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者來說,這應該是最熟悉不過的一句話了。就在這些年裡,也不斷有企業在尋找新的風口,以求與時代共舞!在這場跟風大戰中,有一家企業的表現可能不是那麼搶眼,可它卻從沒停止過瘋狂的跟風之路。
“胎死腹中”的富可視手機
很多年前,手機就已經是富豪們的日常工具,不過對於普通人而言大多隻能一看。因為當時除了價格會勸退很多人之外,就是這玩意兒除了打電話的確沒什麼用。2007年,蘋果手機的橫空出世可以說是驚豔了整個行業,這讓很多業內外人士都看到了機會,比如魅族就是受此啟發的一員,很快就在手機領域成功分羹。
隨後各路英豪都紛紛而來,餘承東開始說大話,華為不再只專注於定製機(合約機),OV尋求轉型。而這其中最亮眼的又屬小米,吸引了各路資本的青睞,估值不斷創出新高。智慧手機的風口已清晰可見,是個玩家好像都想來參與一波,什麼錘子、辣椒、360、樂視等等一夜之間都推出了自己的產品。
這一眾品牌中,最不起眼的應該就是“富可視”手機了,它背後的操刀者正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科技集團,一家代工廠突然在這個時候涉足手機行業,目的已經再明顯不過,就是想在這個領域碰碰運氣。事後的表現很快就證明這是一個笑話,富可視手機市場表現非常糟糕,只有不懂手機的小白才會選擇。
若不是富士康有數萬的員工可以消耗(作為公司福利免費送),說不定就只能爛倉庫了。富士康的手機夢很快便破滅,這次跨界跟風也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當然,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場盛宴中犧牲的玩家它並不是唯一。
“無疾而終”的飛虎樂購
一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馬雲很多年都是富豪榜常客,然而馬雲的創業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助他成就事業的正是電子商務,雖然在90年代已有電子商務的脈絡,然而卻一直沒人能真正將其運用起來,更沒人能想到在這個領域後來會孕育出無數個富豪。以至於當時馬雲在國內找投資的時候幾乎被各路大佬當成了騙子。
當然,電子商務蘊藏的機會很快就被部分有先見之明的業者意識到,比如京東的劉強東從櫃檯老闆轉戰線上;亞馬遜也把手伸向了中國,李國慶夫婦的當當網差點落入其手;而雷軍的卓越網那時正好不太滿意,亞馬遜正式開始在大陸開疆擴土。如此的形勢,哪能少得了騰訊,三五兩下就把拍拍搞得有模有樣。
然而,起初我們的電商發展並不順利,因為電商的發展必須以網際網路為基石。而此時國外正被網際網路泡沫籠罩,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市值都遭受了滑鐵盧式下滑,一些資本不再相信電商模式,而我們網際網路企業也跟著受連累,讓本就沒多少生命力的早期電商更是雪上加霜,此時的小馬哥差一點就低價出售了騰訊。
不過,我們內地環境活力十足,很快便不再受影響,加之非典的“助力”,再次給線上創造了機會。更加快了淘寶的盈利速度,京東也逐步邁向了正軌,電商能賺大錢的格局已經形成。而此時的阿里也不再只滿足於淘寶這個“雜貨鋪”開始經營天貓,還把“光棍節”這個屌絲節硬生生給搞成了雙十一購物節,成交榜單資料那是一個爆。
此時,一個不起眼的玩家又來湊熱鬧了,這個平臺的名字叫“飛虎樂購”,而它背後第一大股東正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的郭臺銘先生。起初定位主要是3C電子產品經營,靠著富士康多年的人脈,這個平臺很快便籤約了很多大品牌。然而飛虎樂購併沒有發揮其潛力,很多內部員工甚至都吐槽它做得不好,服務跟不上。
當時富士康有此舉動也很正常,由於電商的衝擊,傳統代工利潤越來越低,這艘大船急需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不過它卻忽略了,以工廠模式的經營法並不適合電商,飛虎樂購的結局幾乎是開始就已註定的,就跟它玩手機一樣,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戰略思路。
新能源汽車
要說如今科技圈什麼最火,除了吹得很火的元宇宙概念,其次應該就是新能源汽車了。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特斯拉在虧損多年之後開始逐步盈利。 全球碳排壓力一天比一天大,具有環保能力的新能源領域已經成為新的風口,而這個領域與我們最息息相關的日常消費品便是汽車,因此誰能掌握新能源汽車的話語權它就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世界級科技巨頭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一個新行業的出現及爆發往往需要很多先行者的“踩雷”,顯然特斯拉是那個最先吃到螃蟹的勇士,而“蔚、李、小”的發展之路也是充滿荊棘,不過,經過它們的折騰,已經讓這個領域的思路愈發顯眼。誰要是晚到一步就有可能失去參與的機會,這跟當初智慧手機市場興起時的情況幾乎相同,與此毫無關係的公司都爭相加入。
放眼看去,曾看不起新能源汽車的傳統廠商們都紛紛做起了自家的電動車,比如老牌的BBA、大眾、豐田等都發布了新能源產品。相比之下,網際網路新勢力就更加有熱情了,華為與第三方廠商合作急速上市了新車型。小米表現則更加積極,造車專案被雷軍視為人生最後一次創業的賭注,釋出會現場更是直接立下Flag,要花重金打造小米電動車,並表示不差錢不吝錢。
面對如此情形,作為有科技背景的富士康又如何能夠缺席!在郭臺銘70週歲生日之際,富士康母公司臺灣鴻海一次就釋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車Model C、Model E、Model T。涉及轎車、SUV、巴士,轎車實現了0~100Km僅需2.8秒,最高續航可達750Km的成績。從資料上看還是很厲害,不過名字好像太熟悉了,外形也跟某法很像。
三款車均是富士康聯合裕隆集團打造,裕隆集團曾推出過自家品牌“納智捷”,其在市場上取得過不錯的成績,不過由於產品體驗等諸多問題最終導致破產。作為同是臺灣本土起家的兩家企業,很多時候都有不少相同點,比如當初納智捷市場表現還不錯的時候就提出過這樣的目標,三年時間達到歐系水平,做到超越德系保時捷。富士康很多時候也喜歡定這樣的豐滿目標,但實際執行情況卻非常骨感。
一口氣拿出如此豐富的產品,富士康肯定不只是簡單秀秀肌肉,而處於衰退期的裕隆更加需要找到新的業務方向。不過,從目前來看,這次的產品亮點並不多,沒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都需要繼續深耕。應該被正面肯定就是,富士康能有此舉動還是難能可貴的。只不過最終能不能成功還得看兩家的技術團隊的水平,否則就又是富士康跟風失敗的一次嘗試。
而細數富士康以往的跟風歷史也不難發現,基本每次它都有個特點就是太過急於求成,無論是人才隊伍還是技術本身都沒有做過充分的準備,這次汽車的釋出同樣能看到這樣的現象。
不過富士康和裕隆在工業領域確實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最終是否能成功進入汽車領域,還得看它們後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