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GDP總量如果超過美國會發生什麼呢?很多國內的所謂學者都探討過這個問題,現在美國媒體也在探討這個問題,但實際上探討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意義。
首先,GDP總量這個概念本身就並不是非常確定,去年中國的GDP總量是180,000億美元,而美國的GDP總量是在230,000億美元,看上去似乎是存在差距的,但是要注意中國的GDP總量是用人民幣折算,根據匯率兌換成美元計算的。
換言之,只要我們想要GDP超過美國讓人民幣升值對美元達到5左右,GDP就已經超過美元了,而讓人民幣升值到5對於我國的央行體系來說並不算很難。但是這樣的數字超過美國真的有意義嗎?
其次,不同國家的GDP計算是根據本國的統計方法進行折算的,中美之間的GDP則算本身就存在差異,比如說美國的自有住房是可以按照業主本人的應付租金計算GDP的,這意味著你在完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只依靠自住用房就可以生產GDP,這顯然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如果中國真的想超越美國GDP總量的話,更改自己的統計方法也是一種渠道。不過問題同樣是,這樣有意義嗎?
第3點,美國現在已經進入製造業空心化的階段,國內的大量GDP比例來自於發達的金融行業,而金融行業屬於虛擬經濟,在真正比拼經濟實力的時候,未必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當然這樣的金融核心地位帶給了美國美元霸權和金融市場的操縱能力,然而如果兩國認真比拼硬實力的話,當一切紙鈔失去了背後的價值,那麼美國會發現在美元霸權之後,自己真正的生產能力只是虛幻。而國內的GDP更多來自於基礎設施建設,外貿出口和製造業,雖然絕對的總量不如美國,然而質量上卻強於美國。對於這點來說,真沒有必要去和美國來比拼GDP總量。
我們當然期望中國的經濟總量能夠繼續上升甚至超越美國,因為經濟增長本身代表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可以有更多的資本在國際上發聲,也可以透過在全球的經濟實力地位向外輻射更多的影響力。但是片面地與美國相比並沒有任何意義。
國家的實力相比,依靠的是科技核心競爭力、國際地位和盟友體系、軍事硬實力、金融市場的核心地位以及貨幣霸權,以及人民是否幸福富強。這些說實話都與經濟實力是密切相關的,但是GDP總量轉化為這些競爭優勢需要時間。坦率的說,在這些方面中國與美國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即便是我們的GDP總量真的超越了美國,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在這些方面追上美國的腳步。
當然近些年來我國的進步有目共睹,我們的一帶一路確實在國際上結交了更多的朋友,也透過經濟和貿易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歐洲和美國的關係,我們的國防實力建設也有突破,科技核心的競爭力也正在上升。當我們看到這些進步的時候,才是國富民強的真正成果,而不是去看一些虛擬的GDP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