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機構給出的2021年中國晶片發展成績指出國產晶片替代已取得長足進展,在多個行業都取得了突破,其中汽車晶片的國產替代發展進展最快,國產晶片進入高度繁榮階段。
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的汽車晶片企業已達到30家,比2018年的18家大幅增長,在多個行業都實現了國產晶片替代,顯示出國產汽車晶片的發展勢頭良好。
汽車晶片國產化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車晶片對工藝的要求不高,當下的汽車晶片普遍還在使用28nm乃至更落後的工藝,而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已量產14nm工藝,足以滿足汽車晶片對工藝的要求。
汽車晶片對工藝要求較低,在於汽車晶片強調穩定性,據業界人士指出一款汽車晶片的測試時間長達數年,高通的汽車晶片驍龍820A早在2015年就已推出,然而直到去年才獲得汽車企業的大規模應用,原因就在於汽車企業對汽車晶片進行長時間的測試,同時晶片企業還要確保這些晶片能穩定供應10年以上的時間。
如今已自研IGBT晶片的比亞迪就採用了90nm工藝,雖然工藝方面不算先進,而在技術方面已達到了世界主流水平,並獲得了業界的認可。
除了汽車晶片之外,其他行業的晶片也在加速國產化替代。近期飛騰研發的ARM架構伺服器晶片就獲得了中國移動的認可,中國移動磐基 PaaS 平臺已完成對飛騰伺服器晶片的相容性認證,接下來中國移動或將規模採用飛騰伺服器晶片。
華為的ARM架構伺服器晶片更早獲得國內企業的認可,2020年中國電信採購的伺服器晶片當中就有近兩成的份額給予華為的鯤鵬伺服器晶片。伺服器晶片加速推進國產替代,在於這可以有效確保資訊保安。
在手機晶片方面,國產晶片替代進展也頗為順利,據悉華為已生產出完全國產化的手機,手機晶片、儲存晶片、射頻晶片都是國產晶片,不過其中的手機晶片受限於國產晶片製造工藝的影響,目前採用14nm工藝生產與全球主流水平存在差距。
其他中低端晶片發展更為順利,諸如計算器、體溫計這些日常用品中也有晶片,這類晶片完全可以採用成熟工藝生產,這類晶片更是早已實現國產化替代。
中國在2010年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國,從那時候起就開始認識到被譽為工業糧食的晶片的重要性,積極推進國產晶片替代,以確保中國製造安全,2014年成立積體電路產業基金以來更是推動國產晶片進入超級繁榮階段,數年來湧現了數千家晶片企業,這些晶片企業如今開始見到成績,正是在它們的努力之下,國產晶片替代逐漸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