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毛主席和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策,揭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這是一個需要有戰略膽識和氣魄的決策,也是一個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觀的決策。
那個時候我國剛剛成立,經濟還沒有恢復,新生的人民政權還不是很穩固,各方面都比較困難。因此這是一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較量,然而在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和敵人展開激烈的戰鬥,最終獲得勝利。
其實在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他們曾考慮讓林彪帶兵出征朝鮮,但因為林彪的身體不好而沒有去,所以才由彭德懷率兵前往。
也有人說是林彪反對出征朝鮮,他和毛主席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毛主席決定讓林彪掛帥,赴朝作戰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主席考慮到東北地區受到戰爭威脅,並且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議中央成立東北邊防軍。中央其他領導人對這一建議很是贊同,很快中共中央就做出決定:以十三兵團組建東北邊防軍,作為防患於未然的措施。
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主持並召開了保衛國防問題的會議,除此之外還傳達了毛主席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參加會議的有朱德、聶榮臻、林彪、蕭勁光等等。
參加此次會議的主要人員是軍委三總部、陸海空三軍以及有關軍兵種負責人,而野戰軍領導參與會議的只有林彪和譚政。在這次會議上,林彪十分贊同並支援建立東北邊防軍。
3天后,也就是7月10日,周恩來主持並召開第二次保衛國防問題的會議,林彪再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於建設東北邊防軍,我們第四野戰軍是義不容辭的,要多少人,我們就出多少人,要多少裝備,就出多少裝備!”
會議最終決定從河南、廣東、廣西等地抽調13兵團的38、39、40以及42軍等共計25萬多人,將其組成東北邊防軍,而這些部隊大多數都來組林彪之前所率領的第四野戰軍。
毛主席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警惕性,當年他每天一起床,首先要看的就是朝鮮戰事的檔案和東北邊防軍情況的檔案。在中央的統一領導安排下,東北邊防軍的部隊建設、武器補充、物資籌備等都在緊張地進行當中。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由於主帥還沒有定下來,因此東北邊防軍的領導班子一直沒有真正成立。
8月下旬,朝鮮人民軍向南的攻勢漸漸變弱,朝鮮戰場上也呈現僵持局面,戰局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大了。
毛主席得知這件事後知道如果我國不出兵的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於是毛主席和周恩來開始物色東北邊防軍的統帥人帥,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林彪。
小夥伴們看到這裡一定非常疑惑,為何毛主席會想到林彪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首先,林彪是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同時也是中南軍政委員會的主席。而組建的東北邊防軍的部隊大多都來自林彪的第四野戰軍,林彪本人也參與了東北邊防軍的組建工作,因此讓他來指揮是最為恰當的。
其次,毛主席和周恩來一致認為,林彪的軍事才幹是很強的。在解放戰爭中,林彪以“善打硬仗、大仗”而出名,當時軍中甚至對林彪有“三大戰役有其二”“渡江戰役有其半”之說。
同時林彪也是深受毛主席賞識的,他曾對林彪有過這樣的評價:“林彪打仗是又狠又刁的!”
再次,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另一個考慮則是,出兵朝鮮必定要和朝鮮領導人以及蘇聯軍事顧問配合行動,他們之間必須要存在著一定的默契,不然到時候就會產生混亂。
林彪在東北期間曾多次和朝鮮黨領導人共同作戰,朝鮮人民軍的很多高階將領也曾是林彪的部下。而林彪在蘇聯治病期間,和蘇聯的高階將領關係很好。
最後,抗美援朝必定要在冬季作戰,林彪在東北指揮領導的時候有指揮部隊冬季作戰的經驗。
因此經過反覆斟酌思考,毛主席和周恩來覺得林彪是出征朝鮮的不二人選。
毛主席派林彪前往朝鮮指揮作戰的事情,也曾和中央書記處的幾名書記聊起,大家紛紛贊成,中央也曾在一定範圍內醞釀過。毛主席和周恩來商議後,有意識地讓林彪多多接觸一些關於東北邊防軍出國作戰的準備,以及來自朝鮮戰場的資訊。
不過中央沒有正式討論過這件事,因此也沒有為此做出任何正式決定,自然而然也沒有和林彪討論過這件事。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陷入被動局面,美軍趁機向朝鮮北方推進。毛主席認識到入朝的迫切性,並指示東北邊防軍加快出兵朝鮮的步伐。
與此同時毛主席也不得不考慮最終確定主帥人選,但毛主席考慮到林彪的身體情況,他沒有直接下令讓林彪擔任主帥,赴朝作戰,而是徵求一下林彪的意見。
林彪沒有赴朝作戰的原因
9月下旬,林彪就我國派兵入朝參戰等問題和毛主席進行過一次交談。林彪認為:
第一、我國內戰剛剛結束,現在應該將重心放在戰後重建上,沒有必要出兵援助;
第二、美國是最大的工業強國,軍隊裝備高度現代化,一個軍就有各種火炮1500門,而我們一個軍只有36門火炮;
第三、不管是打贏還是打輸,對我們國家來講都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第四、美國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艦艇,而我們海、空軍才剛剛開始組建,裝備如此懸殊,必定會引發不堪的後果。
林彪的意見是很有道理的,毛主席雖然沒有責怪他,但也是不能接受的。幾天後,毛主席再次找林彪談了赴朝參戰的問題。
毛主席沒能說服林彪,在這種情況下,林彪又說起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去朝鮮參戰。林彪對毛主席說:“主席,我現在每天晚上都失眠,身體也是十分虛弱的,不僅怕風、怕光,連聲音都是十分害怕的。”
毛主席聽後也不便多說什麼,自然也不會勉強林彪出兵朝鮮,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能不少小夥伴們看到這裡都是十分疑惑的,林彪是真的有病,還是僅僅不想去朝鮮參戰呢?
其實林彪是真的有病,他並沒有說謊。
1938年3月,林彪在陝西省境內不小心被友軍誤傷,子彈從他的前胸進入,穿過右肺葉,情況很是危險。當年冬天,中央就送林彪前往蘇聯進行治療。
經過蘇聯醫生的檢查,發現這顆子彈不僅穿過林彪的肺部,還擦傷了脊椎,損害中樞神經,留下了根本無法治癒的後遺症。
而這一後遺症的表現就是:每到溼冷天氣,林彪就會出現食慾不振、失眠、出虛汗等症狀,有時候還會伴有低燒。
醫生當初說這些只是初期的症狀,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也隨著林彪年紀的漸漸增長,後遺症也會加重,會出現怕水、怕光、怕風等症狀。
林彪是毛主席的愛將,毛主席不可能不知道他的病情,而林彪也不敢在毛主席的面前撒謊,因此林彪所說的話是事實,他怕風、怕水等症狀也是事實。
其實除了林彪外,當時黨內還有不少人並不贊同出兵朝鮮。據聶榮臻回憶說:
“當時在我們黨內是有不同意見的。有些同志認為我們打了這麼多年的仗,迫切需要休養生息,新中國成立才剛剛一年,面對的困難也是很多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要打這一仗。”
薄一波也曾回憶說:
“當時下定決定出兵打這場戰爭,對新中國來說不是沒有風險的。百廢待興,困難也是很大的,我記得毛主席曾說過;‘我們確實有困難,一些同志不贊成出兵我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我們是一個大國,如果讓我見死不救,我是做不到的。’”
毛主席最初認定的不是林彪,而是粟裕
在決定出兵朝鮮之前,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最初決定帶兵赴朝作戰的並不是林彪,而是粟裕。
根據《毛澤東軍事文稿》記載,1950年7月6日晚上,毛主席致電給正在籌備臺灣戰役的粟裕:“現在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要交給粟裕同志去辦,請你在7月16日前務必將三野的事情處理完畢,並於7月18日來北京接受新的任務,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上秘書以及參謀人員。”
7月7日,周恩來總理主持並召開的國防問題會議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粟裕擔任司令員。
7月14日,粟裕因為復發高血壓、腸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徵前往青島治療。因此粟裕提出建議,讓中央考慮請別人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一職。
7月17日毛主席以軍委的名義給華東局致電:
“毛主席之前給粟裕發去電報,讓他在8月上旬來北京,根據自身情況留在北京休養或者擔任工作。不過現在粟裕因發病而去青島治療,請粟裕在8月上旬來電匯報身體情況,如果病情還是很重的話,則繼續留在青島休養,不要急著來北京,如果病情痊癒的話,儘快來京。”
7月22日,周恩來和聶榮臻向毛主席報告:
“東北邊防軍預計會在8月上旬全部抵達指定地點,蘇聯空軍噴氣機師將在8月3日前全部抵達指定地點。
這些部隊抵達指定地點後,則需要統一指揮和供應,但東北邊防軍現在的指揮機構目前還有一定的困難,粟裕在休養,蕭勁光和蕭華也很難離開北京。
請批准東北邊防軍目前先歸東北軍區高崗統一指揮,等到粟裕等人回來後,再成立東北邊防軍司令部。”
毛主席收到周恩來和聶榮臻的報告後,回覆了兩個字:“同意!”
8月1日,粟裕託羅瑞卿給毛主席帶去一封信,說自己的病情還沒有得到好轉,希望中央能讓自己再休養一段時間。
8日毛主席給粟裕回電:“新任務還沒有那麼迫切,你可以安心養病,直到痊癒,不過也可以來北京進行休養。”
從以上資訊可以判斷,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時候,毛主席首先想到的是交給粟裕指揮,但非常可惜的是粟裕因為生病而請辭。
那麼粟裕究竟生了什麼病,竟然如此嚴重呢?
粟裕曾先後六次負傷,頭部兩次負傷,第一次是在福建武平戰鬥中,當時一顆子彈從粟裕的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過,他當場昏死過去,醒來後卻因為受傷太過嚴重而一動也不能動。
第二次是在江西的水南作戰中,粟裕被炮彈炸傷頭部。
在粟裕六次負傷中,最嚴重的一次要數1930年2月下旬的那場戰鬥了。
當時粟裕和蕭勁光率部跟隨紅四軍前往贛南地區,參加了消滅國民黨軍唐雲山部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敵人一發迫擊炮打過來,剛好在粟裕的身邊爆炸。
粟裕猛地覺得頭部很疼,下一秒就倒在地上,昏死過去。戰士們看到粟裕受傷連忙跑到他的身邊,卻看到粟裕滿臉都是血,情況十分嚴重。戰士們當即決定先給粟裕包紮傷口,然後將他抬下戰場。
誰曾想就在這個時候粟裕醒了過來,他堅持不肯讓戰士們將自己抬下去,說了句:“你們不要管我,趕緊去追擊敵人!”粟裕說完這句話再次昏死過去。
戰鬥結束後,戰士們將粟裕抬到後方醫院進行治療,醫生經過檢查後發現有一塊十分銳利的彈片嵌進了粟裕的顱骨。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醫療條件太過簡陋,不能進行大手術,於是這塊彈片一直留在粟裕的顱骨內。
在之後的日子裡,只要戰事緊張或者遇到令他惆悵的事情,粟裕就會頭疼。很多人都以為粟裕頭疼是因為他曾被炮彈炸傷過,就連粟裕的妻子也是這樣認為的,但他們都不知道的是,粟裕頭疼是因為那塊彈片一直留在他的頭顱內。
而這塊彈片也是粟裕沒能率兵前往朝鮮的重要原因。
蔣介石:這世界上,沒有人是毛澤東的對手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後,朝鮮局勢一度很緊張。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惡化,金日成不得不向我國求救,除此之外金日成也給斯大林發去電報,要求斯大林替自己向我國尋求幫助。
幾天之內,形勢發生鉅變,情況也變得十分危急,蘇聯的鼓動和朝鮮的請求,都令毛主席眉頭緊皺。
10月2日凌晨2點,毛主席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給高崗和鄧華髮電,讓高崗立刻來到北京開會。同時毛主席也擬了給斯大林發去的電報稿:“中國已經決定用志願軍的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前往朝鮮,和敵人作戰,援助朝鮮同志。”
這也是毛主席第一次明確表示派兵入朝作戰,但這封連夜起草的電報卻沒有發出,因為在當天下午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大家的意見有所不同。
10月4日,在中南海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很多人並不贊成出兵朝鮮。由於天氣原因,彭德懷在這天下午才抵達北京,當他趕到會場的時候,發現氣氛和平時有些不一樣,大家的分歧很大,因此彭德懷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10月5日上午9點左右,毛主席派鄧小平前往北京飯店,接彭德懷來中南海談話。
毛主席直接問:“依你看,出兵援朝誰掛帥是最合適的?”彭德懷聽了毛主席的話十分疑惑,他說:“中央不是決定讓林彪同志掛帥嗎?”
毛主席和彭德懷談了談林彪的情況,然後說:“依我們看,這個擔子還得你來挑。”彭德懷沒有猶豫,直接回答:“我服從中央的決定。”毛主席聽了彭德懷的回答,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這樣我就放心了。”
下午政治局會議商討的問題仍是是否出兵援朝,會議上還是有兩種意見,一部分同意,另一部分則反對。就在這個時候彭德懷堅決支援毛主席的主張,而他的發言也的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終會議同意毛主席的主張,決定出兵援朝。會議結束後,毛主席拍著彭德懷的肩膀說:“給你10天的時間做準備,出兵時間初步決定在10月15日。”
那麼毛主席為何執意要出兵援朝呢?其實毛主席之所以堅定地主張出兵援朝,是因為他看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不過根據當時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人回憶,主席下這個決定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根據聶榮臻回憶:
“對於打不打這個問題,主席也是左思右想,思考了很久。那個時候部隊已經開到鴨綠江邊了,鄧華同志的先遣隊也做好了過江的準備。就在這個時候毛主席讓我給鄧華同志發去一封電報,讓他再慢一點,再停一下,還要再三斟酌斟酌,直到最後才下定決心。”
毛主席的秘書胡喬木也曾回憶說:“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20多年了,記得有兩件事讓主席很難下定決心,第一件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第二件就是1946年我們準備和國民黨徹底決裂。”
10月8日,毛主席正式釋出成立志願軍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總司令,率部等待命令隨時準備出動。至於後勤供應的事情,則由高崗統一排程。
這天毛主席給金日成發電,通知他這一決定,這也是毛主席第二次作出派兵入朝的決定。
12日,毛主席又要宋時輪帶領第9兵團提前北上,直開東北。此時毛主席心頭一塊石頭落了地,另一塊石頭又壓在心頭,他甚至即將到來的是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完全不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
為了能更加全面地瞭解朝鮮的情況,毛主席決定讓彭德懷先走一步,15日凌晨1點,毛主席以周恩來的名義給金日成發了一份電報:“請立即派熟悉道路的同志在10月16日抵達安東,接彭德懷同志和金日成同志會面。”
毛主席將這一決定同志電告周恩來,並在給周恩來的電報中,點名彭德懷和金日成會面的地點在德川。
根據當時的判斷,美軍現在停留在三八線,他們進攻到平壤是需要時間的,再從平壤進攻到德川又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平壤的美軍沒有向德川進攻的話,元山的韓國軍隊估計也很難獨自進攻,這樣就給我軍開進以及修築佈防的時間。
根據這一判斷,毛主席最終確定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時間:
10月19日開動,先頭部隊步行200公里抵達德川需要七天的時間,休息一兩天,能夠於10月28日在德川以南地區構築工事。全軍26萬人全部渡過鴨綠江需要10天的時間,也就是在10月28日可以渡江完畢。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作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批准長子毛岸英的請求,讓他跟隨彭德懷前往朝鮮參與戰鬥。毛主席用超乎尋常的舉動表達了對彭德懷的高度信任,也表達了對抗美援朝必勝的決心。
後來毛岸英不幸在朝鮮犧牲,毛主席強忍內心的悲痛,囑咐將毛岸英葬在他犧牲的地方,並囑咐彭德懷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千萬不要大意。
10月18日晚上9點,毛主席正式下達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命令,並囑咐:“為嚴格保守這一秘密,渡河部隊必須從每天黃昏開始,直到第二天凌晨四點結束,5點之前要隱蔽好。”
1950年10月19日,是我國曆史上令人難忘的日子,從這天開始,志願軍戰士們橫跨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而志願軍在過鴨綠江之前,國民黨潛伏在大陸的人員得知這一情報後連忙報告給正在臺灣的蔣介石,而蔣介石則立刻通知美方。
“聯合國軍”的司令麥克阿瑟根本不相信我國會出兵作戰,他認為儘管我國出兵,也會敗在他們強大的武器裝備之下,因此對蔣介石的情報毫不在意。
直到“聯合國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我軍打得落花流水,他們也不得不在協議上簽字。蔣介石知道後冷笑一聲:“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毛澤東的對手!”這也是蔣介石對毛主席最大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