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戎馬半生的陳毅元帥形容枯槁,病重在床,他此時雖然已經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可在睡夢中,他還是會不停地念叨著“黨中央、毛主席、戰勝敵人……”
這讓在場眾人無一不是心酸落淚,清醒過來之後,他的女兒小心翼翼地湊上來問她要不要喝水,可是陳毅緩緩搖搖頭,環視一圈,然後有氣無力地問道:“葉帥在嗎?”
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後,陳毅元帥顯得有些失望。可是葉劍英在得知這個訊息後,便急匆匆地趕到了陳毅的病房,看著昔日戰友病重的樣子,葉劍英感到一陣心酸,隨後他從口袋中掏出一張紙條,顫抖著說道:“這是毛主席讓我帶給你的,我知道你在等什麼……”
聽著毛主席在紙條上寫下的一字一句,陳毅不禁落下淚來。
那麼陳毅元帥究竟在等什麼?為什麼聽完紙條內容後會落下淚來呢?
陳毅
兩人初見,深得毛主席賞識
陳毅是在19歲時“認識”的毛澤東。
1919年,正是國內革命興起的時候,陳毅在這樣的影響下,有了到法國勤工儉學的機會。
在法國留學的時候,陳毅接觸到了更多的進步思想,也投身到了愛國的革命隊伍中。
也是在這裡,陳毅第一次聽到了毛澤東的名字。當時蔡和森曾對陳毅詳細介紹過毛澤東在湖南創辦“新民學會”和《湘潭評論》的情況,這讓陳毅不免心生敬佩。
從法國留學回來之後,陳毅就從一名普通的團員轉變成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留在了中共北京中法大學擔任黨團支部書記,逐漸成為黨內的骨幹。
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之後,陳毅幾經周折見到了在三河壩作戰的朱德,並和朱德一起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種敵軍壓境,極端險惡的情況下,陳毅拼命挽救這支在南昌起義中倖存下來的革命火種,在這期間得到了毛澤東等人的訊息。
這對正處於危難之中的他們無異於是一道光,陳毅異常高興地說道:“革命還在繼續,毛澤東在繼續幹,我們也在幹,八方英雄都還在!”也就是這個時候,陳毅心中有了迫切想要見到毛澤東的想法。
在打定“前往井岡山尋找毛澤東”的主意後,陳毅和朱德踏上了尋找毛澤東的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毛澤東也派人在尋找他們。
1928年4月,陳毅歷經坎坷才見到了一直跟在毛澤東身邊的何長工,並在何長工的帶領下,住進了龍江書院。也就是在這裡,陳毅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
28日,毛澤東完成任務風塵僕僕地返回寧岡,還沒等他站穩腳跟,就有人急匆匆地跑進來通報:“委員長,朱德同志和陳毅同志到了,現在正在龍江書院。”
聽到這個訊息,毛澤東不顧長途跋涉的辛苦,當即三步並作兩步,趕到了龍江書院。
聽聞毛澤東到來的訊息,朱德和陳毅急忙迎了出去,在何長工等人的介紹下,一一握手互相問候。
早在南昌起義之前,毛澤東就曾聽過陳毅的大名,對陳毅也是十分欣賞,他闊步走到陳毅面前,握住陳毅的手,激動的說道:“陳毅同志,你們辛苦了。”
陳毅眼中也泛著淚花:“我們早就盼望著能夠早日上井岡山來,今天終於如願了。”
這次會面毛主席和陳毅皆是歷經千難萬險,對於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他們一生中極具意義的一件事,並且在他們相遇一週之後,朱德和陳毅帶領部隊在黃坳又殲滅了江西的軍閥楊如軒,這讓毛主席對陳毅也是更加欣賞。
後來在陳毅向毛主席彙報作戰情況的時候,毛主席還特意給陳毅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幾句話:相見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陳毅和毛主席
三個“相”字,足見毛主席對陳毅的欣賞和信賴。而陳毅在看到毛主席寫的這封信之後,心中也是十分感動,認定毛主席就是自己的至交好友。
當時,毛主席在打仗臨走前,還將紅軍的戰費以及自己的幾篇著作的油印稿交給陳毅儲存,兩人也因此成為莫逆之交。
在後來的抗戰歷程中,毛主席也多次開導陳毅,成為陳毅的“引路人”,陳毅也不負毛主席的期望,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開國元帥。
在1968年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陳毅曾經談到過毛主席對他的幫助:“當年如果不是毛主席支援我,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陳毅病重,毛主席發出指示
成為新中國的主幹力量之後,陳毅還是像往常一樣,在黨中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1970年之後,陳毅的身體就每況愈下,經常會出現腹痛的情況。他的妻子張茜放心不下,就勸他到醫院看看。但陳毅總是嘴上說著“沒事”,然後往嘴裡塞幾粒止疼藥。
他從來沒有將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可是隨著陣痛的加劇,陳毅經常疼得走不了路。這讓張茜感到十分擔憂,於是趁著陳毅不在,她給周總理寫了一封親筆信,希望能夠將陳毅接到北京治療。
周總理對陳毅的情況一直都十分關心,在收到張茜的來信之後,當即作出安排,對陳毅做了一番檢查,結果檢查出來陳毅元帥患的是癌症,周總理當即命令專家團隊對用盡畢生所學治療陳毅。
原本以為這次檢查之後,陳毅的身體狀況能有所好轉。可不幸的是,不久之後,陳毅體內的癌細胞就擴散了,同時還引起了其他的病症。
病來如山倒,一向身強力壯的陳毅這次不得不住進了醫院。
即便已經是滿身的病痛,陳毅還是堅持每天關注著中央的工作。在毛主席生日的時候,陳毅還讓女兒給自己做了一碗麵。在眾人的攙扶下,陳毅艱難地吃了幾口麵條,笑著說道:“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吃了這碗麵,希望在年底的時候能下床走路。”
陳毅對毛主席的這份情誼令在場眾人無不動容,與此同時,毛主席也在一直憂心著這位老友的狀況。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陳毅元帥已經快要走到人生的盡頭。隨著陳毅的身體每況愈下,他經常會在意識模糊的時候嘴裡念著“黨中央、一路向前、戰勝敵人”。
陳毅在病痛的折磨中苦苦支撐了一年時間,直到1972年,陳毅就連說話都已經十分艱難了。
或許是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某次清醒過來之後,陳毅環顧四周,有氣無力地向身邊的女兒問道:“葉帥在嗎?”
得到否定的答案後,陳毅的臉上閃過一絲失望,然後又閉上了雙眼。不忍見父親帶著遺憾離世,陳毅的女兒親自給葉劍英打了個電話:“葉叔叔,爸爸說的話我已經全部都記下來了,他今天問到您了。”
“他有說什麼嗎?”電話那頭是葉劍英蒼老的聲音。
“沒有,我想他可能是想見您。”
沒過多久,葉劍英就拖著年邁的身體急匆匆地趕到了陳毅的病房。
再見舊友,陳毅顯然有些激動,嘴巴微張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麼,葉劍英當即走到他身邊,俯身囑咐道:“我知道你在等什麼,黨中央和毛主席託我給你帶來慰問,你安心養病,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還帶來了毛主席的指示,讓珊珊念給你聽。”
叢軍接過葉劍英從口袋中拿出來的紙條,彎下腰在陳毅耳邊大聲地朗讀了好幾遍,這張字條上都是毛主席對陳毅的認可,也是毛主席第一次公開為陳毅講話。
陳毅聽著聽著,渾濁的眼中泛出淚花,可是他仍舊微張著嘴,無法說話,叢軍鼻子一酸,說道:“您要是聽清楚了,可以閉閉眼睛。”
只見陳毅在聽到這句話之後,眼睛緊緊地閉上,他聽到了,這是毛主席對他的認可。
1972年1月6日晚上11:56分,陳毅帶著對毛主席的崇敬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忽聞噩耗,毛主席和周總理皆是悲痛不已,中國少了個好元帥,毛主席也少了個至交好友。
毛主席親批悼詞,最後一次出席追悼會
1972年1月8日,陳毅的追悼會定在了兩天後,工作人員擬定好陳毅元帥的悼詞之後,拿給毛主席請求批示。
毛主席滿含熱淚看著這篇悼詞,一字一句寫的都是陳毅的生平,想起兩人詩詞相交的時候,毛主席心中更是悲痛異常。
在這片僅600餘字的悼詞中,陳毅元帥的生平佔據了一半的篇幅,毛主席認同看完之後,提筆親自對這篇悼詞做了修改。
1月10日下午,陳毅元帥的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準備就緒,500多人如期抵達會場,送這位革命功臣最後一程。
此時毛主席身穿一身淡黃色的睡衣,躺在一側堆滿線裝書的床上輾轉不安。
按照慣例,毛主席在吃完午飯之後是要午休一會兒的。現在四周寂靜無聲,可是毛主席卻如坐針氈,怎麼也睡不著。
輾轉片刻,毛主席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起身坐到沙發上,隨手抓起一本書,漫無目的地翻看著。
沒過多久,毛主席皺皺眉頭,像是做了什麼重大決定一樣,抬頭詢問道:“現在幾點了?”
“一點半了主席,您該好好休息休息。”
毛主席卻搖搖頭:“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
說完,毛主席就緩緩起身,向門外走去。這可急壞了工作人員,自從上次重病之後,毛主席的身體狀況就大不如前,就連走路都十分困難,他們都有些為難:“主席,您的身體……”
毛主席卻堅定地表示:“無論如何,今天也要去送送陳老總。”
來不及換衣服,毛主席將平時見客穿的灰色服裝套在睡衣外面,就匆匆坐上了前往追悼會場的車。
毛主席的突然到場令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驚訝,因為自從1950年之後,毛主席就沒有參加過任何人的追悼會了。
張茜見到坐在八寶山休息室中的毛主席之後,一時間心中悲喜交集,忍不住失聲痛哭,上去扶住緩緩起身的毛主席:“主席,您怎麼來了?”
看著張茜痛哭的樣子,毛主席也悲從中來,眼角溢位淚光:“陳毅是個好同志,我來悼念他。”
張茜極力壓抑心中的悲痛,哽咽道:“主席,他一直記得您的,您過壽的時候,他進食已經很困難了,可他還是吃了一點長壽麵,希望您老人家健康長壽。”
毛主席感念陳毅的一片赤誠,提出想見見他的四個孩子。看著這四張和陳毅的幾分相似的面孔,毛主席起身和他們一一握手,囑咐道:“你們的父親是一個好同志,是立了功勞的,你們也要像他一樣,努力奮鬥啊。”
不知是懷念還是回憶,張茜滿是感慨地說道:“陳毅同志26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您,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投身革命了。也正是因為有您的教導和指引,他才走上了正確的革命道路,才有了我們這一家。”
毛主席也是滿臉的凝重,接見過西哈努克之後,張茜知道主席身體不好,便在主席談話即將結束的時候勸道:“主席,您坐一會兒就回去吧。”
可毛主席卻微微搖搖頭:“我也要參加追悼會的,給我一個黑紗吧。”
“那怎麼能行?”張茜顫抖著說道。
毛主席卻十分堅持,將工作人員拿來的黑紗戴在了自己的袖子上,然後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緩緩向會場走去。
隨著哀樂響起,周總理站在遺像前,緩慢沉重地念著這份不到600字的悼詞,毛主席就站在隊伍的最前面,所有人的心情都異常沉重。
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周總理曾兩度哽咽失聲,毛主席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三鞠躬之後,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看了幾眼陳毅的遺像,然後轉身離去。
斯人已逝,但革命友誼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