國,這時已經是1942年底了,英國已經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了。
兩個國家為了坐山觀虎鬥沒有急於開闢第二戰場,而是選擇在北非與德國作戰,可是最後撿了大便宜的還是美國人,因為在北非英國和德國已經鬥了很久,美軍在北非登陸時那裡的戰鬥已經接近尾聲了。
英國人在二戰中損失巨大,美國人又以“做好事”的名義幹了“壞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給了其他國家一些援助,可是這些援助都不是無償的,要麼是拿東西來換,要麼是戰後歸還。
英國是用了港口作抵押,後來又用海外軍事基地來換,這就等於英國人把霸權直接交給了美國。
英國當初最巔峰的時候號稱“日不落帝國”,全世界都有殖民地,總有一處能看見太陽,靠著廣闊的土地和世界各地的資源英國發展起來了。
當英國失去海外殖民地和軍事基地,光憑自己那二十四萬平方公里和幾千萬人口很難和龐大的美國相比,一直被英國打壓的美國終於把英國人踩在腳下了。
兵不血刃解決掉了蘇聯
蘇聯應該是美國面對的最強大對手了,是英國、日本這些國家無法相比的。冷戰期間雙方劍拔弩張,就怕擦出一點點火花,似乎隨時都可能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
彼時蘇聯的強大軍事實力讓整個西方為之瑟瑟發抖,而西方對蘇聯的圍追堵截讓其在軍事上拼命地投入,軍事實力達到了恐怖的程度,卻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蘇聯軍事和重工業實力成為蘇聯所依仗的,不過它成也重工業,敗也重工業,成也軍事敗也軍事。
早在三十年代,蘇聯就出現了“瘸腿”的情況,輕工業發展跟不上重工業的步伐,斯大林認識到這一點後提出了“兩頭髮展”,然而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又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重工業,尤其是國防工業上。
冷戰開始後為了能在軍事上保持對西方的優勢,蘇聯是踩著油門發展重工業,蘇軍擁有數百萬軍隊和數萬輛坦克,隨時都可以碾壓歐洲大平原。
軍事上投入多,勢必會影響輕工業、農業的發展,更多的錢無法用來改善民生,龐大的軍隊規模佔用社會上百萬的年輕勞動力。
八十年代初,“星球大戰計劃”美國憑藉經濟優勢透過太空武器競爭,進一步讓蘇聯經濟負擔加重。
美國遏制蘇聯的方式也不僅是使其發展失衡,在緊張的軍事氛圍中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還有就是“和平演變”。
這是美國國會議員杜勒斯在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來的在熱戰難以擊敗對手的情況下,以一些“和平”的方式使對手慢慢瓦解。
西方國家透過一些媒體以及“培養”的組織和個人,向目標國家宣傳和美化西方,向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宣揚西方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對年輕人的改變,來慢慢地打敗一個國家。這也是美國比前任霸主英國高明的地方,英國的殖民主要是戰爭,戰爭有傷亡有成本,可以打垮對方也可以拖垮自己。
1991年那個曾在世界上極有影響力的蘇聯徹底垮掉了,短時間內不會有任何國家讓美國感到緊張了。
坐山觀虎鬥,而後補刀德國
德國其實幫了美國大忙,但是最後還是被美國給補了一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在歐洲四處征戰,憑藉一定的工業實力打敗了很多對手,消耗了一直打壓美國發展的英國,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打得英國招架不住的時候美國最終都出手了,1917年美國各部隊陸續趕往歐洲,1918年大規模投入作戰。
二戰時,1940年德國就開始和英法聯軍作戰,一個多月就將其打得節節敗退,美國在1942年底才在北非戰事接近尾聲的時候出手幫英國。
美國對英國的幫助是有延遲的,利用德英兩國互相消耗,最後時刻突然出手加入戰爭把德國打敗。
死死被美國控制下的歐洲,很難站起來
歐盟在各地區國際組織裡算是發展比較好的,歐盟國家GDP都比較靠前,在GDP前十名裡英法德意佔了四位,二十一世紀初甚至超過了美國。
可是歐洲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團結,歐洲歷史上戰爭頻繁,兩次世界大戰爆發點都在歐洲,這種離心力是歐洲各國自帶的。
軍事上美國對歐盟國家控制很深,特別是冷戰時期利用歐洲國家對蘇聯的恐懼心理加深對它們的掌控,歐盟國家一直在去北約化也沒有成功,經濟上美國更是一個接一個地給它們挖坑。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世紀之交這前後二十年美國慫恿歐洲國家參與了不少大型戰爭和軍事行動。
損失對於美國來說不算什麼,對於整個歐盟來說也不算什麼,對於歐盟單個國家來說損失是傷筋動骨的。在這些戰爭中,科索沃戰爭這場爆發於歐洲的戰爭對歐元的創傷極大,有人說這場戰爭是“美國舞劍,意在歐元”。
2008年次貸危機波及到了歐洲,中東國家發生戰爭後不計其數的難民湧入歐洲,給歐洲國家帶來了不少的問題。
歐盟國家的經濟遭遇一次又一次危機,而今它們所遇到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即便這樣仍然不時有國家高呼著“脫歐”。
被美國“二次重創”的日本
上個世紀日本與德國、義大利等國發動對外侵略擴張戰爭,由於戰爭的非正義性被反法西斯國家打敗,日本被美國的炸彈和原子彈炸成廢墟。
二戰以後美國需要一個在東亞的盟友,一是便於在這一地區保持存在,二也可以應對蘇聯。日本也因此擁有了很多的便利,得到了來自美國的大量資金用於發展。
藉著這個勢頭日本快速發展,那時候日本的產品由於物美價廉在美國非常流行,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高達500億美元,佔美國對外貿易的40%,致使美國大量的工廠倒閉,這讓美國感到了不舒服。
1985年9月,美、日、英、法和聯邦德國的五國財長在曼哈頓廣場簽訂了“廣場協議”,從那以後日元就不斷升值。同時美國不斷打擊日本的出口經濟,擴大美國對日本的出口。
在美國一陣操作下,日本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各種資源被賤賣,再也不能叫囂美國了,現在美國有一支大軍駐在日本牢牢地控制著它。
中國為什麼不怕美國的打壓?
為什麼中國已經成為國力排在世界第二的國家卻不怕美國的打壓。
首先是中國的實力,不僅是GDP,而是綜合實力強大,每一個領域都在穩步發展,並相繼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這就使美國不敢對中國發動直接的戰爭讓中國衰落下去,因此中國身上不會德國衰落的歷史。
第二,中國體量巨大,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歐洲老牌強國都是走上了殖民道路,對外發動戰爭獲得資本積累、獲取更多的資源。
這樣容易把自身陷入戰爭泥潭,在失去殖民地以後無法掠奪更多的資源,殖民體系崩潰,也就開始走向下坡路了,殖民國家無一不是因為一場戰爭被新的強國取代,這似乎成了一個規律。
中國的發展是以和平為基礎,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無需對其他國家進行打壓,更無需對外戰爭,也不會走英國等國家的老路。
第三,中國已經成為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伙伴,和美國的貿易額佔美國貿易總量的約百分之二十,遠遠超出美蘇巔峰時期的百分之零點八。
這次疫情已經讓人們深切地認識到世界離不開中國製造,從防疫物資到其他產品,多年來美國因為中國產品的物美價廉,極大地減少了通貨膨脹帶來的困擾。
中國在很多領域的地位已經是不可取代的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真的做不到毫無顧忌地對中國下手,這是傷人八百自損八千。
第四就是中國的制度優勢和美國的制度出現問題。
中國的制度在面對自然災害和其他國家人為製造的困難時都表現出了衝破困難的力量,面對天災、面對疫情、面對西方的輿論戰、貿易戰、軍事威脅,一路走來依然沒有影響發展的勢頭。
以往的“世界老二”沒有中國這樣的制度優勢,和中國人獨特的智慧。相反,美國如今已經不具備當初打壓各個“世界老二”的能力了。
美國基礎設施差、社會矛盾嚴重、貧富差距拉大,勞民傷財也選不出一個可以帶美國走出困境的總統,現在我們真看不出來顧外不顧內的美國有什麼資格說“讓中國感到恐懼”。
張維為教授認為中國有八大特徵,“四超”與“四特”:即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
一段簡短的概括指出了中國為什麼能有今天的成就,而這些綜合在一起正是中國不怕美國打壓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帝國之弧,拋物線兩端的美國與中國》.喬良
〔2〕《大國崛起》.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