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毛主席,李敏曾說:“回憶父親是一種思念, 也是一種幸福。在父親去世的幾十年,我天天都會想起父親。”
李敏“有家”了
回想起幼年生活,李敏曾說:“自記事起,我就沒有家,只知道延安保育院,還有日夜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阿姨.....”
在李敏只有一歲多的時候,先是被寄養在了一戶陝北老鄉的家裡,那時,她雖然享受著山區農家別的孩子同樣的“待遇”,卻也失去了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的親生父母的關懷和愛護。
沒過多久後,李敏又被送進了著名的延安保育院,過著供給制的集體生活......
回想起在保育院的生活,李敏曾這樣說:“有一天,保育院來了個男孩,比我大,是位大哥哥。他到保育院後,哭鬧著要回家。我覺得很奇怪,我就問阿姨什麼是家?阿姨認真地想了想,鄭重地說:‘家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他們生活在一起,相依為命。’從那時起,我似乎明白了,但心裡很不快活,我知道我有爸爸,也有媽媽,但我們沒有生活在一起,所以我沒有家。”
那時,每逢星期六,保育院的孩子們都會被正在延安工作的父母接回去過“禮拜”,而李敏只能怔怔地看著,他們有的摟著爸爸的脖子,有的親著媽媽的臉龐,連蹦帶跳,跟著爸爸媽媽回家了,即便是爸爸媽媽不來的,也有被稱為叔叔、阿姨的工作人員,替他們的父母把孩子接回去。
就這樣,一個又一個星期天過去了,李敏始終沒有人來接,為此,李敏曾說:
“在我的記憶中,爸爸沒有來過保育院接他的嬌嬌,我總是和保育院的阿姨、叔叔們一起,沒滋沒味地過著一個又一個‘禮拜天’和節假日。”
雖然毛主席沒時間去看女兒,但是在他的心裡從未忘記過李敏,1940年,李敏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同朱敏搭乘蘇聯飛機,前往蘇聯找媽媽賀子珍。
來到蘇聯後,賀子珍、毛岸英、毛岸青對李敏都十分疼愛,這也讓李敏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但因李敏離開毛主席時太小了,她對爸爸早已沒有了什麼印象,當時,在她那幼小的心靈裡裝著的只有媽媽和兩個哥哥。
而李敏第一次聽說毛主席是自己的爸爸,還是在國際兒童院的大禮堂裡......
當時,在國際兒童院的禮堂裡,掛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各國共產黨領袖的像,其中也有中國共產黨領袖毛主席的畫像,老師們常常會對在兒童院的孩子們講述各國的革命情況和鬥爭事蹟,自然也講過毛主席。
有一天,毛岸青和李敏在禮堂裡面玩耍,突然毛岸青指著牆上的毛主席畫像,笑著對李敏說“妹妹,你知道他是誰嗎?”
“知道,”李敏抬起頭看了看毛主席的畫像,一邊低下頭玩耍,一邊說道:“老師講過,他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
“是,”毛岸青說著又貼著李敏的耳朵小聲說道:“可是,他也是我們的爸爸......”
“哥哥,你別瞎說!”李敏眨巴著兩個大眼睛對毛岸青說:“我沒有爸爸只有媽媽!”
“我沒有瞎說,毛澤東是我們的爸爸,我們都是被他送到這裡來的。”毛岸青依舊十分認真地說著。
看著毛岸青十分認真地樣子,李敏不由得有些相信了,不過,她還是想象不出,毛主席為什麼會是自己的爸爸,在此後的歲月裡,李敏只要看到毛主席的畫像或者照片,總是忍不住仔細地看一看。
1947年,李敏跟隨賀子珍回到中國,在哈爾濱,李敏又見到毛主席的畫像,那時,又有人對她說:“那就是你爸爸。”
李敏聽到後只是怔怔地看著毛主席的畫像,她不敢說是,也不能說不是。
後來,賀子珍帶著李敏去機關玩,李敏注意到牆上掛著毛主席的像,忍不住小聲地向賀子珍求解:“媽媽,岸青哥哥跟我說......他說......照片上的人......是我們的......爸爸!”
李敏說完後,一臉忐忑地看著賀子珍,良久,賀子珍沒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自從得到了賀子珍的肯定後,李敏就在心裡不斷地勾畫著毛主席的形象,想象著他是個怎麼樣的父親,她還常常想:“爸爸知道我、想我嗎?他認我是她的女兒嗎?”
但這一切對於李敏而言都是很虛幻、很模糊的,直到有一天,賀子珍對李敏說:“你回國一年多了,還沒有給爸爸寫過信,你應該給爸爸寫封信才是。”
李敏聽到媽媽讓她給爸爸寫信,就高興地答應了,在信中李敏用俄文向毛主席求證自己是否是毛主席的親生女兒,並希望爸爸可以快點回信給她。
當毛主席收到李敏的來信後,趕忙找來翻譯員,在得知信中的內容後,毛主席忍不住地笑出了聲,他立馬揮筆給李敏回信寫道:
嬌嬌:
看到了你的來信,很高興,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你一定長大長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歡你,歡迎你來,希望你趕快回到爸爸身邊來。
毛澤東
信還沒寄出去,毛主席又吩咐把信改用加急電報發出,他內心十分急切地希望見到自己的女兒。
賀子珍收到信後,把來電翻譯成了俄語,念給李敏聽,李敏聽後興奮地跳了起來,也是從那時起,李敏真真切切的覺得自己終於“有家”了。
毛主席對李敏的愛與嚴格
1949年夏,賀怡帶著李敏,從東北輾轉來到北平,又把她領到了正住在香山雙清別墅的毛主席的面前。
賀怡拉著李敏的手,對毛主席說:“主席,我的任務完成了,我把嬌嬌給您接回來了。”
說完,賀怡又轉身對李敏說:“嬌嬌,這就是你的爸爸,就是給你發電報的毛主席,快叫爸爸!”說著,賀怡把李敏推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此情此景,李敏永世難忘,她仔細端詳著站在自己面前這個魁梧的人——他確實跟照片中的人一樣,只是顯得更和藹可親,而且個子那麼高。他身穿寬大的灰布中山裝,腳踏一雙平底黑布鞋,普普通通的,一點也沒有板起面孔的嚴厲。
李敏拼命回憶著,她想努力找出記憶中爸爸的影子,隱隱約約,似曾相識——
這時,這個魁梧的人彎下腰,張開雙手,笑著對李敏說:“我的小外國人,爸爸歡迎你!”
“爸爸!李敏情不自禁地撲進了毛主席的懷裡,柔聲叫道。
毛主席也興奮地一下抱起了李敏,喃喃地喚道:“嬌嬌,我的小嬌嬌。”
雖然毛主席不會說俄文,李敏的中文也不是很好,但親情的交流未必一定要藉助語言,有生以來,這是李敏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父愛,她不禁在心裡歡呼。
自李敏來到毛主席身邊後,毛主席臉上的笑容越發多了起來,那時,李敏見毛主席工作完了休息時,就會輕輕跑過去,抱住爸爸的脖子,在他的臉上親一下,這時,毛主席不是高興地回她一個響亮的親吻,就是放下手裡的檔案什麼的,同李敏互相說笑逗樂一番。
這時的毛主席對於李敏而言,不再是畫像上那個有點威嚴的毛主席,而是一個充滿親情,柔情的——大爸爸。
因為缺席了李敏的童年生活,毛主席自認為虧欠女兒很多,為此,毛主席除了自己十分關心李敏外,也常常囑咐身邊的人要關心和愛護李敏,他曾不止一次的同李訥(nè)說:“嬌嬌自小吃苦太多了,她從小就跟媽媽相依為命,我不在她的身邊,她沒有享受過父愛!現在她回到我的身邊,我要愛她、疼她,要盡父親的義務,你也應該愛她、疼她才對。”
在日常生活中,毛主席對李敏的確是疼愛的,但也是嚴格的,李敏曾說:
“爸爸對我是既愛又嚴,他處處事事時時都嚴格要求我,不許搞任何特殊,又處處事事時時流露出他對我們既豐富又細膩,充滿溫情的父愛。”
李敏來到毛主席身邊後沒有多久,便十分想念媽媽賀子珍,在學校放寒假的時候,李敏主動找到毛主席說:“爸爸,我想去上海看看媽媽。”
“好嘛,你去吧!”毛主席聽後笑著點了點頭。
李敏原本以為毛主席還會說些什麼,但等了許久後,毛主席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她連忙問道:“爸爸,我怎麼走啊?我還沒有一個人走過這麼遠。”
“買票,坐火車走嘛!”
李敏聽著毛主席的話,眼淚止不住在眼眶裡打轉,兩隻手捏著衣角,怯生生地說:“我有點怕,能找個人送我去嗎?”
毛主席聽到李敏的這句話,依舊沒有要找人送李敏去上海的意思,只是說:“你是大孩子了,莫要人送,自己走。”
李敏知道爸爸作出的決定,一般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就這樣,李敏踏上了去上海看望媽媽的征途。
也正是毛主席的嚴格要求,才有了後來李敏可以獨來獨往,也不會感到孤單、害怕。
後來回憶起父親毛主席對自己的嚴格,李敏曾滿懷深情地說:
“爸爸常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鍛鍊我們的獨立生活能力,不允許我們依靠他來享受什麼特殊待遇,我想,這種愛,才是永恆的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明也到了談情說愛的年紀,當毛主席得知李敏的男友是孔令華,他的父親是孔從洲後,毛主席對此十分滿意,便也同意了這門親事。
1959年,李敏的婚事原本定在7月份,但由於毛主席決定在廬山召開會議,為此,毛主席特意囑咐李敏:“你的婚禮一定要等爸爸回來之後再舉行啊!”
李敏心裡十分清楚毛主席是想親自為自己舉行婚禮,便點頭答應,可即便有了女兒的答應,毛主席在廬山的時候,依舊十分擔心,為此,毛主席在廬山時曾多次給李敏打去電話,甚至寫信告訴李敏:一定要等到爸爸回到北京再結婚。
廬山會議一結束後,毛主席就匆匆從廬山趕回北京,8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家中親自給李敏主持了婚禮。
在婚禮開始前,毛主席又親自擬定了參加婚禮的名單,隨後,毛主席又拿出400元在豐澤園頤年堂擺了3桌酒席,請諸位好友吃了頓飯,最後又在春藕齋看了一場電影。
喜宴上,一向不勝酒力的毛主席,高興地向賓客們頻頻舉杯,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這場婚禮或許沒有普通人家的隆重,但在李敏的心裡卻是彌足珍貴的,因為這場婚禮洋溢著濃濃的父女情,也是爸爸毛主席愛她的最好見證。
“這是毛主席生前讓交給你的”
每當李敏回想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那些歲月,她總是全身心地沉浸在那雖已逝去卻又永恆的溫馨甜蜜之中,回想起那段時光,李敏總是感嘆道:“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段快樂時光,實在太短暫了。”
自結婚後,李敏帶著丈夫孔令華住進了自己原住的菊香書屋內的小南屋,他們繼續上學,週末的時候,還會回家陪毛主席吃上一頓飯,當時,這對新人給毛主席這個大家庭也增添了不少歡樂。
李敏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雖然常常惦念毛主席,但是卻不能經常去看望爸爸,若是毛主席數日不見李敏後,便會自己來到李敏的小家,看看女兒。
1961年,李敏生了娃娃,毛主席非常喜歡這個小外孫,但總有人容不下他們,為了不給爸爸添麻煩,李敏思慮再三後,決定搬出中南海,1963年,孔令華用板車拉著一家三口的物品搬離了中南海,在搬出中南海時,李敏心裡十分難過,她含著眼淚邁出了中南海的大門。
當毛主席得知李敏搬出中南海後,自然也明白其中原因,只是沉重地說:“手心和手背,都是手上的肉啊!”
在李敏決定搬出中南海時,她曾堅定地認為,就算自己搬出去,也不會影響自己常常回去看望爸爸,可這一切在李敏搬出去後,早已脫離了李敏的預想。
李敏剛剛搬出中南海後,她出入中南海的證件就被收回了,自此,李敏想要再見毛主席就十分困難了,而這也是李敏始料未及的。
在搬出中南海第一個星期,李敏特意回到中南海去看望毛主席,在毛主席的臥室門口,李敏看到了爸爸,她一下子撲進了毛主席的懷中:“爸爸!”
“嬌娃!”毛主席也緊緊地抱著李敏。
不等李敏繼續說話,毛主席又說:“嬌娃,爸爸想你呀!”
聽到毛主席這句話,李敏的眼淚一下子落了下來,她又何嘗不想念毛主席呢?但此時,她也只能回應著毛主席:“爸爸,我也想您,想您.....”
這一次,李敏坐在毛主席身邊,許久許久,毛主席不說一句話,只是笑著望著李敏的臉,又摸摸李敏的手,父女倆就這樣坐了很久很久。
李敏當然知道毛主席的內心是孤獨的,她不想走,毛主席也不願讓她走,可最終李敏還是走了,在邁出中南海大門的那一刻,李敏抑制不住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頭張望,她看著那道紅牆,眼淚奪眶而出......
此後的歲月裡,李敏見到毛主席的機會越來越少,從開始的一週見一次,到最後的半年都很難再見到毛主席一面,這讓李敏十分後悔離開毛主席。
1976年8月底,李敏最後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只是這一次毛主席再也沒能像往常一樣,緊緊地把李敏摟在懷裡說上一句:“嬌娃,爸爸想你呀!”
當李敏走進毛主席的臥室時,看到爸爸仰臥在床,已經非常虛弱,但是神智依舊十分清楚,當毛主席認出李敏時,主動伸出手拉著李敏,輕輕的說:“嬌嬌,你來......看我了.......”
這時,李敏有滿肚子話卻一句也沒有說出來,她看著父親滄桑的面容,只能不斷地向父親點著頭。
毛主席見狀,又說:“嬌嬌,你怎麼不常來看我呢?”
李敏聽了爸爸的話,眼淚不斷在眼眶中打轉,但她始終沒有哭出來,只是顫抖的雙手,捧起毛主席那無力又有些發涼的大手,緊緊貼在自己胸前......良久後,毛主席緩緩閉上了雙眼,緊握著李敏的手,也鬆開了,李敏知道爸爸需要休息了,便輕輕的退出了房門,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竟成了父女二人最後一次相見。
1976年9月9日,中央辦公廳突然來車接李敏去中南海,一路上李敏的心劇烈跳動,下車後,她努力控制著自己,由人把她領進了毛主席的房間裡,那一刻,李敏幾乎控制不住自己.....
映入李敏眼簾的是,毛主席靜靜地平正地躺在床上,還穿上了所有人都熟悉的“毛氏服裝”,一條潔白的單子,一直覆蓋到毛主席的胸口,雖然毛主席的面容,像平時熟睡那樣,可那雙曾經無比親切明亮的眼睛,卻緊緊地永遠閉上了。
李敏渾身顫抖著,一下撲了上去,拉開單子,她想要去抓毛主席的手,她哭著、喊著,可毛主席卻沒有任何反應,李敏再也沒能聽到毛主席親切地叫她一聲“嬌嬌”,也沒能聽到爸爸再說一句:“嬌娃,我想你了!”
圖|李敏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和毛主席遺體告別
李敏很快病倒了,她常常在夢中夢見父親,可每次醒來後,她的眼淚就止不住地落了下來,因為親她、愛她的爸爸已經離她而去了。
在毛主席逝世後,李銀橋便十分關心毛主席的子女,據李銀橋回憶:“1957年出訪蘇聯時,毛主席曾同我談起家事,像尋常百姓家的父親一般,主席對兒女將來的生活甚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在提起李敏時,主席曾囑咐我:‘李敏和李訥你要幫我照顧好,現在我活著,還可以。將來我不在了,你也要管她們,替我照顧好她們,尤其是嬌嬌,你要替我照顧好她。’”
有了毛主席的囑託,李銀橋在照顧毛主席的子女上,做到了盡心盡力,尤其是照顧李敏。
在李敏的女兒孔冬梅長大後,想要留學美國,李敏特意找到了李銀橋商量此事,李銀橋當仁不讓地替李敏打理好了各個流程,為李敏辦好了這件事。
1981年,在毛主席逝世5年後,中共中央辦公廳派人找到李敏,瞭解了她的生活情況並且談到了毛主席的遺產,對此,李敏說:“我沒有什麼奢求,如果可能,我只要爸爸要給我的那份。”
不久後,中共中央辦公廳便為李敏送來了8000元,還有一臺20寸的彩電和一臺冰箱,來人把8000元交到李敏手中時,說:“這是毛主席生前讓交給你的。”
望著手中的8000元,李敏的眼圈又一次紅了,時至今日,李敏都從未動過毛主席留給她的這筆“遺產”,因為在李敏看來,父親留給她的不是物質金錢,而是教她如何做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