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王德民參加高考。在百分制的考試標準下,他數理化三科的總成績為294,雖然碾壓當初同批次眾多學子,卻遭清北拒絕,被第五志願的北京石油學院錄取。這是為什麼呢?
“不是我選擇了石油,而是石油選擇了我!”很多人都知道用身體制服井噴的“鐵人”王進喜,但很少人知道“大慶油田科研第一人”王德民。
功成名就時,不少海外大公司、研究院向他發出邀請,他又是為什麼全部拒絕呢?聽子牙童趣學生觀察仔細講解。
陰差陽錯,被石油選擇
1937年,王德民出生於河北唐山一個有名望的醫生世家。祖父與父親均為當時十分少有的大學生。而他的母親是位瑞士人,是其父親留美時所識。
1946年,王家遷往北平。因為長相問題,身為混血兒的王德民一直被誤認為是“外國人”。1955年參加高考,他以各科近乎滿分的成績驚豔了一眾師生。
可受限於自身“跨國”的家庭背景,清華水利與北大物理均向他擺手以示拒絕,好在當時的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給了這個年輕人“一線生機”。
當時的中國被外國人戲稱為“貧油國”,不能自給自足的“黑油”也是讓祖國受了不少委屈。1959年大慶油田被發現,如何採油成了一大難題。
1960年,頂著“全校模範生”稱號的王德民結束5年學習時光。拒絕學校給出的留教職位,安撫好希望其留在北京工作的母親,王德民去到基層。
年輕人來到大慶油田,並被分配了當時基地裡最為艱苦、勞動強度最大的試井工作。
白天和工人們一起徒手十幾次拉動上百公斤的絞車,將其安全、平穩地降到地表千米以下測壓。
由此採集到的各項資料與整合資料,又會被他於晚間待會住處進行分析。一本本專業書被翻開,一份份手稿累積成摞。昏暗的燈光陪伴了王德民一個又一個寂靜的深夜。
好在付出有了實際性的回報。王德民在一次次演算中發現,海外的“赫諾法”不能有效解釋大慶油田的資料,如果一味以外國的標準為標準,大慶油田的生產誤差將會越來越大。
發現了問題卻不會解決,在學校沒有學過相應的課程的王德民抓耳撓腮。可難題終要跨越,找到並攻克中國自己的油田開採解釋與方法,成了他接下來研究的重心。
一點點和國外可以對外公佈的資料做對比,工作之餘的時間全部用在了大慶油田資料室。
凌晨一點前從不睡覺,精神高度集中的年輕人在1961年的春天,露出了暢快的笑顏。他那一尺多高的筆記裡藏著一套計算公式,經過上級專業人士的一層層推導、鑑定,這套被命名為“松遼法”的中國自己的油井壓力公式,完全符合大慶油田的實際情況。
王德民成了隊裡公認的後起之秀。之後他更是根據一直更新的油田實際情況,另外推匯出了三種方式做不同的應對。
用一生為中國石油奠基
從剛參加工作的愣頭青到被破格提拔為工程師,王德民只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也是這3年的攻關,大慶油田讓中國基本實現了石油自給。
在那之後就有海外大型公司、研究院私下找上門來,有的給出豐厚報酬,有的給出當時極為先進的科研環境與團隊的誘惑。
可是王德民均正面拒絕。“正值壯年,不為國建設,還待何時?”留在國內,留在自己的祖國,並將所學所知作為養料,他相信只要中國人都這樣想,一定能讓中國長成參天大樹。
因此,雖然在歷史的洪流中,王德民遭到了各種各樣、有輕有重的打壓,但他也始終堅持著科研事業,將“油田科研標兵”的稱號光榮佩戴。
70年代,王德民在自己始終奮鬥的領域內,陸續攻克了分層測試工藝技術、偏心配產、配水及限流法壓裂技術等方面的難題。
1986年,他更是帶領一千多名技術工作者,針對對油田含水量上升的問題展開了,提高原油採收率的研究,並獲得成功。
他的各種科研成果中,大部分至今仍在沿用。也是自那以後,大慶油田的產量有了十分顯著的提高。
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4年成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王德民用雙手奠定了中國油田分層開採和化學驅油領域的基礎,也在那以後的幾十年裡,為我國培養出了一位位石油領域的科學家。
2009年獲得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時,王德民已經72歲了,他依舊像少年時一樣,在科研第一線奮鬥。
不過此時的他將部分精力從工作中拔出投入到了教育中去。誰也沒想到,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先生會在2013年,因為曾經的一張學生登錄檔而走紅網路。
泛黃紙張上貼著的照片裡,有一張比當紅明星還要帥氣的臉龐,而在知道其是開創大慶油田的元老,國家工程院院士後,網友更是稱其為“中國最帥院士”。
始終低調的人因顏值而“高調”,王德民先生回應此事說,希望更多人能關注科研,關注中國的科學家,也希望年輕一代的學子,能承接前人的腳步,成為助力祖國騰飛的翅膀。
榜樣在前,新青年怎會說:我不能行!
被問及當初為什麼不去海外工作時,王德民十分感慨。他說在聽到領導人說中國實現石油自給時,他內心的澎湃為己身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幾十年裡都不曾停歇。
工資只要夠花就可以,生活只要能過也還行。但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地方,可以不計代價地,全心全意地支援他組織上萬技術人員進軍大自然,也沒有哪個老闆可以交付他完完全全的真心與信任。
只有中國,只有中國人民。國與家給他了無與倫比的滿足感,如果自己不做些什麼,反而是錯的。
2016年,宇宙中編號為21023號的小行星有了名字——王德民星。這項崇高的榮譽代表著王德民被世界認可,也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如今帶著兒子一起做科研,這位幾十年如一日地紮根大慶油田的老人說,他的兒子以後也會成為油田的潤滑劑。
而今,已經80多歲的老人還親自帶著團隊,於一線崗位攻克了井下油水分離同井注採技術,讓曾經的一個已經關停了13年的區塊實現了4次採油活動。
跨過一個世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石油的從無到有,王德民為我國的石油產業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
現在中國各領域的科研人員越來越多,不少實力強勁的00後也已加入先進科研領域,為祖國增強實力。
有榜樣在前,有同齡人在畔,沐浴著溫暖陽光一路成長的學子們,怎麼會不朝氣蓬勃,怎麼會在國旗的注視下,說出我不能贏?
曾經的一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勵了無數人,如今為中國之復興而奮鬥的精神,依舊會激勵無數代學子拼搏向上。
新青年的樣子,就是中國新時期的面貌,少年人的實力,也將會是中國未來不斷向前的底氣。王德民先生希望年青一代關注科研,投身科研,關注祖國,投身祖國建設。
相信他的願望不會落空,相信在祖國的關懷下長大的新青年定會迸發出強大的力量。你是否也這樣認為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並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END--
子牙童趣學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