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這個地方,因為和韶山聽起來差不多,所以經常被當成是湖南的城市,其實這個地方是位於廣東北部。也不能怪旁人容易很難把韶關和廣東聯絡起來,畢竟提起廣東,總是和經濟發達、粵語、甜口、炎熱這些印象聯絡在一起,甚至是因為“啥都敢吃”的刻板印象,傳出了“廣東人最愛吃福建人”的網路熱梗。
假如你去韶關北部旅遊,當地人愛吃酸辣口,普通話、粵語、客家話都能說等等。這樣的地方,是不是和廣東這個省份看起來畫風不同?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韶關這個地方,山地和丘陵佔了絕大多數,能夠種地的平原和臺地只佔兩成。而這山地和丘陵的形貌,更是“多姿多彩”、“五彩斑斕”。韶山市得名的韶石山所在的仁化縣丹霞山區,便是所謂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地貌”,是中國丹霞地貌的代表區域;而位於韶關西部的廣東大裂谷,以石灰岩構成山體,頂部卻是岩溶臺地,十分壯美;韶關東部的南雄紅土層,看起來又像是一片火紅的沙漠,置身其中,讓人恍惚間如同身處北方的沙漠與戈壁中。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百姓,在這樣雄奇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生出幾分豪情呢?
韶關的特殊,不僅在於它異於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地貌,還在於它是自古至今廣東與中原交通的重要關口。
廣東是三面環山,一面接海。在中國古代海運尚且不發達時,河運和陸上通道就是主流了。秦始皇修建靈渠,打通長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灕江,形成了河運通道,這就溝通了中原和嶺南。但靈渠常常因為無人維護而毀壞,到了這時候,靠譜的陸上通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而要走陸路,就躲不開韶關。在秦漢時期,溝通嶺南、嶺北三大關隘之一的橫浦關,就在韶關與贛州交界的大庾嶺。漢唐時期,一條直通都城長安的“西京古道”,便經過今天韶關的乳源瑤族自治縣。而烏逕古道、梅關古道,都在韶關附近。即使到了現代,無論是京廣鐵路還是京廣高鐵,總是要經過韶關這一“廣東的北大門”。
韶關自古以來便是便是廣東人眼中的“北方人”,然而許多廣東人卻實實在在地是許多古代遷徙到廣東的“北方人”的後裔。而韶關,正是這遷徙的中轉站。
其中留下確切記載的便要數南宋的那次遷徙。本來因為靖康之亂,大量的北方士族隨著宋高宗南遷。後來元兵南下,許多人從東南地區逃亡江西,再從江西透過韶關逃亡嶺南。位於韶關南雄的珠璣巷,便是許多人流亡生涯時,一處稍顯安心的駐留地。直到南宋覆滅,這些家族也多有逃散到今天的珠三角地區。這珠璣巷的76姓、166族,都是能從家譜可查閱到當時的經歷的,相傳那是廣東大部分名門望族的來源。而這些人的血脈和文化,也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廣東大地裡。
而且韶關自古就是銅鐵等金屬的開採、冶煉中心,還曾是手工紡織業聚集地。建國後,韶關就漸漸成了廣東省的第一大工業城市,到了今天依然是一座舉足輕重的重工業城市。
正是因為交通的便利和各個時期手工業與工業的發達,給韶關帶來了源源不斷地以湖南、江西、廣東本省為主的勞動者。他們各有特色的口音,各具風格的飲食習慣,多姿多彩的家鄉戲劇娛樂專案等等,在此匯聚、交融、變化,最終形成了韶關與眾不同的地方特色。這也是它沒有廣東腔的原因。
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韶關不是廣東的,其實不然,而且當地還有很多旅遊景點,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比如在文章前面提到過丹霞山地質公園和廣東大裂谷,唐代著名宰相張九齡負責開闢的梅關古道。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從“南朝四百八十寺”延續至今的南華寺等等。
如果還想多體驗一下自然的風光,雲髻山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裡的三角楓在秋天的“層林盡染”也是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至於別的一些旅遊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常被當成是湖南的廣東城市,為什麼沒“廣東腔”?
廣東這座城市,沒有“廣東腔”,常被誤認為是湖南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