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玉門關故址北面大約一百米,橫臥著一條時常無水的季節性河流。它穿過安西一敦煌綠洲,蜿蜒西去,進入無邊無際的戈壁荒漠,這就是古稱布隆吉爾川的疏勒河。
疏勒河發源於青海省西北角的疏勒南山和黨河南山,是甘、新交界處數百公里大戈壁上的唯一河流。古時,它曾有一派泱泱渙渙的大水,與新疆的羅布泊瀦連成一片。後來,由於羅布泊逐漸乾涸和羅布泊地區的沙漠化,下游被流沙淤塞,加之上游的安西一敦煌綠洲生息日繁,灌溉的需求日益擴大,使得疏勒河在玉門關附近悄然斷流,只留下一道若斷若續的幹河床,通向西邊約三百公里之遙的樓蘭故址。遠從漢代開始,沿著這條古老的幹河道直至樓蘭,就已是一個“多鹼滷”、“乏水草”的地方。
這裡的地理位置、地貌景物,使我想起,它很象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記》中曾經寫到的一個地方。斯坦因在本世紀初,曾兩次以維吾爾族獵人為嚮導,以駱駝代步,探險於樓蘭故址與疏勒河故道。他曾在庫木庫都克(這個地方應在不遠的前方)附近,在幾十米長的鹽鹼地段上,斷斷續續發現二百枚左右漢代銅錢。那些兩千年前的古錢,竟“似乎是新鑄的一般”。他並在離古錢不遠的地方,發現一些散落的“顯然全是沒用過的”青銅箭鐵。斯坦因因而推想,那“……一定是漢代運送軍需的隊伍在去樓蘭的途中掉下來的”。他並推想,他撿到這些古董的地方不是大道,而又離大道不遠。大約當初那一隊軍需人員是夜間趕路,因而偏離了大道;正因離開了大道,才使那些古董經歷兩千年悠悠歲月仍原樣不動地擺在堅硬的鹽鹼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