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相信中國人民一定會幫助我們!”德國醫生托馬斯 · 拉貝堅定地說道。
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隨著德國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醫療物資嚴重供應不足。醫生托馬斯 · 拉貝首先想到向中國求援,中方也竭盡所能,透過多個渠道向德國輸送物資,並透過影片連線的方式分享診療方案和防護經驗。托馬斯 · 拉貝收到中國捐贈的物資後激動地說:
“我的家族傳承著對中國和中國人民誠摯的愛,中國人民從來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
初到中國
托馬斯 · 拉貝的祖父約翰 · 拉貝(以下簡稱“拉貝”)出生於德國的一個農場主家庭,他的父親在14歲的時候就在海輪上面當水手謀生。受到父親的影響,拉貝從小就聽父親講述外面精彩的世界,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夠到世界各地。
拉貝16歲的時候,父親因胃癌去世,這對於年少的拉貝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16歲的少年彷彿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放棄了遊遍世界的幻想,離開學校到社會上謀生,經過兩年的學徒生涯之後,拉貝成為德國一家出口商行的夥計。
由於在工作中的出眾表現,老闆推薦他前往非洲莫三比克,在一家英國公司工作,這一段經歷對他後來的影響很大,不但開闊了視野,還讓他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了他的求知慾。他不但學會了英語和法語,還養成了閱讀和寫作的習慣。
1906年,拉貝因瘧疾不得不離開非洲回國,不久就和一位名叫道拉的姑娘訂了婚。兩年之後,拉貝被僱主安排到北京工作,對於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拉貝心中一直充滿著好奇,童年時父親為他講述的中國見聞,一直深藏在他的心底。
拉貝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之後,未婚妻也追隨他獨自旅行到中國,兩人在北京舉行了婚禮,正式結為夫婦。1911年冬天,拉貝再度失業,作為一個外國人,能否在北京紮下根來,是拉貝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多少次他曾經想過放棄回國,卻不願割捨下這個古老的東方古國。
當他找遍在北京的德國公司後,再度硬著頭皮敲開德國西門子駐北京分公司的大門,經過簡單的交談,負責人決定留下這個小夥子,只要他不計較微薄的工資,就可以在這家公司擔任會計兼文書。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讓拉貝喜出望外,對負責人連連道謝。
到了西門子之後,拉貝才知道這家公司以等級森嚴著稱,他在這裡整整工作了25年時間,從來沒有和老闆打過照面,但這些並沒有嚇倒拉貝,他勤奮努力工作,很快就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認可,他的威望在同事中迅速上升,上司也有意栽培他。
憑藉著自己的勤奮和才能,拉貝很快在西門子站穩了腳跟,並出任北京分公司的經理。不但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電訊臺,還在天津建造了中國第一家自動交換電話局。拉貝在中國的這一段時間,為西門子開闢了中國的“戰場”,為公司業務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破了拉貝平靜的生活,不但公司的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就連拉貝的妻子和孩子們都面臨流離失所的境地。但這些並沒有影響到拉貝對於中國和中國人的感情,他始終認為是協約國在煽動中國為難德國人。
德國在一戰中的戰敗讓拉貝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英國人的攛掇下,德國僑民被全部驅逐出中國,拉貝無奈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和藏品,接受遣返回國的命運。1919年2月,拉貝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就像流亡者一般揹著大包,乘火車前往上海,全家就此回到德國。
救助難民
1921年《中德協約》簽訂之後,拉貝得到了重新回到中國的機會,來到北京之後,拉貝發現他留在北京的房屋和財產還原封不動地儲存在那裡,這一意外之喜讓拉貝對中國人更加有好感,這些財產對他在家庭和事業的重新崛起,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南京成為國民政府的首都之後,拉貝被公司總部任命為南京分公司經理,在南京開闢新的業務。當時南京有很多德國孩子,大多數都是因為父母在南京工作,而不得不留在南京。為了解決公司職員的這一難題,拉貝決定辦一所德語學校。
為了爭取到德國政府的辦學經費,拉貝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德國納粹黨,但拉貝並不熱衷於政治,他所感興趣的只有中德貿易。當時身在中國的拉貝絲毫不知道德國發生的事情,還堅信希特勒是愛好和平的。
1937年8月,日軍派飛機轟炸南京,當時身在北戴河的拉貝聽說之後,立即決定繞道煙臺返回南京,他要將南京公司的僱員和家裡的傭人安排妥當。經過一番周折,拉貝終於回到南京家中,才發現公司的職員和傭人已經在家裡的院子裡挖了一個簡易防空洞,來抵禦日軍的轟炸。
當時德國大使館一再來函,要求德國人迅速撤離南京,但中國各地都在打仗,拉貝想要遣散公司職員和傭人,卻不知道讓他們去哪裡,大家紛紛表示願意繼續跟著拉貝,拉貝被他們的信任所感動,決定和大家一起留在南京。
拉貝帶領大家對防空洞進行改造和加固,還將全部的藥品都搬進了防空洞,並在防空洞旁邊撐起了一塊近20平米的帆布,在上面畫上“ 卐”字標記和德國國社黨黨旗,以警告日本轟炸機不許侵犯德國人的領地。
經歷過數次的轟炸之後,拉貝所改造後的防空洞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湧進了這個防空洞,原本計劃容納12個人的防空洞,不但被擠得滿滿當當,甚至還有人擠不進去,為此拉貝做出規定,將最安全的位置讓給婦女和孩子,男人們只能坐在其他地方或站著。
為了挽救更多的平民,拉貝聯合生活在南京的歐美傳教士、學校教授、醫生等聯合倡議,組建一個保護平民的安全區,並規定在安全區內軍人不得侵擾平民,也不允許攜帶武器。在他們的積極呼籲下,各國政府同意建立安全區,日本政府也不得不表示支援。
考慮到拉貝在中國待得時間長,再加上他是納粹黨員的身份,眾人一致推舉他為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在他的領導下,南京建立起一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國際安全區,收容20多萬難民,甚至在拉貝自己家中就收容了600多人。
南京被日本人佔領之後,拉貝每天都能見到大量的平民和戰俘被屠殺,甚至連孩子都沒能倖免於難,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記錄在日記中,甚至還滿懷希望地寫信給希特勒,希望能夠阻止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
拉貝常常幾天幾夜都不能閤眼,不但要為20多萬人籌集糧食和取暖的燃料,同時還要收集日軍在安全區內的暴行,整理後向日軍和大使館提出抗議。這些所看到的內容都記錄在拉貝的日記中,他希望自己所記錄下的東西能夠揭露日軍的罪行。
悽慘遭遇
拉貝在南京的種種行徑阻礙了德國和日本的外交政策,納粹政府透過西門子總部向拉貝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他離開南京,經上海返回德國,此後不再允許他回到南京。
1938年年初,拉貝接到西門子總部電報,要求他立刻前往上海,當時日方正在想盡辦法搞垮安全區,他正在和委員會一起想辦法從上海將糧食運到南京。當晚拉貝向上海總部寫了一封長信,希望在安全區委員會解散之前留在南京,以挽救南京的上萬平民。
隨後美國大使館轉交給拉貝一封電報,要求他立即動身離開南京,以維護西門子公司的利益。拉貝要回國的訊息很快傳遍了安全區,儘管大家不願拉貝離開,但他們還是熱情地幫助拉貝打包行李,甚至在那個木料稀缺的時候為他找來了20只木箱,拉貝幽默地說:
“與窮人的友誼是有價值的。”
四月中旬拉貝順利回國,並出任西門子總廠遠東人事部部長,在歸國的途中, 拉貝收到各個部門頒發給自己的榮譽,這些榮譽不但矇蔽了他的雙眼,也成為他之後悲慘遭遇的開始。
回到德國之後,他在西門子辦公大樓公開作報告,講述自己在南京的所見所聞,同時還展示了一系列的關於日軍暴行的照片,隨後他奔赴多地作了報告,呼籲德國出面阻止日本的這種非人道的暴行。
隨後他還天真地給希特勒本人寄了一份揭露日軍暴行的報告,其中包含附件一共259頁。當時拉貝對希特勒還抱有一絲希望,對希特勒之前在德國所犯下的種種舉動並不瞭解,因此他還對希特勒表示:
“我保證忠誠於您並聽命於您。”
就在報告寄出去幾天後,拉貝在家中遭到秘密警察的逮捕,遭受了長達幾個小時的審訊,經受各種折磨,還被迫回答了許多莫名其妙的問題。很明顯拉貝的行為已經被希特勒視為“危害國家利益”,處境一度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所幸拉貝在西門子公司的貢獻巨大,公司總裁借拉貝在國際上享有聲望為由,出面將其保釋出獄,但拉貝遭到希特勒政府的警告,不得再作報告和出書,甚至不能再寫信和打電話。出獄之後西門子公司為了保證他的安全,將其派往阿富汗工作,幫助德國難民回國。
這一次被捕經歷讓拉貝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希特勒政府的幻想徹底破滅,從1941年開始,拉貝開始不斷整理他在南京的日記和資料,在一年多的時間中,拉貝將在南京時所寫下的日記整理清楚,並取名為《轟炸南京》。
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遭受納粹迫害的拉貝本可以鬆一口氣,但他卻因為自己納粹黨員的身份開始接受漫長的審查。原本拉貝的問題很容易就能說清楚,但一位從中國回來的德國人無端指責拉貝,稱其本應該能夠看清希特勒的犯罪意圖。
這一指責讓拉貝的非納粹化問題變得複雜起來,尤其他還在納粹黨中擔任過地方一級的職務,手續辦理變得極為艱難。1946年拉貝在收到審訊時,兩位朋友為其證明他曾拯救過中國人的生命,最終法庭宣佈拉貝為非納粹化。
1948年“柏林危機”爆發,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苦,拉貝當時因營養不良患上了各種病症,全家人的生活沒有了任何來源。當年在南京和拉貝有過交往的友人聽說之後,曾設法想使其返華居住,但終未成功。
南京人民得知拉貝生活的窘境之後,南京市參議會成立了救助拉貝勸募委員會,向各個機關和廣大市民勸募,儘管當時的中國人民還身處戰亂之中,但這些當年受到過拉貝保護的百姓紛紛傾囊相助,沒有幾天便籌集了1億元。
由於當時德國物資匱乏,即使有錢也很難買到食物,南京市長沈怡便想辦法在瑞士購買了四大包食物寄給拉貝,以表達南京市民對他的感激之情。在得知拉貝已經收到之後,沈怡決定按月為拉貝一家寄贈食物,以保證拉貝一家的生活。
當時南京人民邀請拉貝全家人到中國定居,但拉貝卻拒絕了,他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工作,如果有能力他完全可以重新建立新的生活,對於中國,拉貝的內心充滿了思鄉之情,在最後的歲月中總會給孩子們講述當年自己在中國的經歷。
1950年1月5日,拉貝倒在了西門子公司的辦公室中,他的同事將他從公司送回家中,當天晚上拉貝因中風離世,終年68歲。
延續情感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在中國逐漸控制疫情蔓延之時,新冠病毒開始在歐洲蔓延。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當時接到一通電話,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的托馬斯 · 拉貝大夫向中國求援,希望能夠為他所在的醫院和他的家人提供一種中國目前正在生產的藥物。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平時和托馬斯就有聯絡,大家都知道他是拉貝的孫子,在訊息傳回國內之後,多個部門和企業立刻行動起來。第一個接到物資請求的浙江海正藥業負責人宣佈,將抗疫藥品免費捐贈給拉貝的後人。
當時托馬斯的需求是10人份,海正藥業提供了40盒,可以滿足最多40人的用藥量,同時他們還在包裝中配上了英文的說明書和臨床使用的資料,供德國方面參考。由於當時物流全部停運,運輸成為一大難題,在國家各個部門的協調下,藥品透過一趟上海直飛德國的飛機,很快交到了托馬斯的手中。
南京的各個部門聽說這一托馬斯的需求之後,很快透過市衛健委找到一家生產磷酸氯喹片的企業,但由於這種藥品已經很久都不生產,藥企在江蘇也沒有庫存。在請示廣州總部之後,當天就調集了600片藥品快遞到南京。
同樣緊急調配藥品的還有江蘇省的另外一家藥企公司,公司董事長第一時間聯絡同行,從上海的一家藥企購買到600瓶藥品並全部捐贈,按照疫情所需的藥品計算,這些籌措到的藥品至少可以救治1500名患者。
隨著德國新冠疫情感染人數不斷上升,中國也透過多種渠道向德國伸出援手,從中國多地發往德國的醫療防疫物資相繼抵達,中國多位專家還透過影片的方式,向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分享治療方案和防護經驗。
托馬斯 · 拉貝在收到中國捐贈的物資之後,激動地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謝,他表示這次饋贈再一次讓他深刻認識到,中國人民從來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
“我的家族傳承著對中國和中國人民誠摯的愛,我的祖父深愛著南京市和南京人民,他的一生中最最崇高的使命與南京這座城市緊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