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隨著南昌起義爆發,我人民軍隊正式成立,而在這場起義當中作為軍事指揮機構的便是由周總理、葉挺等組成的“軍事參謀團”,由此可見參謀機制實質上在我人民軍隊正式建立之初便已應運而生。
在此之後,參謀機制不僅在人民軍隊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要作用,亦先後誕生多位卓越的總參謀長。
以人民軍隊在南昌起義之中正式建立作為起點,至1955年授銜後,我人民軍隊歷史上的十位總參謀長,1955年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一、劉伯承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當中,為指揮軍隊作戰我軍組建起“軍事參謀團”,其間分別包括:周總理、張國燾、賀龍、葉挺、朱德、蔡延鍇、聶榮臻、劉伯承等人。
屆時“軍事參謀團”隸屬於中共中央軍事部,而作為“軍事參謀團”參謀長的正是劉伯承,因此劉伯承元帥也被稱為我軍歷史上第一位總部參謀長。
南昌起義之後劉伯承元帥受命前往蘇聯留學,直至1930年方才返回國內,在此期間此前的參謀長職務亦隨南昌起義結束而自然卸任。
時至1930年中央決定建立起紅軍的統一指揮機關,並於5月間頒佈《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總則規定:團以上部隊設參謀處,必須健全加強參謀長和參謀處的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形成全軍的頭腦。
根據這一決定,中央軍委正式設立參謀部,並由劉伯承元帥出任部長,由此劉伯承元帥再次成為“總參謀長”。
而在此後劉伯承元帥亦曾數度從總參謀長崗位卸任,復又回到總參謀長職務上,其間更迭主要與葉劍英元帥擔任參謀長階段錯雜在一起,因而容後再議。
至於劉伯承在1955年被授予的軍銜自然是元帥軍銜。
二、聶榮臻
193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 由向忠發、周總理、張國燾為中央常委,並於30日決定周總理兼任中央軍委書記,聶榮臻元帥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參謀長。
然而同年4月隨著顧順章叛變,聶榮臻元帥協助周總理緊急搬遷中央機關,並在同年12月從上海出發輾轉福建後抵達中央蘇區瑞金。
實質上在此職務之前,聶榮臻元帥亦有出任“總參謀長”的經歷,其間更要遠在南昌起義我軍成立之前,然而彼時並沒有總參謀部,只有一個參謀科。
1927年5月湖南省委軍委併入中共中央軍事部後,為加強對軍事方面的領導,中央成立了軍事部,而聶榮臻元帥則擔任下轄參謀科的負責人。
1955年授銜之際,聶榮臻元帥自然同樣被授予了元帥軍銜。
三、朱雲卿
1930年8月紅軍一、三軍團在瀏陽成功會師後成立紅一方面軍,朱德擔任總司令而毛主席出任政治委員。
與此同時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下設參謀處,由朱雲卿擔任參謀長,值此之際就嚴格意義而言朱雲卿所擔任的只是紅一方面軍參謀長。
而在1931年1月15日,中華蘇維埃中央局在蘇區成立之後,同年3月中央軍委參謀部改稱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由朱雲卿出任代理部長。
此時的朱雲卿實質上有兩重職務在身,即軍委參謀部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而實質上兩者的機關實體依舊在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只是向紅一方面軍下達命令是以後者名義,向其它部隊下達命令時以參謀部長名義。
提及朱雲卿的名字許多人是比較陌生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作為我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的身份,而之所以相對不為人所熟知是因他英年早逝的緣故。
在職並未持續多長時間,朱雲卿便於1931年5月因病住進醫院,住院期間遭到國民政府特務刺殺而英年早逝,犧牲之時年僅24歲。
正因如此,朱雲卿未能等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未能見證新中國的成立,亦未能在1955年被授予應有的軍銜與功勳。
四、葉劍英
1931年11月中共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紅一方面軍司令部更迭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
原參謀部改稱總參謀部,直接隸屬於中革軍委,由葉劍英出任部長。
實質上值此之際總參方才成為了相對健全的,下設無線電總隊、作戰科、偵察科、管理科、教育科、動員科等機構,而在此後隨著革命的發展總參體制亦處於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中。
1932年6月參謀部長職務正式改稱為“總參謀長”,依舊有葉劍英擔任總參謀長,然而時至同年10月間葉劍英離開總參謀長崗位,由劉伯承元帥接任總參謀長。
本次從葉劍英到劉伯承之間“總參謀長”職務的更迭並非結束,實質上一切只是個開始,在此後隨著重重因素的變化,“總參謀長”職務開始了在兩人之間的下一度交替更迭。
1933年5月中革軍委移至後方瑞金之後,葉劍英再次擔任總參謀長,而在1934年2月劉伯承復又回到了總參謀長崗位上。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會師,7月之際中革軍委做出決定以紅四方面軍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由葉劍英擔任參謀長(非總參謀長),此後紅軍混編兵分兩路過草地之時,劉伯承擔任左路軍參謀長而葉劍英則擔任右路軍參謀長。
總而言之此後隨著我軍狀況的不斷變化,劉伯承與葉劍英兩人長期作為我軍參謀系統的頂層而存在,至1936年12月之際劉伯承依舊擔任總參謀長,而葉劍英則任副參謀長。
至於葉劍英元帥時至1955年被授予的軍銜,想來也不必多言。
五、肖勁光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隨著洛川會議的召開,西北三大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中央軍委總部進駐延安對外稱“八路軍總部”。
與此同時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令部改稱為中央軍委參謀部,由肖勁光擔任總參謀長(直接對軍委負責),聶鶴亭任參謀部長(對總參謀長負責)。
時至1955年授銜之際,肖勁光以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被授予大將軍銜。
六、滕代遠
1938年1月15日,肖勁光被調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由滕代遠接替其總參謀長職務,並參與組織領導敵後游擊戰等工作。
而在1955年授銜之際,滕代遠時任鐵道部部長由於未在軍隊當中承擔職務,所以並未被授予軍銜。
而對此滕代遠曾言:“沒有被授予軍銜的人多了,毛主席、周總理……犧牲的鄧萍、左權……都沒有授銜,我能夠倖存下來已經足夠幸運了!想想他們還能有什麼不足?”
七、彭德懷
1941年2月14日滕代遠出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之後,葉劍英元帥曾在此後暫任總參謀長職務。
1945年4月中央軍委參謀部改稱總參謀部,並任命作為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元帥兼任軍委總參謀長。
1947年3月,中央軍委下達命令取消八路軍、新四軍番號,全軍各部隊統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在延安成立解放軍總部。
而在同年8月, 中央調任彭德懷元帥出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任政治委員,不再擔任此前軍委及總參等工作。
1955年授銜之際,彭德懷元帥自然被授予元帥軍銜。
八、周恩來
承接上述在彭德懷元帥卸任之後,接替其兼任總參謀長職務的便是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總理。
屆時正值解放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我軍已然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階段,值此之際周總理兼任總參謀長職務,一方面是因我軍卓越將領投放到了全國戰場之中,另一方面也便於他作為毛主席的得力助手將全盤牢牢掌握。
據擔任作戰參謀的張清化回憶:“在這個階段,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周副主席在軍事上是黨中央、毛主席完全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軍事組織者和指揮者。”
“當時他運籌帷幄,出謀劃策,深得黨中央、毛主席的稱讚和全軍的擁戴,凡是黨中央研究、毛主席下定決心以後,具體的組織布置和如何執行等都是周副主席具體來抓,無論前方後方、無論後勤供應或部隊調動,總離不開他的具體指揮。”
至於1955年周總理並未被授予軍銜之事想來也是所有人耳熟能詳的,畢竟周總理是給他人授銜的人。
九、徐向前
新中國成立之後,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召開第三次會議,成立了以毛主席作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並任命徐向前出任軍委總參謀長,周總理則不再兼任總參謀長職務。
然而實質上此時的徐向前歷經半生戎馬,早已積勞成疾,因而長期處於療養階段無法正常承擔總參謀長工作任務,因此工作上的事情基本由作為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元帥代理。
至於徐向前在1955年被授予的軍銜自然也是元帥。
十、粟裕
同樣如同徐向前元帥一般病情嚴重的亦有聶榮臻元帥,然而基於建國初期且抗美援朝戰爭正在進行,聶榮臻元帥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並由粟裕出任總參謀長。
與此同時,中央更派遣黃克誠、張宗遜、陳賡、李克農、許世友……等出任副總參謀長,由此構建起了總參謀部的強大陣容。
之所以如此,是因我國的軍事發展戰略已然發生轉變,將要朝著現代化、正規化的道路上進行新一階段的挺進,而總參謀部則要在這一時代任務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1955年授銜之際,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