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昇,溫暖的陽光穿過樹枝,輕柔地灑在潔白的墓碑上。
晨幕中,一位慈祥的老人開始一天的清掃。他仔細地掃淨陵園裡的每個角落,悉心地拂去墓和碑上的灰塵,讓寧靜肅穆的陵園保持著一塵不染。這位老人名叫阿里·艾哈邁德,這裡是他傾情一生守護的地方——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爾吉特的中國烈士陵園。這座陵園裡長眠的是88位為援建喀喇崑崙公路而犧牲的中國建設者。
時光倒回到1966年,帕米爾高原上的一聲炮響拉開了中巴兩國工人十餘年艱險修路的序幕。
眾所周知,喀喇崑崙公路北起中國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這一路上覆雜多變的高原地質環境使修路面臨史無前例的艱難險阻。
崇山峻嶺的高原到處聳立著陡峭的懸崖峭壁,施工之初,大型的施工裝置無法使用,只能靠施工人員的手挑肩扛。施工人員揹著爆破器材,帶著簡單的補給、馬燈和工兵鏟,攀爬絕壁,風餐露宿,日夜趕工。施工之路危險重重,落石塌方隨時可能發生,身下是萬丈懸崖,一不留神就會跌落殞命。一位施工人員在和同事用肩扛著一根鋼管往上攀爬時,失足落下,就這樣犧牲了。他是修路的第一位烈士,名字叫趙紅旗。
懸崖峭壁上施工
高原的冬天很漫長,從十月一直持續到來年的五月,氣溫低至零下三四十度,時常漫天暴雪。在這樣極端苦寒的天氣下,生存都很困難,施工更是舉步維艱,但是施工人員從未停下施工的腳步,一路向前,開便道、施爆破、運土石、架橋樑、修明洞、挖涵洞、建隧道,踏冰趟河,將路一直建到了紅其拉甫。
紅其拉甫以“萬山堆積雪,積雪壓萬山”的景象所聞名,在這裡修路真的是寸步難行。
在這個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區,施工人員經歷了上游爆發的洪水。洪水洶湧而來,施工人員快速避險,卻被困絕境,交通阻斷,缺糧斷柴,硬是靠著燒鋪板,喝稀飯,艱難熬過被困的日子,而新建的橋樑和路基幾近全部被摧毀,所有的心血化為烏有。
在這個令人生畏的死亡之谷,施工人員遭遇了嚴重的雪崩。雪浪滾滾,從天傾瀉而下,剎那間填平山谷,將施工的裝置、車輛和人員或吞噬,或衝擊到山頂,而建好的道路則淹沒在茫茫白雪之下,所有的辛勞蕩然無存。
施工人員一路艱辛,面對各種地質災害毫不退縮,奮勇前行,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年輕時的艾哈邁德參加了公路事故救援隊伍。在一次塌方的事故救援時,艾哈邁德親眼目睹了25位中國施工人員因此而犧牲。艾哈邁德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中國工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這也是他成為中國陵園守墓人一生無悔的原因。
中巴兩國施工人員不懈的努力終於建成了綿延千里的喀喇崑崙公路,它是中巴兩國深厚友誼的象徵,是中巴兩國人民戰天鬥地的巨大勝利,是他們大無畏精神的真實寫照,是他們生命怒放的偉大奇蹟!
(註釋: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涉及版權,請告知,即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