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其實對於新中國是一個無奈的舉措,因為,當時新中國才剛剛成立,還有國民黨匪患未除,國家在經歷了多年的戰爭後,百廢待興,人們需要休養生息。
但是,美國人都打到門口了,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抗美援朝是一定要做的,美國人也是一定要打的,當時林彪堅決反對出兵朝鮮,但是毛主席已經察覺到美國人的囂張氣焰,為了國家安全,一定要去打仗。
當時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甚至瘋狂叫囂道:“中國要是敢參戰的話,那就給了我們將其打回石器時代的理由!”
毛主席最後做出決定,只見他說道:“出兵援朝十萬火急,我的意見是請彭老總出馬。”
彭德懷一身戎裝,帶領百萬大軍前往朝鮮境內,還說了那段經典的講話:“出兵援朝是非常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果美軍擺在了鴨綠江岸或者臺灣,那他早晚得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能夠找到藉口!要是美國真的佔領了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會更復雜的。”
“所以,遲打不如早打!”
彭總跨過鴨綠江,作為解放軍的副司令,直接去往前線,不僅能夠震懾住全軍,就憑能力、資歷、品格、戰績等方面,怕是沒有一個人敢說不服,甚至還有些大材小用了。
1951年,在朝鮮作戰許久的彭德懷決定返回一趟祖國,向毛主席和中央彙報自己在戰場上的相關情況。
在彭德懷準備返回祖國的時候,他仔細核對了前線的各種作戰指揮工作,並且認真做了部署與交待,那是在1951年2月19號的下午,彭德懷致電正在前線指揮戰鬥的鄧華將軍、韓先楚將軍等人。
電報的內容大意如下:我將在明天黃昏時刻動身返回祖國,在十日至十五日左右返回,相關工作就暫時請鄧華同志指揮,然後等到洪學智與解方同志將司令部轉移到金化前線的時候,就請鄧華同志回到司令部主持工作。
所以,人民志願軍的全部指揮工作交給了鄧華來接任了。鄧華將軍也是戰功赫赫,取得了無數的勝利和成績,但是,大軍不可一日無帥,鄧華心中有一些憂慮,因為這時候的朝鮮戰場志願軍規模已經達到了百萬人,如果自己出現了疏漏,那就是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就在這個期間,敵軍進行了瘋狂的反撲,施行了代號為“屠夫行動”的猛烈進攻,對著志願軍各部進行攻擊,還想著要把戰線從目前的三七線打到漢江南岸到東海岸的附近,還想消滅我們南方位置的志願軍戰士。
敵人沒有完成作戰任務,因為志願軍戰士已經先行撤離,防止了正面經受敵軍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攻擊,但是到了3月7號的時候,敵軍又發動了一個代號叫做“撕裂者行動”的瘋狂進攻,想著奪取漢城,而且還要向著三八線侵蝕。
鄧華將軍提出了當前情況的戰鬥措施,還有很多具體原則和要求,志願軍也成功阻擊了敵人足足20余天。
深思熟慮之後,鄧華決定讓位,把這個重要的職位交給更好的人選。
鄧華在電報中給中央說了些什麼?中央是怎麼做的?
彭老總返回了朝鮮戰場後,又過了一年時間。
1952年,他在冰天雪地之中鞠躬盡瘁,隨時隨地關注著戰場的動向,但是幾場大戰役的過程中,彭老總身上的頑疾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戰場上的醫生甚至發現彭德懷元帥的腦袋中長了一個腫瘤,當時沒有那麼好的醫療條件,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癌症引起來了,所以更無法為彭老總進行手術開刀,情況十分危急。
醫生強烈要求彭德懷元帥回國治療,必須要及時查明原因,但是彭老總說什麼也不回去,因為自己怎能這個時候離開朝鮮,他拒絕了醫生的請求,轉眼又返回了指揮部。
醫生萬般無奈,只好將彭老總個人的身體狀況彙報給了中央,周總理在得知情況後,在第一時間,將情況報告給了中央軍委,中央軍委要求彭德懷回國接受治療。
軍令如山,就這樣,彭老總離開了自己不捨的戰場,緊急返程,回到了祖國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治。
朝鮮戰場的鄧華將軍又開始拍電報了,這是第二次。
這一次,彭老總去了很久,因為病情不容樂觀,本來預定的返程日期。
所以,鄧華在給上級寫的信中,再次“讓賢”,鄧華還指名道姓地請求中央派一個人前往,這個人非常重要,他就是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粟裕大將。
一、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最合適的人選?
新中國的將星如雲,每一個都是戰功赫赫,在這些人中,曾經有一位讓毛主席說:“這是我手底下最會打仗的將軍。”
即使毛主席到了晚年,雙眼罹患白內障,看東西模糊的時候,還曾說道:“如果打仗,我還是會用他。”
這個人就是“盡打神仙仗”的粟裕。
那麼毛主席這麼看好粟裕,而且粟裕將軍在不久之前的解放戰爭中取得了傲人的戰績,為什麼朝鮮戰爭一開始的時候,不讓粟裕前去朝鮮呢?
當時情況危急,甚至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在多次警告外國,說三八線就是中國人的紅線,如果美國人越界了,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
毛主席當時已經開始成立了“東北邊防戰略預備隊”就是為了想要禦敵於國門之外,而這個總指揮毛主席也早就想好了人選,這個人就是粟裕將軍。
沒錯,毛主席的第一人選就是粟裕,也是鄧華在信中提及的粟裕,粟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大將,沒有人不服他,而且經過黨中央和軍委決定,任命了粟裕職掌東北的邊防軍,還讓他做好前往朝鮮的準備。
粟裕將軍實在太傳奇了,用兵靈活,讓敵人各種意義上的摸不到頭腦,往往是在最出人意料的情況下,戰勝敵人,尤其是解放戰爭中數次化險為夷,扭轉戰局,而且粟裕將軍每到一個地方,就去檢視這裡的地理形勢,分析如何佈置兵力,運用何種戰術等等。
這就是粟裕將軍的軍魂,一生南征北戰,早把戰鬥刻在了心中,只是很可惜,粟裕將軍征戰多年,身上已經留下了無數傷病,還曾經有一枚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頭顱裡還嵌進了三塊彈片,從那時候,粟裕將軍就經常頭疼,直到臨終時,疼痛也在伴隨著他,折磨了這位將軍一生。
粟裕當時也接受了中央的任命,他沒有推脫,帶病上陣,沒日沒夜地研究敵人的裝備特點、相關地形以及戰略戰術,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的天才,像粟裕將軍這種常勝將軍,其實也是靠著日復一日的努力和細心。
但是粟裕辛勤操勞數日之後,他的身體還是出現了狀況,呼吸困難,甚至還不能看向四周,在吃飯的時候也異常艱難,看不清桌上的飯菜。
這下粟裕無法勝任領導軍隊的職務,只好給毛主席彙報,心情十分黯然,在軍委批准之後,粟裕將軍又趕緊去了青島進行療養,足足十五天的時間也沒能讓粟裕好轉,然後中央把粟裕送到了莫斯科進行治療,但是很可惜,還是沒有辦法治療腦裡的炸彈碎片,根本沒辦法進行手術。
毛主席還有一個人選,不過卻不是後來的彭德懷,是林彪元帥,林彪作戰同樣十分優秀,在戰場上十分細緻,打得叫一個仔細,而且也不乏攻伐地大開大合,也是最好人選。
林彪曾率領四野擊敗了無數敵人,如果進入朝鮮作戰,那麼四野也絕對是主力部隊,那麼林彪再次統領四野,是當之無愧的人選。
只是非常可惜,林彪的身體在多年征戰中也操勞過度,出現了問題,幾乎是每況愈下,難以擔當此重任。
本來這個時候,陳毅元帥見主席恐陷憂愁,所以主動要求前往朝鮮作戰,戰勝敵人。最後,毛主席沒有決定讓陳毅元帥上馬,而是選用一把威風赫赫的“牛刀”,擔此重任,他就是彭德懷、彭老總。
這不是說陳毅元帥沒有領兵打仗的本領,是因為當時陳毅元帥的工作任務非常重,是目前他那個位子的不二人選,而且敵人是美國大兵,比日寇還要強大,在戰略上藐視他,但也一定要在戰術上重視他,四野的精兵強將,最後還是交給了彭德懷。
彭老總的優勢極大,因為如果論資歷,彭老總在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都在軍隊中,縱觀整個部隊沒多少人比彭德懷的資格還老,而且戎馬一生,大戰不知道打了多少,整個解放軍也只有朱德朱老總才能夠稍稍比彭總高一些。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就是朝鮮戰爭“點將”的前因後果,所以說,並不是鄧華將軍的建議不被採用,是因為這個建議在抗美援朝剛開始的時候,主席就已經考慮過了!
二、鄧華將軍的第一次電報
1951年,鄧華將軍第一次提出讓賢的時候,毛主席接到鄧華的電報後,首先對鄧華的謙遜提出了表揚。
然後,毛主席乾脆利落地拒絕了他的請求。
這是毛主席考慮到鄧華將軍在彭老總回國述職的時候,在朝鮮戰場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鄧華進入朝鮮的時候,也不居功自傲,甚至還曾經兩次提出,要把自己這個“第一副司令員和第一副政委的職銜”讓給別人。
這次鄧華來信,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處在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的前夕,像第三、第九、第十九兵團相繼進入朝鮮作戰了,除了士兵,更多的著名將領也進入了朝鮮,其中不乏比鄧華資歷老、戰功多的一代名將,鄧華確實感覺到了壓力,當時鄧華代司令員先是給彭老總髮出了報告,緊接著又致電了毛主席,上面是樣說的:
現在情況不同以往,原來是13兵團的幾個軍,那時候戰士集中在彭老總的指揮下是無比正確的,但是,現在情況非常不同,多個兵團已經準備進入朝鮮,這些部隊的首長中,很多同志的資歷和能力很高,這時候,維持原狀就不合適了,與此同時,13兵團也需要一個機構能夠加強軍務工作。
鄧華再次提出,希望能夠以陳賡同志擔任第一副司令員以及副政委,也就是接替鄧華的工作,輔助彭德懷總司令。
他還建議,希望宋時輪將軍擔任第二副司令員,這樣對工作非常有利,也對軍中的團結有利。
毛主席與彭德懷元帥大致同意了鄧華將軍提出的這些任命建議,但是毛主席卻依舊堅持讓鄧華擔任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讓陳賡大將擔任第二副司令員,宋時輪擔任第三副司令員。
鄧華其實非常適合擔任這個職位,毛主席覺得鄧華將軍很不錯,所以,毛主席讓鄧華將軍繼續做副司令員。
三、鄧華將軍的第二次電報
在1952年,鄧華將軍第二次決定向上級中央提出正式申請,就是希望中央能夠考慮粟裕大將能夠接替自己代司令的職務。
1952年,彭老總經歷了三個月的治療後,已經病癒,本來按照彭老總的想法,他認為自己痊癒後,很快就能夠返回前線。
但是,毛主席決定讓彭老總留下來,留在北京,彭德懷元帥要接受的任務是,接替周恩來總理主持的軍委日常工作內容,毛主席還是堅持鄧華將軍擔任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鄧華將軍深感不安,原來有彭老總擔任總司令,每個人都認可、都服氣,彭老總不來了,那麼這個有著百萬大軍的千斤重擔就壓在了他的身上,鄧華將軍真的覺得自己有些吃力。
所以鄧華才提出了“彭總不能回時,粟總來此很好。”因為,如果是粟裕的話,那麼他絕對有能力擔任這個職務,粟裕大將可是將運動戰和殲滅戰變成戰爭藝術的絕對大師,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戰場名將。
但是,粟裕將軍當時已經在總參謀部擔任了副總參謀長,鄧華將軍甚至為了能夠讓粟裕將軍成功前來朝鮮,他還進一步向中央和毛主席建議道,粟裕老總的副總長陳賡同志能夠勝任總參謀部的副總參謀長一職,然後,鄧華將軍還說道,陳賡將軍當時正在籌建的軍事工程學院,希望中央另選他人斟酌,代替陳賡。
這樣就能看出來,鄧華將軍考慮事情真的是非常周到,就像是打仗一樣,讓人覺得非常細緻縝密,這個建議上,不僅僅想讓粟裕粟老總階梯彭老總前來掛帥,而且把粟裕將軍離開原職後的空缺也想好了,這直接體現了鄧華將軍的真切和熱情,充滿了真誠。
粟裕將軍原本曾經就是掛帥的第一人選,還曾經與鄧華將軍共事已久,現在彭老總因病回國,主席也對彭德懷元帥另有任用,那麼讓粟裕將軍回來,簡直就是天作之合,無比正確,再也合適不過了。
而且,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必須要有大兵團作戰能力的優秀將領才能夠做到,縱觀解放軍將領,也只有粟裕將軍和林彪兩個人最為耀眼,指揮過百萬級的大軍的就是這兩人。
這說明鄧華也是經過了仔細的理性考慮,而且還對粟裕老總的指揮風格和為人的瞭解上考慮的,從誰能夠擔綱大任的前提下,提出這些意見,沒有錯誤。
還有一點,那就鄧華將軍在紅軍的時期,就和粟裕將軍有了交集,那是從1930年起,粟裕擔任了紅四軍參謀長的時候,鄧華那個時候就是粟裕老總手下的團長、團政委,兩個人之間有過血與火的經歷,更讓兩個戰友之間有著密切的情誼。
但是,毛主席這次依舊否定了鄧華將軍的決定。
一是,毛澤東主席考慮到,朝鮮戰場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了,很難再打起什麼像樣的大戰了。二是,鄧華將軍可能自己都沒有發現,他已經成長為了能夠擔此大任的優秀將領,他所表現出來的職業軍人的操守,事無鉅細的安排,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風範,以及與所有人都處得來的本領,都讓主席等人非常滿意。
最重要的是,鄧華將軍在朝鮮呆了這麼久,各種地形、敵人的戰術思維、當地的一些作戰要領等各方面都非常熟悉,在籌劃指揮上,也有自己的心得,表現優異,彭總在回國後,對鄧華將軍更是讚譽有加,要知道,彭德懷元帥寅是寅卯是卯,從不輕易夸人。
彭老總說:“鄧華作戰勇敢、非常細心,出了很多好主意,是一個好幫手,知識面很豐富,也非常有頭腦,考慮問題也有眼光,更是非常周到。”
毛主席他們也思考了一下戰場的穩定性問題,因為換帥的話,會對軍心有波動,新司令員也要熟悉流程和戰況,但是鄧華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這樣,鄧華將軍的第二次電報,也被否定了。
來源:歷史人物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