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草案,決定恢復已經沉寂了23年的“軍銜定級”制度。
軍銜制的恢復,也使得中國迎來了著名的“全國第二次大授勳”。
在這次授勳儀式前,常委會經過多番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認為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理應授予最高軍銜,也就是“一級上將”軍銜。
然而,鄧小平得知後卻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他給出的理由,與當年毛主席拒絕軍銜時的措辭如出一轍。後世都稱鄧公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致敬毛主席。
有軍事知識基礎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作為國家軍事最高領導人,授予最高的軍銜,不僅合情合理,甚至是必要的。
既然如此,鄧公為什麼會拒絕授銜?
而且他的此番決定,與毛主席又有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絡呢?
相信大家讀完這一篇文章,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
一、我國軍銜制的由來
欲瞭解一個事件,就必須從源頭開始。
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之際,我國便迎來了抗美援朝戰爭。
經過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殊死奮戰,最終取得了完全勝利。然而,由於我國軍隊沒有軍銜制,在停戰談判的現場發生了尷尬。
下面這一張圖片,是彭德懷元帥在談判桌上籤署朝鮮停戰協議。
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彭德懷身著一襲樸素的軍裝,軍裝的兩肩沒有任何的軍銜。
要知道,在當時雙方談判時,是要求雙方代表軍銜對等的。聯合國軍有軍銜,而我國代表卻沒有,甚至身為志願軍總司令的彭德懷,也是有職無銜。
這次尷尬的遭遇,令彭德懷百感交集。事後,他立刻向毛主席發出一封電報:
“規定軍隊職務識別,在目前的戰鬥中已經感到十分必要。”
接到訊息的毛主席,意識到設立軍銜迫在眉睫。他立即召開軍委商議,決定重製軍裝、評定軍銜。
1955年2月,經中央軍委座談會研究決定,人民解放軍軍銜暫定為6等19級,其中元帥軍銜分為大元帥與元帥兩級。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授予元帥軍銜及勳章典禮大會。
縱觀歷史,從南湖紅船,到紅軍長征,再到兩次戰爭及新中國的建立,毛主席參與了所有這些黨的重要時刻。毋庸置疑,大元帥軍銜非毛主席莫屬。
然而面對這大元帥軍銜,毛主席卻三次拒絕。
二、“我才不要這大元帥的頭銜”
毛主席的三次拒絕都是怎樣發生的呢?
第一次拒絕是在軍銜評定人選決定之前。1954年秋,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等一行人參觀為授銜儀式而製作的樣服。
當走到“大元帥”的制服前時,眾人都看看毛主席,再看看衣服,然後連連稱讚。這讓毛主席意識到自己可能會穿上這件軍裝。他彈了一下手上的菸灰喃喃道:“哼,大元帥。還是靠邊站吧......”
很顯然,毛主席對大元帥軍銜不太感興趣。
第二次拒絕是在女兒的面前。有一次,毛主席在辦公室教小女兒李訥讀詩寫字。這時候,授銜工作小組的同志們來到辦公室,向毛主席彙報初定的軍銜授予名單,並同主席進行商議。
在提到元帥時,大元帥一欄明確地寫明瞭——毛澤東同志。
此時的毛主席連忙揮手,不斷表示自己不願意接受。見狀,授銜工作小組的同志們也只能無奈離開。
聽到這一切的小李訥抬頭問毛主席:“爸爸,你為什麼不想當元帥啊?”
毛主席笑著答到:“當大元帥要穿軍裝,打皮腰帶,系武裝帶,爸爸這個肚子實在受不了這麼多委屈呀。”
顯而易見,毛主席詼諧幽默的回答,是為了哄自己的女兒。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三次拒絕時毛主席給出了答案。由於毛主席一直拒絕授銜工作組,令授銜工作到了最後一關卻遲遲不能透過。最後,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三人一同前往毛主席辦公室進行勸說。
聽了他們的勸告,毛主席終於說出了拒絕的原因:
“我才不要這大元帥的頭銜!你們搞評銜工作很重要,這我知道。但是讓我穿上大元帥的衣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
毛澤東同志和劉少奇同志
原來,毛主席拒絕大元帥軍銜,是因為心繫老百姓!這樣的原因我們就可以理解了,因為穿上軍裝戴上軍銜,難免會使老百姓感到有些莊重嚴肅,交談之中就會有阻礙。
三人聽了之後,才意識到主席的高瞻遠矚。主席接著說:“依我看,在地方上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
緊接著,主席轉身笑著問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三人:“你們三個的元帥軍銜,還要不要評啊?”
三人相繼擺手:“不評了,我們也不評了。”
就這樣,1955年“全國第一次大受勳”時,在毛主席帶領之下,除了在軍隊擔任全職、必須有軍銜的軍事將領外,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先念、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七位革命前輩都拒絕了軍銜評定。
毛主席此次拒絕評銜所展現出的高風亮節,一心為群眾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了一眾黨政幹部。其中,就有鄧小平。
毛主席的做法也直接影響了1988年鄧小平的評銜工作。
三、軍銜制的廢除
軍銜制的實行,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國軍隊實現了正規化改造,同時也使軍隊制度更加完善起來。
然而,在1965年,軍銜制又突然被宣佈廢除。這其間究竟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其實,在1955年“全國第一次大授勳”結束後,大多數軍官都經歷過戰爭,所以大家都本著長久以來“一心只為國”的奉獻精神,壓根沒有重視軍銜的等級高低。
雖然軍官同志們沒有在意,可是老百姓們卻會十分在意。
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一次毛主席下基層的時候。
50年代末,中國與蘇聯關係逐漸惡化,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的糧食就已經成了很大的問題。
有一次,毛主席下到基層,走到農村,實地考察農民的生活情況。然而,他看到的景象是:農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想到中國農民的生活如此拮据,而此時很多的軍官卻仍然拿著不低的工資。這讓毛主席深感愧疚。
期間,他詢問了一名老農。
老農一眼認出了毛主席,激動得手舞足蹈。他趕緊叫來老伴,讓她把家裡最好的伙食準備準備,再去公社借點肉,沒有的話讓公社的人趕緊想辦法。
毛主席趕忙攔住老兩口,表示自己有啥吃啥,不能搞特殊化。
而這位老農接下來的話,讓毛主席大吃一驚:
“不行啊主席,不能丟了禮數!上一次鬧大水,有一個穿著軍裝的首長帶著好多咱的解放軍過來幫忙,我們還把公社的豬都殺了慰勞人家。那更別說您親自過來了啊毛主席!”
事後經過調查,老農說的那位“首長”,其實就是臨近軍區的一個排長,接到上級命令下來救水災的。
而當地的老百姓頭一回見穿著軍裝、戴著軍銜的幹部,都覺得是“大官”,而且人家還親自過來幫忙,這讓村民們都擔心招待得不周到。
於是村民們就合起夥來騙這位排長,說今年公社搞得好,收成也好,有吃不完的肉。
雖說秉承著“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原則,但是奈何老百姓如此高漲的熱情,考慮到軍民一家親,這位排長最後還是接受了。
這件事讓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老農和鄉親們知恩圖報,這是中國優良的傳統,並沒有做錯;而這位排長,積極幫助老百姓,抱著“軍民一家親”的心態,和老百姓一起分享這所謂“大豐收的勝利果實”,從人性化的角度上講,也沒有錯。
那麼究竟是誰錯了?
最後,毛主席明白了,全都是軍銜惹的禍。是肩膀上的軍銜,讓“軍民分家”了!
在這之後,毛主席有了兩個想法:第一,全體軍官幹部降薪;第二,取消軍銜制!
隨後,賀龍在與毛主席商談軍官降薪一事時,順便提到了是否廢除軍銜制的問題。
毛主席一口答應道:
“取消,這個牌牌我早就想把它摘掉了。以前沒有這個牌牌,總打勝仗。現在有了它,感覺反而要打敗仗了。我贊成走回頭路,恢復成老紅軍的樣子,只要一顆紅星、一面紅旗,其他的什麼都不要了!”
1965年6月1日,我國設立十年的軍銜制正式取消。
四、“當年毛主席都不要,我更不能要了”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看一看鄧公又是為何拒絕評銜的。
前面我們說到,1955年舉行了“全國第一次大受勳”儀式。然而,由於後來的種種原因,我國的軍銜制度在1965年正式取消。
經過了23年之後,時間來到了1988年。
彼時的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輝煌時期,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並且在前不久,我國剛剛實行了戰略化大裁軍。 為了提高軍隊實力,急需有一個明確的等級制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開始著手準備恢復被取消了23年的軍銜制度。
然而,與之前不同的是,在此次軍銜設定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
首先,關於最高軍銜的設定出現瓶頸。有很多曾經在建國前後立下卓越功勳的將領們,倘若論資排輩的話,他們無疑要壓過現役的幹部們一頭,所以也理應拿到最高的軍銜。
可是,這些老革命前輩都年事已高,無法再次擔任職位,如果給的軍銜過高,難免又有些不合時宜。
其次,1955年評銜時,新中國剛經歷過前後三次戰爭,因此可以將屢次戰爭中的戰功作為評銜的依據,足夠令人信服。然而當下,早已進入和平年代,在職的幹部大多數都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高等級的頭銜即便設定出來,當下也無人可以擔任。
於是鄧小平決定,取消元帥、大將和大尉的軍銜,最高只設置到上將。為了照顧23年前被授予元帥軍銜的老人們,鄧小平特意將上將軍銜區分為一級上將和普通上將。
決議一出,全國上下都一齊將目光集中在了一級上將的名單中。此時的鄧小平,遇到了和幾十年前毛主席一樣的情況。
作為我黨老將領,參加過建國前後的戰爭,又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獲得一級上將軍銜可以說毫無爭議。
可當中央軍委提出授予鄧小平一級上將軍銜時,他的做法也與毛主席如出一轍。
“當年毛主席都沒有要大元帥的軍銜,這次我就更不能要了!”
鄧公此話一出,引起全國沸騰。可想而知,我國一共兩次軍銜授勳,前有毛主席後有鄧主席,兩屆中央軍委主席竟然都沒有軍銜!這樣的情況沒有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出現過。
許多幹部同志都勸說鄧小平,但又屢屢被婉拒。回想到當年毛主席的做法,同志們都認為,鄧公這麼做肯定也是有自己的緣由。
後來,同樣拒絕一級上將軍銜、時任中央軍委副書記的楊尚昆,對他和鄧小平同志退出軍銜評定一事做出回應:
“我是武衙門裡的文官,不要軍銜。如果軍委主席和副主席都不要軍銜,成為文官,這對全軍都會有一個很好的影響,可以順利推動軍隊的文職改動。”
至此,我們才真正明白了鄧公不參與評選的原因。
由於此次軍銜制是完全根據我國軍隊的特點而設計的,因此在前期的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
例如,有些曾經戰功斐然的將領,沒有評到令自己滿意的軍銜,會產生心理的不平衡;也有沒有參加過戰爭的同志,因為職位原因而得到了很高的軍銜,甚至與尚在的革命老同志平起平坐,又會有些不太合適。
種種的情況,都會影響軍銜制的推行,甚至阻礙軍隊建設。
面對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鄧公未雨綢繆,選擇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以身作則,拒絕最高軍銜的評定。
而鄧公的做法,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鄧小平做出退出軍銜評定的發言後,當年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們也紛紛退出此次軍銜的評定。
同時也有很多高階將領退出評定,將機會留給年輕的幹部們。
整個軍隊不僅沒有因為軍銜制的設定而產生負面影響,反而更加具有凝聚力,呈現出一片祥和之態。
鄧小平說:
“希望大家的眼光不要只放在軍銜評選上,同時也要注重知識的重要性,發展文職也是重中之重的要務。”
此後,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文職慢慢與軍隊職務分離開來,使文職人員可以專心發展自己的工作,並且也根本解決了軍官晉升困難的問題。
鄧小平退出軍銜評定展現了他在關鍵時刻的無私,以及高瞻遠矚的卓識,值得身為後世的我們所敬仰。
總結:
毛主席的拒銜和鄧主席的拒銜,雖然境況不同,根本原因也有所異處,但是他們的做法有著一樣相同的品質,那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毛主席為了人民,鄧主席為了軍隊,總而言之,他們都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兩位偉人的高風亮節,也終將成為新中國歷史上一抹絢麗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