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開國少將李德生因病逝世,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和重要的中共中央領導人紛紛胸帶白花出席。
新縣的群眾們在得知這一訊息後,心情無比悲痛,為了送李德生將軍最後一程,他們自發組織了一支隊伍到北京參加追悼會。
老鄉們匆匆趕到告別儀式會場後,仔細端詳著照片上的李德生,望著他那和藹親切的笑容,不禁想起他為新縣人們做出的貢獻,便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痛楚,傷心地哭喊道:“老將軍,新縣五萬烈士還等著您回家呢!”
李德生的親屬李和平、李遠征等人強忍著悲痛,向前來參加追悼會的人們致謝。新縣的人民握著李和平的雙手,感激地說道:“沒有老將軍,哪有現在的我們,他是新縣人民的恩人吶!”
那麼,李德生少將為老鄉們做過什麼?他為什麼這麼受新縣人民的愛戴?
放牛娃得營長青睞,14歲加入中國紅軍
1916年5月,李德生出生在河南光山縣山堡一個叫李家窪的小山村(今屬於新縣),家裡十分困難。
為了讓他學點本事,以後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李德生的母親在他7歲時就安排他跟著一位裁縫師傅學手藝。
可天性好動的李德生並不喜歡這份學徒工作,只覺得自己天天悶在屋裡給師傅幹家務活,也學不到什麼東西。於是他就跑去給地主家放牛,雖然拿不到工錢卻也能混口飯吃。
1928年6月,紅軍解放了柴山堡地區,從小被土地主奴役的李德生終於知道了自由的滋味。他看到為人民解放事業奮不顧身的紅軍,心中暗暗發誓:“我長大以後也要當紅軍,打地主,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隨後,李家窪成立了兒童團,李德生積極參加報名,表現得很活躍,最終在20多個孩子中脫穎而出,成功被推舉為兒童團團長。
在兒童團裡,他為了給紅軍送信、帶路,將附近的地形牢記於心。紅軍戰士遇到困難時,他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在接觸了不少戰士後,他想要成為紅軍一員的意志越來越強烈。
不久,一個紅軍營長來李家窪聯絡工作,李德生的叔叔李家輝就趕緊把他叫了過來。他用真摯的目光看著營長,堅定地說:“我也想加入紅軍,我也要報效祖國!”
營長早就知道他是兒童團團長,而且還為紅軍做了不少事,心裡很是喜歡。但看著李德生稚幼的臉龐,又覺得他年紀太小,就有些猶豫。
營長繞著李德生轉了一圈,反覆端詳後心裡有了主意,他指著自己帶來的通訊員說:“你跟他賽跑,要是贏了,我就同意你參軍。”李德生一聽高興地要跳起來,拉著通訊員就往門外跑。
雖然他的跑步速度沒有年長几歲的通訊員快,但他熟悉地形,再加上身上沒有什麼負擔,沒過多久就跑過了揹著子彈的通訊員,一溜煙重新回到營長跟前。他跑得太快,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邊喘氣邊問:“我能當紅軍了嗎?”
營長見他竟然真的贏了通訊員,高興地哈哈大笑,拍著李德生的肩膀說道:“你是個好苗子,回家收拾東西跟我走吧。”
聽到自己能夠得償所願,李德生飛快地跑回家裡,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父親。可一想到他即將離開父親,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李德生又有些憂愁。
父親嘆了口氣,撫摸著他的頭:“去吧,男子漢就是要到外面闖一闖,國家需要你們......”
辭別父親後,李德生就背上行囊跟著紅軍輾轉多地,發動革命起義。
一路上,他勤勞勇敢,多次化險為夷,送出重要情報。而他這份堅定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念打動了身邊的人,在組織的批准下,李德生在1932年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李德生戰功累累,馬坊據點顯神威
此後,李德生就跟隨著共產黨南征北戰。一路上,受傷病重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但李德生從未抱怨,只覺得自己為國家流血流汗是個真男兒。
經過幾年的艱苦作戰,我黨終於將日軍逼入困境。1945年,日軍已是強弩之末,但仍有部分負隅頑抗的日軍戰守各個重要據點,企圖在緩和後重新發起進攻。
為了快速瓦解敵軍的意圖,毛主席提出“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指示,各根據地開始向日偽軍發動更廣泛的進攻,李德生所屬的三十團也決定開展馬坊之戰。
馬坊鎮坐落於山西和順縣,位居壽陽縣、和順縣、昔陽縣三縣交合之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可這個交通樞紐卻一直被日軍牢牢霸佔著。
自1941年秋天起,日軍就大肆抓捕當地青壯年當民工,建築了一座高8米、寬1米的寨牆,上面密密麻麻的孔洞後就是一挺機關槍,四個角各有一座碉堡,寨牆門樓上還有大炮嚴防死守。
站在據點上,日軍可以很輕易地觀察到馬坊鎮內的動靜,鎮內唯一的公路也被火力控制著。為了佔據這個重要的地理位置,我軍二分割槽部隊曾兩次攻打馬坊據點,但由於種種原因都失敗了。
看到八路軍兩次都未能攻克大寨,日本人對這個“固若金湯”的寨子更放心了,得意地向被捉來的民工的炫耀:“沒個幾個月,八路軍根本打不進來。”
李德生接到任務後,立即對馬坊進行了細緻地調查。經過分析和總結,他認為前兩次攻擊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敵方的戰略位置對我軍形成壓制,且我軍又缺少攻城的重武器。
這兩個因素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點,但現在前方戰線吃緊,團裡申請不下來重武器,這可怎麼打?
再三思索,李德生決定親自深入馬坊據點偵查具體情況。為了保護他的安全,軍分割槽領導指示據點內的地下人員密切配合李德生的行動,並不惜一切代價保證他能帶著情報平安歸來。
根據送出來的情報顯示,馬坊據點內近日缺少蔬菜,日軍一直在催促各個“維持村”儘快上供。李德生抓住這個機會,率領幾個戰士化妝成送菜的農民向據點進發。
安插在據點的內線翟福已經預先在約定地點等候著了,但看到李德生領著戰士們走來時卻皺起了眉頭:“司令,你們這樣可不像苦哈哈的農民啊。”
李德生看著一身正氣的部下,立馬明白了翟福的意思。他把頭髮揉亂,隨手抓起一把土抹在褲腿上,佝僂著腰,左手還挎著一個破竹籃,看起來極其恭順。翟福讚許地點點頭,領著幾人走進了西便門。
到了寨口的崗哨站,翟福立馬掛上一副極為恭敬的表情,討好的笑著對日軍說道:“我們是來慰問皇軍的,後面都是些本地蔬菜”,說著他從籃子裡拿出幾個銀元,雙手遞交給站崗的日本人,“小小心意,還望您笑納。”
日軍一臉滿意地收下了銀元,揮揮手讓後面的部下準備放行。見已經矇混過關,李德生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可就在下一刻,日軍卻突然冷著臉向他走來。
李德生一下子又緊張起來,但他不能讓日軍看出端倪,強行鎮定下來後朝著日本人露出討好的笑容,看起來一副老實巴交的農民相。
日本人緊盯著他的眼睛,用尖刀頭挑起李德生竹籃上的白布,眼神向下一瞟,見籃子裡只放著白麵大餅和水果,並沒有可疑之處。
李德生靈機一動,把籃子裡的麵食和水果拿出來交給日本人,假裝恭敬地說道:“皇軍請笑納。”
對面的日軍立刻喜笑顏開,啃著白麵大餅誇讚李德生:“你的,大大的良民。”然後把一行人放入馬坊鎮內。
進入據點後,李德生立即展開偵查,把馬坊鎮內的地形、火力點和日軍居住地點一一熟記,並在完成任務後順利返回營地。
回來後,李德生立馬趕到作戰指揮室,向分割槽領導彙報情況。領導對他的偵查結果很滿意,問他下一步打算怎麼做。
李德生看著地圖,思慮良久後說道:“我建議採取偷襲的辦法,與咱們敵工部的同志裡應外合,打鬼子一個猝不及防。”
“好!”領導重重地拍了一下李德生的肩膀,神情嚴肅地看著他,“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前面已經失敗過兩回了,這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次行動,就由你全權指揮。”
李德生立刻站直行軍禮:“保證完成任務!”
出了指揮部,他就馬不停蹄地到部隊裡挑選了82名身強力壯、機靈能幹的戰士組成突擊隊,帶領他們每日苦練,等待一個絕佳的時機。
3月4日上午,馬坊一帶下起大雪,凌亂飄落的雪花遮擋了大部分視線,可見度不到10米,能為部隊行動提供良好的掩護,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李德生命令突擊隊立馬行動起來,當晚就到達馬坊據點內的窯洞隱蔽起來。夜間的溫度極低,凍得人牙齒直打顫,但戰士們依舊保持原本的動作,臥在窯洞裡死死地盯著外面的情況。
直到第二天早上6點,據點內突然傳來一聲響亮的摔飯盆聲音,埋伏一夜的戰士們立刻兵分四路,精神抖擻地衝向城堡大門。
這聲摔飯盆的聲音,正是李德生與我方敵工部人員的約定。李德生讓他在敵軍吃飯沒有防備的時候,向我軍發出訊號。
突擊隊員衝到門邊,揮起大刀將哨兵砍死。接著,按事先安排好的的計劃分工行事,把一個個正盤著腿吃飯的日兵嚇得發懵,哇哇亂叫著四處逃竄。
李德生見行動很順利,提著一把大刀,帶領兩名戰士堵在大門口。凡是妄想逃離的日兵,他都不會放過,掄起大刀劈砍過去。
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日軍徹底失去反抗的能力,乖乖束手就擒。
這次戰鬥,不僅收復了馬坊,還極大地鼓舞了當地抗日軍民的信心,就連延安的《解放日報》都專門發表文章讚賞李德生的有勇有謀。
俠骨悍將牢記鄉民,五萬烈士等他回家
新中國成立後,李德生因為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被中央授予了開國少將的軍銜,被新縣人民視為驕傲。
成了名人後,李德生愈發想念養育他的家鄉,他曾多次回鄉探訪,併為家鄉的發展操碎了心。
上個世紀70年代,全國農村的發展都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新縣也不例外。當時的村民打米的主要工具還是石墨,不僅效率低,使用起來還非常費力。
李德生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自掏腰包並多方籌款,想方設法為新縣搞來一臺打米機。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挑著擔子到新縣來打米,為村民們的脫貧提供了一條新道路。
不僅如此,李德生還特別關心家鄉的教育情況,因為自己從小沒讀過書,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所以他格外希望新一代的小輩們都能夠讀上書。為此,他積極向上級爭取撥款並在社會中籌集捐贈,終於為新縣蓋下了第一座教育較好的小學和中學。
他為家鄉做出的貢獻,一直被新縣人民牢牢記掛在心裡。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離開了熱愛、崇敬他的人民,享年95歲。聞此訊息,新縣人民無不痛哭哀嚎,紛紛在家裡挽上白聯紀念這位偉大的將軍,並自發組織了一支隊伍前往北京送李德生將軍最後一程。
告別儀式上,李訥和丈夫王景清獻上鮮花,中央重要領導人默哀鞠躬,整個會場的人都沉浸在悲傷之中。
新縣的群眾們尤為哀痛,當年抗戰時期,僅有10萬人口的小縣城,有5.5萬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李德生將軍,正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代表。
他們瞻仰著李德生少將的遺骨前,發自肺腑地感激道:“老將軍啊,新縣人民忘不了您,家鄉的五萬烈士還在等著您回家啊!”
最後,解放軍們穿著挺拔的軍裝抬起李德生的棺木,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準備好的墓地進發。新縣人民兩眼含淚,默默地送別李德生將軍。
雖然李德生的遺骨埋葬在八寶山,可在老鄉的心裡,他的精神永遠在新縣閃耀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