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民族真正實現了獨立和解放,這一切都得益於毛主席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將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鬥爭,他們為革命解放事業付出了很多,甚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毛主席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毛岸英送到了戰場上。然而毛岸英卻沒有人回來,他犧牲在了美軍的轟炸中。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可是毛岸英卻一直安葬在朝鮮的土地上,沒有能回國,這背後有什樣什麼樣的歷史原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剛剛打響不久,美軍憑藉強大的空中優勢對我志願軍進行狂轟亂炸,尤其是志願軍指揮部等重要目標。11月25日上午,美軍的轟炸機誤打誤撞地襲擊了志願軍指揮部所在地的一個山洞。
毛岸英就是在那次轟炸中犧牲的,他犧牲後,彭德懷第一時間向國內報告了這一訊息,然後出於各種因素,周總理在一個多月之後才向毛主席報告了毛岸英犧牲的事實,那時候因為戰事緊張,毛岸英暫時安葬在了指揮部不遠的小山坡上。
當主席得知自己兒子在戰場上犧牲的訊息後,異常悲痛,然而偉人卻把這種悲痛深埋在心底,繼續操勞著國家大事,他還反覆交代工作人員不要因為岸英是他的兒子就特殊對待。
後來因為戰場戰事緊張,毛岸英屍骨回國下葬的事就被擱置了起來。那麼我為什麼至今也沒有把他的屍骨運回國?有人認為是因為金日成給毛澤東葬在朝鮮,在金日成看來,這是中朝兩國血肉關係的重要體現。還有人認為主席也希望兒子的屍骨安葬在朝鮮。
事實上,從朝鮮戰爭結束後就有很多犧牲的志願軍烈士的屍骨陸續運回國內。那時候已經回到國內的彭德懷也接到了來自朝鮮前線指揮部的電報,他們建議將毛岸英的屍骨運回國內。
可是彭德懷卻猶豫了,因為在當時率先運回國內的志願軍屍骨大多是高階指揮員。而主席也反覆交代過,不能對毛岸英同志特殊對待,要把它看成一個普通的戰士。
彭德懷也認為毛岸英葬在朝鮮,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它代表的是中朝友誼。因此彭德懷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同意將毛岸英繼續安葬在朝鮮的意思。
周總理接到彭德懷的信也反覆考慮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決定同意彭德懷的建議,並把彭德懷的信轉呈給了主席。主席接到彭德懷的信之後,在信件上批示:對待毛岸英同志,要像千千萬萬個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並且刻意的囑咐不要舉行特殊的葬禮。
主席的決定體現了他的寬廣胸懷和責任擔當,更何況作為一個共產黨人主席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毛岸英生前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劉思齊是在兩年之後才知道毛岸英犧牲的。劉思琪內心裡是希望把毛岸英帶回國內安葬的,可是毛主席卻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一次劉思齊趁著給主席送毛岸英遺物的時候,再次提出了這一要求,同樣遭到了拒絕。主席還認真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訴他青山處處埋忠,對待毛岸英同志不能搞特殊。
後來朝鮮在平安南道檜倉郡修建了一處烈士陵園,很多犧牲的志願軍烈士陸續的安葬在那裡。1955年清明節,毛岸英同志的屍骨也遷到了這個陵園。
在遷墳的時候,遭到了當地朝鮮百姓的阻攔,因為在當地百姓眼中,他們已經把站在裡面的志願軍戰士看成了自己的兒子。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墳墓裡埋葬的是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同志,但他們卻他們一致表示願意世世代代守好這裡的墳墓。
小結:迫於無奈前去遷墳的戰士們,只好向朝鮮老百姓說明實情,告訴他們這裡埋葬了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兒子。得知真相,當地老百姓們嚎啕大哭,異常感動,同意了戰士們的遷墳行動。
在毛岸英同志下葬的那天,只是舉行了一個很簡單的儀式,和其他的志願軍烈士沒有什麼區別。從那之後,毛岸英同志就永遠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1959年,劉思齊去給毛岸英掃墓,向毛岸英表達了自己深切的思念和愛意,回國後專門向主席報告毛岸英墓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