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全國深入開展解放工作,“減租退押”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一個破落的地主家裡,工作人員搜出一摞借據,本以為抓住了他盤剝勞苦大眾的罪證,卻在其中一張借條的落款處發現了朱德朱總司令的名字。
堂堂國家元帥怎麼會和一個地主有關聯?他為何要向一個地主借錢?這張紙條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朱德司令又是怎樣解釋這件事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地主家搜出朱德的100元欠條
1950年,雖然新中國已經成立,但是很多地區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卻還沒有完全解決。一直以來,土地都是農民的生存之本,封建殘留下,一些地主土豪對老百姓的剝削,讓很多老百姓仍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再加上戰爭帶來的創傷,吃飯問題便成了政府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雖然政府採用了徵收口糧的方式解決了一些麻煩,但這並不是長久之策。這種情況下,土地改革迫在眉睫,為了從根本上改善我國農民的生存條件,政府頒佈了新的土地法,開啟了農民土地所有制。
按照新政策,針對地主、富農進行“減租退押”政策,也就是從地主家沒收來的土地,全權歸到農民百姓手裡,這讓廣大農民看到了希望,大大保障了農民的權益。
當然這對農民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但對一些地主來說卻是把自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基業拱手讓人。在考慮到了這一點後,政府為了保證這場運動的順利進行,派人挨家挨戶地進行工作。
他們挨個來到地主家裡,將地主手裡的借據、欠條等進行集中銷燬。這天工作人員來到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文明縣城,四川長壽縣的一個普通村莊中。在一個姓傅的人家中,工作人員翻箱倒櫃,一番搜查後翻出了一沓借據。
本來這家人世代都是地主,借據比較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工作人員開始一張張檢查,突然一張寫著“借得傅德輝名下大洋100塊”的借據映入了眼簾,眾人看著這張落款處寫著“朱德”二字的借條,不禁心生疑惑。
雖然經過歷史的沉澱,紙張儼然已經泛黃,但是落款處的兩個大字卻依然清清楚楚地擺在那。其中一位工作人員曾經有幸見過朱司令的筆記,覺得倒有些相似,但是一個普普通通地主怎麼會和朱司令扯上關係呢?還是這種債務關係。
幾人面面相覷,覺得這世上重名的還是比較多的,但是萬一是真的呢?紙上寫的朱德就是那個立下赫赫戰功的朱德元帥,那這件事就得重視起來了。事關重大,幾人將這個叫傅德輝的人叫過來,向他詢問。
“這張借條是誰和你立下的?”“是北京的朱德總司令。”傅德輝神色自然,並不像在說謊。工作人員還是不太相信,覺得他是在信口雌黃,給朱總司令身上抹黑。又追問了幾次,傅德輝還是十分篤定地回答。
工作人員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畢竟此事牽扯到了堂堂開國元勳,幾人互相對望,最後還是決定將此事彙報上去。長壽縣相關部門得知後,立刻對這戶人家展開了調查。
傅德輝一家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地主,而且在經營方面很有一套,傅家家境十分優越,積攢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傅德輝卻不是那種十惡不赦的剝削地主。傅德輝的父親從小就十分重視傅德輝的教育,而且他自己從小也十分喜歡讀書。
和其他地主不同,他的父親從不欺壓百姓,經常幫助一些困難的人,且不求回報。而傅德輝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十分善良,樂於助人。稍大一些的傅德輝,在看書的過程中對革命產生了一腔熱血,也蘊藏了濃烈的愛國情懷。
天資聰穎的傅德輝在學校深受老師同學們的喜愛,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化學系。面對日漸衰敗的祖國,傅德輝格外的努力,他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奉獻出微薄之力,實現他實業報國的理想。
朱德回憶與傅德輝往事
對於這件事地方政府也不敢輕易下結論,於是經過層層上報,最終傳到了中央,也傳到了朱德的耳朵裡。朱德十分激動,並親自回覆了一封信件:“德國留學期間有傅德輝此人,卻向其借款100元整。”得知此事屬實,眾人皆感到震驚。
朱德徘徊在辦公桌前,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1909年,因為局勢動盪,朱德的科舉之路也終止了,此前他曾開設過學堂,希望給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但是面對統治階級封建腐朽的思想,家境貧寒的朱德意識到僅靠教育是沒法改變現狀的,於是他選擇棄筆從戎,步入講武堂步兵科。
憑藉著過人的膽識,年僅23歲的他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驍勇善戰,幾年內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帶兵如神的將領。而這期間他也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書籍,受到了深刻的影響,也讓他一度看到了救國的希望。
本來以為自己從此將有一番作為,但1922年,他看著國內軍閥混戰的局面,一時間他心生迷茫,內心的革命火焰也燃燒得更加炙熱。他千里迢迢找到陳獨秀,向他表明自己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心意,但是卻遭到了拒絕,朱德有些失望,但他沒有放棄。
他覺得是自己學識淺薄,還沒有加入黨的資質。於是本來生活順風順水的他不顧父母的勸阻,果斷的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來到德國學習,將希望寄託到馬克思主義中,希望可以用自己所學,找到救國之路。
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他終於抵達德國,而當時的朱德已經是一箇中年人了,來到德國的他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一個人漂洋過海,最大的問題便是語言不通,而朱德家境也不富裕,他只能一邊學習一邊打工。
他日夜不分地從語言學起,短短几個月便可以與人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交流。他不斷地閱讀書籍,在書中學到的知識讓他受益頗多。在留學途中,他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其中也包括周恩來等人,周恩來對一心向黨又積極上進的朱德頗有好感,於是介紹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讓朱德也更加堅定了自己選的這條路。他不斷地努力學習共產主義思想,帶領學生們投入到革命事業中,經常參加會議,以及各種工人運動。
1925年,國內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卅運動”,朱德知道後也十分震怒,他與同伴們一同聲援,加入了工人運動。因為他總是參加在革命第一線,德國警察早就對他有所注意,這一次不幸被德國警察逮捕了。
按理說,一般被逮捕的人員關三天也就放出來了,但是因為朱德是共產黨員的身份,他一直被關在獄中。後經黨組織的調解,朱德被保釋出來了,但是他也遭到了德國政府的驅逐,限他在規定時間內出境。
這讓朱德一時間不知所措,所幸黨組織瞭解了朱德的情況,決定讓他去蘇聯繼續學習。朱德對於這個決定可謂是十分滿意,去蘇聯學習更有利於他思想上的進步,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他又遇到了新的難題。
勤工儉學的他本就生活得十分艱難,此次去蘇聯的經費也得自己想辦法,一時間他犯了難。他捨不得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但是無奈,他確實承擔不起去蘇聯的費用,朱德十分沮喪,正當他準備下定決心放棄時,傅德輝向他伸出了援手。
傅德輝在大學畢業後,沒有停止自己學習的腳步,而是選擇出國留學繼續深造,他期盼自己能學有所成,然後報效祖國。和大多數留學生不同,他們出國必須勤工儉學才能勉強維持生計,而傅德輝在來到德國之後卻從來沒有為生存問題發過愁。
家境本就不錯的他同時還在課餘時間到校外做著兼職,傅德輝精通德文,他一邊讀書,一邊做著一些翻譯工作。他勤奮上進,在留學期間打工兼職掙來的錢,他還用來開了一間豆腐作坊,而這間作坊後來也成為了一些進步學生的秘密據點。
他與朱德是經其他留學生介紹認識的,在異國他鄉有祖國的親人陪伴是多溫暖的一件事,再加上兩人有著共同的救國理想,友誼也越來越深厚。此後朱德經常找他幫忙翻譯一些革命書籍,向他求教,傅德輝為人豪爽,自然也十分樂意幫助他。
傅德輝生性純良,沒有富家子弟的壞毛病,為人仗義,對待同學們也十分熱情,家境條件不錯的他成了同學們借錢的首要物件。傅德輝也不吝嗇,只要有同學需要幫助,他總會慷慨解囊,盡力幫助他們。
而這些學生品德也不錯,基本上所有人在向他借錢時都會打下一張欠條,而他為了維護同學們的自尊心,也欣然接受,並將這些借條儲存起來,他這樣做不是為了要債,只是為了做個紀念罷了。而後來,他也沒有主動向任何人去要債。
在聽說了朱德的困境後,傅德輝十分佩服他的革命熱情,二話不說拿來一百大洋,朱德十分感動,也沒有扭扭捏捏地拒絕,當即寫下一張借條。他十分感激地向傅德輝保證:“今日恩情我定當銘記於心,來日將湧泉相報。”
傅德輝小心翼翼地將借條儲存起來,這也成了兩人最後的交集。兩人有著共同的救國理想,卻選擇了兩個不同的方向。傅德輝選擇實業興邦,而籌得經費的朱德選擇前往莫斯科繼續學習,兩人的友誼也承載於這張小小的借據中。
朱德親自接見傅德輝
朱德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將領,這麼多年來一直堅守職責,為人民服務,眾人皆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竟然會與一個地主有牽連,而且還向其借過錢。其實傅德輝家裡的欠條都是留學期間,同學們向他借錢打下的條子,他並沒有做什麼壞事。
因為家中基業多,他被劃分為“地主”,成了改造的物件,調查組不知真相,傅德輝也被扣上了在世人眼裡自私陰險、剝削農民的地主的帽子。所幸因為這張借條,他的名字再次傳入了朱德耳朵裡,也讓他避免了蒙受一次不白之冤。
有了老友的訊息,朱德馬上向當地政府打聽情況,他親自向政府解釋了這一情況,給政府遞了一封說明信,他還強調:“傅德輝不是個壞人,他是一個難得的科學人才,不要為難他!”
兩人分別幾十年,朱德十分懷念這位老友,在聽說了傅德輝的近況後,他提出了讓傅德輝來北京的想法。幾十年未見,兩人也發生了一些大的改變,朱德親自迎接,看著兩鬢斑白,皺紋橫生的彼此,他們難掩心中的欣喜,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兩人迫不及待地暢談了起來,瞭解著彼此這些年的生活。當年朱德在借到經費後,立刻就踏上了前往蘇聯的征程,在蘇聯,他近距離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對革命也理解得更為透徹。
不久,國內北伐戰爭爆發,朱德便回國開啟了他的革命之路,從兩萬五千裡的長征再到抗日戰爭。他奔波在全國各地,日理萬機,在戰場上揮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直到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
而傅德輝沒多久也結束了自己在德國的留學生涯,他回到四川老家,希望將自己所學回報到家鄉的建設之中,他將救國的希望放在民族工業上,他和朋友合作建立起了一家水泥廠。
水泥廠發展的還算不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狀況。但是隨著工廠越做越大,合作人之間也出現了矛盾。幾人之間互相攀比,誰也不服誰,產生了嫌隙,最終也走上了倒閉的道路。
暴脾氣的傅德輝乾脆分道揚鑣,看清了人心在利益紛爭前的不堪一擊,他十分難過。其實他的選擇並不是錯誤的,只是時機不對罷了。心灰意冷的他憤然回到家中,繼承了祖業,不再出去闖蕩,憑藉著殷實的家境,這麼些年他過得倒也不錯。
朱德在回國後曾想過找到傅德輝,向他還錢,但兩人事業重心不同,朱德一直忙於革命,加上通訊不便,兩人也徹底斷了交集。傅德輝後來雖然知道朱德已經完成了自己的遠大抱負,但卻一直沒有用此來換取回報,可見他對朱德也是真情實意。
朱德幫其介紹工作
朱德一直沒有忘記這張借條,也沒有忘記這個給予他重大幫助的革命戰友,這次偶然間得到了他的訊息,內心十分欣喜。聽傅德輝講了自己這些年的生活,朱德實在同情他的遭遇。
他覺得傅德輝是有自己的才華的,他一心報效祖國,而且曾赴德國留學,如今一直守在家裡,對他的才能是種浪費。此次因為這張借據重新見到了昔日好友,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他的心中也萌生了一個想法。
他希望傅德輝能夠找回自己的理想,不要陷在別人的過錯裡不能自拔,應該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回自己當初的理想。一方面他可以再次實現自己實業救國的目標,另一方面他也想報答他的恩情。
在朱德的開導下,傅德輝逐漸找回自己的初心。那段時間,朱德不斷地帶他參觀各個大學和工廠,讓他全面瞭解新中國的現狀。而他也在北京進行了三個多月的系統學習,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這也讓長時間封閉在山溝裡的他大開眼界,他奮發圖強,多年積累在心中的陰鬱也一掃而空,他沒有辜負老同學對他的期望,重新找回了為國家辦實事的動力。鑑於傅德輝沒有做過欺壓老百姓的事,朱德向組織上介紹了傅德輝。
他向組織表明:傅德輝是個人才,可以把他的長處發揮到祖國的建設之中。組織上也認可了傅德輝的能力,給他舉薦了與其抱負相關的工作。傅德輝本以為自己將會這樣平平無奇的度過自己的餘生,卻沒想到他還能繼續為國家出力。
回到四川后,他被任命為工業廳化驗室主任,在這裡,他的才能得到了展現。幾年後,他又在西南工業部從事著化學工業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讓自己的餘生在國家的建設中繼續發光發熱,充分發揮著自己的價值。
真正的友誼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朋友是在你人生低谷的時候慷慨解囊的那個人。一張輕薄的紙條,卻承載著千斤重的深情厚誼,它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掩埋,它重新面向世人的那一刻,這份濃厚的情誼也再次散發出了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