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百城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增加。
中指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均價均環比下跌,並且下跌城市數量均有增加。其中,二手房均價跌幅擴大,十大城市中,深圳二手房均價跌幅最大。另外,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多個省會城市新房均價每平方米不到一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受“二手房成交參考價”等政策疊加影響,深圳二手房市場持續低迷,市場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展望2022年,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實現“三穩”目標下,各地方政府預計將進一步落實“因城施策”,部分市場降溫過快的城市或將加快扶持類政策的出臺。
百城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增加
百城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繼續下跌。
中指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均價為1.62萬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2%,跌幅較11月收窄0.02 個百分點;二手房均價為1.6萬元/平方米,環比下跌 0.09%,跌幅較11月擴大0.01個百分點。
從漲跌城市個數看,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增加。新房方面,39個城市環比上漲,58個城市環比下跌,3個城市與上月持平,下跌城市數量較11月增加5個。二手房方面,27個城市環比上漲,71個城市環比下跌,2個城市與上月持平,下跌城市數量較11月增加3個。
中指研究院指出,新房價格方面,除珠三角環比微漲外,其餘各主要城市群房價環比均下跌。具體來看,徐州、揚州和長沙環比分別上漲0.79%、0.76%和0.51%;廊坊環比跌幅較大,為0.76%;太原、三亞環比均下跌0.69%。
二手房價格方面,長三角城市群受崑山、杭州等城市帶動市場有所恢復,環比由跌轉漲,其他主要城市群仍繼續下跌。具體來看,泉 州、崑山等 6 個城市環比漲幅超過0.5%,其中泉州最高,為0.82%;南通和湘潭兩城市環比跌幅超過1.0%,保定、唐山等17個城市跌幅在 0.5%(含)-1.0%之間。
深圳二手房價環比跌幅最大
從十大城市房價情況看,中指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十大城市新房均價為2.93萬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4%,跌幅較11月收窄0.03個百分點;二手房均價為4萬元/平方米,環比上漲 0.09%,較11月由跌轉漲。
具體來看,新房方面,廣州、武漢均價環比分別上漲 0.38%、0.16%;重慶(主城區)、天津、深圳和南京環比漲幅均在0.1%(含)內,其中深圳、南京漲幅最小,均為0.05%。下跌城市中,上海環比下跌0.17%;成都、杭州、北京跌幅則均在0.1% 以內,其中北京環比下跌 0.03%,跌幅最小。
二手房方面,杭州漲幅最大,環比上漲0.57%;其次為南京,環比上漲0.49%;廣州、北京和上海環比漲幅均在0.1%-0.3%之間。下跌城市中,深圳跌幅最大,環比下跌0.38%;其次為成都,環比下跌 0.32%;天津、武漢和重慶(主城區)環比跌幅均在 0.1%以內。
對於深圳二手房價跌幅最大的原因,中指研究院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二手房成交參考價”等政策疊加影響,深圳二手房市場持續低迷,市場進入深度調整階段。2021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除11月出現短暫回升外,其他各月持續下滑,表明購房者入市信心不足,市場觀望情緒仍然較重,價格進一步向下調整的壓力較大,12月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進一步下跌。
東北省會城市新房均價不到一萬
從全國100個城市來看,2021年12月,新房均價每平方米不到1萬元的有50個,其中包括多個省會城市,如長沙9314元/平方米,呼和浩特8660元/平方米,蘭州9183元/平方米, 烏魯木齊8199元/平方米, 特別是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均不足1萬元,其中,哈爾濱為9660元/平方米、長春為9218元/平方米、瀋陽為9998元/平方米。
此前,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分析了全國31省份的房地產行情,多項房地產相關指標顯示,黑龍江、吉林普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其中,黑龍江房價跌幅最大,為10%;吉林房價跌幅7%,與青海並列第二。
為提振市場信心,近期吉林在全省層面提出購房支援政策。2021年12月22日,吉林省發改委官網釋出了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新聞釋出會實錄。實錄中,吉林省發改委主任李國強表示,明年要推動房地產市場執行再穩健一點,包括鼓勵和引導各市縣開展購房補貼和貸款貼息工作,支援農民進城購房;長春市落實好重點高校畢業生安家費以及國家級領軍人才購房補貼政策,提高進城農民購房補貼標準,有關支援政策有效期延長至2022年6月30日等內容。
此外,哈爾濱、瀋陽也出臺了購房支援政策。其中,哈爾濱對符合條件人才購首套房發放購房補貼,最高可獲10萬元;增加公積金廣度,,放寬二手房公積金貸款房齡年限至30年。瀋陽提高人才首套購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給予首套商品房人才購房補貼。
中指研究院認為,短期樓市調控政策或已見底,2022年,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實現“三穩”目標下,各地方政府預計將進一步落實“因城施策”,部分市場降溫過快的城市或將加快扶持類政策的出臺。
編輯:萬健禕
版權宣告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絡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