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地區強國烏克蘭如今已經離“發達”越來越遠了,一方面,烏克蘭國內社會經濟發展並不穩定,而且國內寡頭當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另外一方面,自從2014年以來,烏東地區的局勢一直沒那麼穩定。
在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之後,烏東俄語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也紛紛要求加入俄羅斯,儘管尚未成功,但已經有許多人開始擔心俄羅斯最終將會“肢解”烏克蘭,那麼烏克蘭的明天真的會走向“分裂”嗎?
出走的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
在前蘇聯時期,烏克蘭可算是地區強國、風光無限,不過自從前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路似乎就越走越窄了。
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的經濟還可以在加盟國中排到第二名,當時的烏克蘭還保留有完整的工業基礎、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大批前蘇聯武器裝備,加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躋身強國。
但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後,烏克蘭似乎正在走在“分裂”的道路上,離“發達”也是越來越遠,這些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
克里米亞是位於俄羅斯南部的一個半島,北接烏克蘭,南連俄羅斯,瀕臨黑海和亞速海,從地理位置上來講,誰控制了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黑海。
因此,從歷史上來看,克里米亞就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爭搶的一塊“肥肉”,雙方拉鋸多年,直到1954年赫魯曉夫宣佈將克里米亞劃入烏克蘭,在前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也就“順理成章”地歸屬了烏克蘭。
一開始,由於烏克蘭在獨立後仍舊相對親俄,克里米亞地區的形勢似乎還比較“平靜”,但在2005年尤先科擔任總統之後,事情就發生改變。
尤先科是一位親西方的烏克蘭總統,他覺得烏克蘭只有擁抱西方才算是面向世界,因而烏克蘭在那段時間裡簽署了很多與歐盟之間的合作協議,與俄羅斯開始漸行漸遠。
而後,親俄派的亞努科維奇上臺,他想重新將烏克蘭拉回俄羅斯這一邊,卻遭到了國內親西方民眾的強烈抗議。
最終,2014年的廣場革命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導致了亞努科維奇下臺,還導致了克里米亞的“出走”。
2014年,在烏克蘭國內親西方的遊行示威活動如火如荼,與烏東地區的親俄派產生了嚴重衝突,克里米亞首先站出來要求“獨立”,並加入俄羅斯。
從那之後,俄羅斯就實際控制了克里米亞,雖然烏克蘭嘴上一直說要“搶回”克里米亞,但誰都知道,它沒有這個實力,而且當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計票結果顯示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加入俄羅斯,第二天克里米亞就宣佈獨立並要求加入俄羅斯。
這無疑引起了烏克蘭國內的巨大憤慨,但除了憤怒,烏克蘭似乎什麼都做不了,因為從一開始,似乎就是烏克蘭用錯了方法,將克里米亞越推越遠,直到其“憤而獨立”。
嚮往俄羅斯的烏東俄語區
站在克里米亞的立場上來看,儘管此地生活著20多個民族,但俄羅斯人還是佔了主體,當地居民也主要說俄語,他們本來就對俄羅斯懷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在烏克蘭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實力優勢的情況下,應當打“感情牌”留住克里米亞,但烏克蘭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一方面,由於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地區的重視,自從獨立以後,烏克蘭政府一直都在向克里米亞地區增兵,資料顯示,在克里米亞獨立前的2014年初,克里米亞境內已經有大約2個軍的兵力和大量現代化軍事設施。
只不過增兵並不能從情感上拉攏克里米亞,況且烏克蘭國內還爆發了大規模的“親西方反俄”抗議,推翻了亞努科維奇政府,這無疑讓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東地區許多人民感到不滿。
另外一方面,在烏東衝突爆發後的克里米亞獨立運動中,烏克蘭選擇了對克里米亞進行“制裁”,政府對克里米亞人民採取“斷水斷電”“停發退休工資”的強硬措施,讓克里米亞人民越發反感烏克蘭當局,最終投票中高達96%的支援,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而且,烏克蘭丟失克里米亞堪稱某種“厄運”的開始,因為在發現克里米亞順利“獨立”之後,烏東其他俄語區也開始“蠢蠢欲動”。
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同樣不喜歡親西方的烏克蘭,更何況烏克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在走下坡路。
2014年4月28日,盧甘斯克宣佈成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並向俄羅斯等14個國家以及聯合國提出了承認其獨立的要求,但尚未得到烏克蘭以及國際社會的承認。
有樣學樣,同年5月,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反政府武裝也組織了“全民公投”,宣佈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但尚未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承認,甚至國際輿論還認為是俄羅斯操縱了這次投票結果。
不過,這並不影響頓涅茨克反政府武裝在當年11月宣佈自己不再屬於烏克蘭。
雖然這兩個州的“獨立”和“加入俄羅斯”尚沒有得到普遍的承認,但實際上它們正在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而這兩個州又是烏克蘭國內重要的“工業州”,“失去”它們令烏克蘭大受打擊。
但換個角度來看,真的要讓俄羅斯“吞併”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似乎也令普京十分為難。
畢竟當年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已經讓俄羅斯陷入了西方的制裁,雖然以俄羅斯的強硬做派和歷史根基,這些制裁尚不能動搖根本,但俄羅斯的油氣出口產業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對俄羅斯的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
但克里米亞這個“控制黑海”的地理位置實在重要,對於俄羅斯而言,這是一個不容放棄的“機會”,因而即使面對制裁,也一定要“奪回”克里米亞。相對而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就沒有這樣“重要”了,對於俄羅斯而言,也需要權衡掂量一下。
因而,當2020年7月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又鬧著要舉行獨立公投時,莫斯科回應稱“不太瞭解具體情況”,並不知道它們有“倒向俄羅斯的具體計劃”。
顯然,雖然普京很想“吞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但克里米亞入俄帶來的後果仍未消除,如果此時普京再次“吞併”烏克蘭的土地,美國很可能將其“逼入絕境”。
而且,很顯然,現在美國正在走下坡路,只要俄羅斯耐心等待,“開疆拓土”的機會總是會有的,並不需要急於一時。
雖然在短期內俄羅斯幾乎不可能真正“肢解”烏克蘭,但克里米亞出走,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吵著要“獨立”,烏東地區不再太平,顯然已經讓烏克蘭焦頭爛額。但話說回來,這一切似乎也是由於烏克蘭選錯了方向,才讓自己的未來變得如此“撲朔迷離”。
也許選錯路的烏克蘭,明天會如何?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走到今天的地步,似乎就是因為他們選錯了方向與道路,烏克蘭政府陷入了“親俄”和“親西方”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彷彿烏克蘭必須從中“二選一”才能得到真正發展的方向。
但也許他們沒有選的那條路才是真正對烏克蘭有利的道路,那就是“靠自己”。
在西方和俄羅斯的博弈之中,烏克蘭被夾在其中,似乎註定是要被犧牲的。過去,烏克蘭危機一度被認為是“冷戰”的延續,因為烏克蘭國內親西方勢力的壯大,損害了俄羅斯的利益,讓俄羅斯不得不“動手”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同時,西方也願意烏克蘭繼續倒向俄羅斯,因為這個國家是他們埋在俄羅斯周邊最重要也最有力的釘子,雖然從現在看起來西方似乎並不願意大張旗鼓地支援烏克蘭,但他們也絕對不會放棄烏克蘭。
因而,不管烏克蘭是選擇西方還是選擇俄羅斯,都必定會遭到另外一邊的“制裁與報復”,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的明天到底會如何呢?
烏克蘭在地理上夾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是北約東擴和俄羅斯西御必須所要爭奪的地方,假如烏克蘭仍然保有前蘇聯遺留的大量核武器和先進裝備,可能還能在兩大勢力之間做出某種平衡,走上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
現在的情況下,烏克蘭似乎不得不選擇“站隊”,只是選擇西方,似乎又難以逃避成為“棋子”的命運。
而且,由於2018年開始,烏克蘭國內的政局一直不太穩定,如果烏克蘭國內的社會經濟仍舊不能好轉,也許哪怕普京不想“肢解”烏克蘭,烏克蘭也會走向“自我分裂”。
近年以來,由於烏克蘭在西方不受重視,烏克蘭國內的民粹主義越來越盛行,他們不希望俄羅斯控制烏克蘭,更不希望西方國家再對烏克蘭指手畫腳,但烏克蘭能否真正實現自己國家的“獨立發展”,關鍵在於他們到底能不能找到一個扭轉命運的突破口。
畢竟雖然烏克蘭現在想要“奪回”克里米亞不太現實,但是想要扭轉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態度似乎還有機會。克里米亞入俄,幾乎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之下的結果,這不意味著烏克蘭其他州也能夠進行模仿。
如果烏克蘭能夠真正找到自己消滅寡頭政治、扭轉自己命運的突破口,實現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那麼想必烏東地區也會“安分”不少。
對於烏克蘭而言,未來到底是會被“肢解”還是歷經千險之後迎來一個嶄新的局面、一躍成為地區強國還未可知。
但如果烏克蘭人民能夠改變自己的觀念,不管是俄羅斯還是西方都未必能長久依靠,畢竟在國際政治中,國家利益為先,一旦烏克蘭觸動了對方的國家利益,所造成的苦果也只有烏克蘭自己吞了。
所以,不管怎麼說,烏克蘭想要獲得長久的發展、挽回想要出走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都需要走出一條真正獨立發展的道路,否則等到時機成熟,俄羅斯要“開疆擴土”絕對不會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