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委員會委員 於俊民
對於很多人來說,“隱性飢餓”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它是指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比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隱性飢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飢餓”,雖然可能沒有感覺,看上去比較健康,但危害可不小,比如嚴重缺鈣可能引起骨質疏鬆,缺鐵易貧血,缺鋅易反覆口腔潰瘍,缺維生素A眼睛易乾澀,缺維生素C易牙齦出血,缺維生素B1則容易失眠、健忘,缺維生素B12和葉酸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進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人每天需要透過食物攝入40多種營養素來滿足身體的需要。而研究發現,大約有70%的慢性疾病與“隱性飢餓”有關,如肥胖、心腦血管疾病、視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早衰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飢餓”的困擾,其中,我國“隱性飢餓”的人口高達3億。一般來說,以下幾類人更容易發生“隱性飢餓”,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經常熬夜的人。研究顯示,熬夜會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的消耗。此外,睡眠不足會影響食慾,導致維生素A、鈣、鎂的攝入量降低。
二是經常出差的人。在外就餐很難做到均衡飲食,粗糧吃不上,奶喝不上,蔬果吃不夠都很常見,因此,經常出差的人易缺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
三是節食減肥的人。減肥的人在控制能量的同時,各種微量營養素的攝入也會減少,因而導致“隱性飢餓”。
四是很少曬太陽的人。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很少,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重要途徑,可如果每天早出晚歸,出門戴帽子、墨鏡、塗抹防曬霜,就很容易缺乏維生素D。
五是素食人群。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利用率特別低,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所以素食的人很容易缺乏這兩種營養素。
六是兒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2019年世界兒童狀況:兒童、食物與營養》報告顯示,全球至少半數(約3.4億)5歲以下兒童正在遭受“隱性飢餓”,缺乏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維生素A和鐵。挑食偏食、常吃快餐是導致兒童“隱性飢餓”的重要原因。
處於特殊生理階段的某些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更年期、老人也容易出現“隱性飢餓”。顯性飢餓是能量缺乏的狀態,可以透過“吃飽”解決。“隱性飢餓”需要透過“吃對,吃好”才能解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可以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安排飲食,爭取各類食物都吃夠:每天攝入谷薯類250~400克,其中粗雜糧至少要佔1/3;蔬菜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佔一半;水果200~350克,不能用果汁替代;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奶及奶製品300克,大豆及堅果類25~35克;鹽的攝入量要少於6克,油的攝入量為25~30克。經常熬夜、出差和減肥者可適當增加粗雜糧、深色果蔬的攝入量,有助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素食人群要多吃發酵食物,有助補充維生素B12,注意新鮮果蔬的攝入,其中維生素C有助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對於兒童而言,家長要引導其少吃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快餐,多吃天然食物。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