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楚 燕
通訊員 張文婷
孩子的身高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眼看著孩子和同齡人的身高差距越來越大,究竟是“晚長”,還是矮小症?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醫生建議,如果對孩子的身高狀況心裡沒底,不妨做一個簡單的骨齡檢測,發現問題及時干預,以免留下終身遺憾。
孩子出生後的身高增長是有規律的,家長可以記住幾個重要數值:寶寶出生後第1年身高應增長25釐米;第2年應增長10釐米;第3年至青春期,生長速度為平均每年5至7釐米;青春期階段每年增長8至12釐米。如果孩子身高生長速度沒有達到對應數值,要警惕是否為矮小症,應及時就診,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當孩子身高明顯低於同齡人時,有的家長會自我安慰,“我的孩子不過是晚長,我當年就是這樣,沒啥問題!”對此,醫生指出,是不是“晚長”,拍片做骨齡檢測就能見分曉。
人的生長髮育可以用兩個“年齡”來表示,一個是生活年齡(實際年齡),一個是生物年齡(骨齡)。骨齡是以兒童骨骼實際發育程度同標準發育程度進行比較,所求得的骨齡發育年齡。相對於實際年齡,骨齡更能反映孩子的身高發育狀況。比如,兩個年齡都是9歲、身高138釐米的孩子為例,其中一個骨齡8歲,另一個骨齡10歲。雖然他們此時的身高、年齡都相同,但骨齡小的骨骺閉合時間晚,生長空間多,比骨齡大的孩子將多出2年的身高增長時間,最終身高很大機率會超過骨齡大的孩子。
骨齡生長落後於實際年齡,可表現為“晚長”,醫學上稱為“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是指男性超過14歲、女性超過13歲還沒有第二性徵啟動和身高突增。這種情況一般男孩多見,而且有家族遺傳史,即孩子爸爸年輕時也有青春期晚發育。常有老人基於自身經驗認為孩子不高是“晚長”。在溫飽都難以保障的年代,為了生存,不得不以犧牲身高為代價,性發育相對延遲,所以會有“晚長”的情況。現在的孩子,更多是營養過剩,發育普遍提前,“晚長”機率非常小。
所以,現在的孩子個頭矮,不能輕易歸為“晚長”。如果孩子有生長髮育緩慢的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避免錯過孩子最佳生長期。
來源: 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