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實甚過其他幸福。可以說,一個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健康生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生活中失去了健康,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就會披上一層陰暗。
良好的睡眠是保持健康的基礎,“一夜好睡,精神百倍;一夜不睡,渾身疲憊”。與此同時,睡眠也應該是科學的,俗語“愛睡三覺,命比紙薄”,這裡的“命薄”不是指命不好,福分少,而是說身體不好,壽命短。那麼,“三覺”說的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下。
第一,睡懶覺。
“週末有空,多睡會兒”、“前一夜挑燈夜戰,第二天補覺到中午”……這些都是人們睡懶覺常用的理由,尤其是學生和年輕白領。但是,“久臥傷氣。”《黃帝內經》早就告誡人們,睡眠應以醒為度,睡懶覺有害健康。
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講,陰陽平衡,身體才健康,到了黎明時分,陽氣已生髮得足夠強大,人就必須起床,如果賴床,陽氣得不到舒展,就會傷害身體。
睡懶覺意味著作息不規律,會造成身體生物鐘紊亂。平時作息規律而週末睡懶覺,突然改變睡眠習慣會對大腦中下丘腦形成激烈衝擊,引起激素失衡,可能導致起床後精神不振、情緒低落、頭痛等;
睡懶覺易導致肌肉和心跳長時間處於鬆緩狀態,代謝物排除也不及時,起床後就會感到身體痠軟乏力。再者,睡懶覺會讓多巴胺分泌減少,心理能量匱乏,感覺越來越“喪”。
相反,習慣早起的家庭,一家人可以從容地共進早餐,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發揮家庭對接下來的學習、工作等活動的支援和保護作用。
第二,餐後覺。
湯足飯飽後,總是有絲絲睡意襲來,這被稱為“困飯”,飯後立即睡則被叫作“飯覺”。有科學家解釋這是由於用餐後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供應大腦的血液就會減少,導致人感到疲倦;
飯後馬上躺下,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長時間躺臥可能導致反流性食管炎。人睡覺時,消化速率減慢,導致大量食物來不及消化而堆積在胃部,給胃部帶來負擔,甚至可能誘發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吃完飯,家人可以一起收拾餐桌,洗滌餐具,交流廚藝,感恩烹飪者的辛勞。茶餘飯後,家人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新聞。溝通與開放可以為家人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條件,每個人的不適感都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處理。
最後,顛倒覺。
人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基本生活節奏。同時,人也因進化成為社會性動物,社會的執行基礎是群體的作息規律。以家庭為單位的白天活動、夜晚睡眠便成了基本常態。
晝伏夜出既違反人的生物性,也不符合其社會性。因為“時差”,“白天矇頭大睡,夜晚遊戲人間”的人漸漸與家人缺少溝通,其他社會功能也逐漸喪失。
因此,我們要警惕“娛樂至死”的侵擾,適當放棄碎片化、廉價的娛樂,在家庭溝通中尋找幸福感,在社會實踐中尋找獲得感,在生活和娛樂之間找到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