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風不璟
編輯|南風不璟
歷史上廟號能被稱為“仁宗”的皇帝不多,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四百多位皇帝,但獲得“仁宗”廟號的卻只有4位,明朝的胖子皇帝朱高熾就是其中一位。
他在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個月,《明史》對他的評價卻相當之高,那明仁宗究竟有何厲害之處?在位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01
我們都知道朱棣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朱高熾,老二朱高煦和三兒子朱高燧。
朱高熾作為朱棣的長子深受器重,母親是徐達大將軍的女兒,父親朱棣從小就驍勇善戰。
一家人都是習武之人,但偏偏朱高熾從小就不喜武,愛好讀書。他對諸子百家都有涉及,並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朱棣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只當個文弱書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將來連個自保能力都沒有,受人脅迫,所以他非常注重朱高熾的武術教育。
但沒辦法,朱高熾就是對武術不感興趣,大部分的時間就致力於靜靜的坐在那閱讀文學書籍。
人也不怎麼愛動,導致身體肥胖,行動不便,有時還需要人扶著才能走動,這讓靠武力坐擁江山的朱棣怎麼能忍受的了。
朱棣最喜歡的是老二朱高煦,老二在戰場上出了很多力,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尤其老二多次帶援軍救出朱棣,在打仗方面,老二深得朱棣真傳,屢立戰功。
嘴也甜,知道朱棣喜歡唐太宗李世民,就經常在人前誇他老爹就是當代的李世民,把朱棣哄的是心花怒放,甚至公開說出過“漢王類我”這樣的話。
反觀朱高熾,他跟朱棣性格是最不像的,一大家子跟個土匪似的,混進來一個活菩薩。
02
朱元璋倒是很喜歡這個穩重和善的孫子,“隔代親”說的一點就沒錯。
作為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出生後就很受朱元璋的寵愛,曾把老四朱棣留在北京,卻把朱高熾要到南京,帶在自己身邊。
還曾評價朱高熾“孝子一日不可量也”,也就是說我這寶貝大孫子有仁人君子的風範。
朱元璋大概就是突然發現,以打打殺殺見長的朱家人中,竟然又出現了一位溫文爾雅的讀書人,這可真是太稀缺了,越看越像自己的寶貝大兒子朱標。
故而朱元璋欽定朱高熾為燕王世子,法定的下一任燕王,朱高熾等於是得到了黃馬甲,或者說是保護傘,這樣的待遇,那跟朱允炆差不多了。
朱元璋欽定的皇位傳承製度是先傳給皇長子,太子後面是嫡孫們,再後面就是嫡次子,怎麼也是輪不到其他藩王的。
朱棣靠著謀反坐上皇位,要想坐穩,就必須要維護朱元璋欽定的傳位制,若是否定了朱元璋,哪還有大明,哪還有他?
倘若因為他因個人愛好,廢了朱高熾,說不定連他篡位的帳都要被翻出來清算一遍。
況且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帶著一眾老弱殘兵,硬是抵住了帶著數十萬大軍的李景隆,替朱棣守住了老家。
這是多大的功勞,朱高熾還將朱允炆的勸降信原封不動的交給朱棣,解了朱棣的後顧之憂。論起才能,朱高煦哪點能比得上朱高熾,完全沒有要越過朱高熾立朱高煦為太子的道理。
而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朱棣跟朱元璋是越來越像了,朱元璋喜歡大孫子,他也喜歡,朱棣對朱瞻基的喜歡,那是發自骨子裡的。
對於朱瞻基,既有一個皇帝對未來繼承人的欣賞、看中、和寄予厚望,又有一位爺爺對嫡親孫子那種骨肉至親的喜愛。
朱棣對朱瞻基的悉心培養是非常全面、又非常早的,這遠不是朱元璋不得已情況下選擇的替補選手朱允炆能比的。
朱元璋之所以對朱高熾這麼高的評價,就是因為他明白,馬上得天下,就不能再依靠馬上治天下。
對此,朱棣心裡也很是清楚,他這一輩子不是去打仗,就是派人下西洋等等,哪一件都是大工程,如果不是有朱高熾在後面兢兢業業的準備錢糧,這早就玩不下去了。
再加上解縉提出“好聖孫”徹底讓朱棣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老二朱高煦為漢王,老三朱高燧為趙王。
03
儘管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子了,兩個兄弟也不太把朱高熾放在眼裡,老二仗著軍功自傲,想要和朱高熾爭奪太子之位,處處和朱高熾作對。
經常在朱棣面前說朱高熾的壞話,舉報他監國失職,甚至是貪汙腐敗,各種欲加之罪,弄得本來就不怎麼待見朱高熾的朱棣,更是對他起了疑心。
在朱高熾監國期間,朱棣派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在暗中監視,朱高熾處理過的公務,朱棣回來都會拿走再檢查一遍,對親兒子就這麼防範,朱高熾這個太子當的也著實憋屈。
但朱高熾還是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在朱棣帶著兄弟外出打仗時,他安分守己地做著監國該乾的事,從不敢有什麼非分之舉。
對待朝臣也是儒雅隨和,不管官大官小,都能做到禮敬,深得群臣的厚愛。
朱高熾這太子當的確實是盡心盡力,監國處理的事找不到一點錯處,也沒有任何謀反之心,任老二再怎麼鬧騰,朱高熾都能應付。
04
但朱高熾這種老好人行為更讓老二覺得這個大哥太陰險,讓他當上皇帝,自己絕對沒有好日子過。
再加上朱棣對朱高熾的態度也讓老二的舉動越來越囂張,膨脹的野心和下屬的煽動讓朱高煦決定放手一搏,反正造反這事也不是第一次幹了。
老二向朱棣進讒言害死解縉,遲遲不前往封地,秘密招募大批士兵,在私底下操練,還偷偷製造兵器。
楊士奇、徐皇后說服朱棣削了朱高煦的部分兵權,強制就藩,兄弟之爭暫時被壓下。
老三朱高燧意圖趁著朱棣病重矯詔奪位,事情敗露後,朱高熾為三弟求情。
說這肯定是屬下私自謀反的,老三絕對是不知情的,並說到手足情深,朱棣才未追究老三罪行,朱高熾的仁愛,由此可見一斑。
朱高熾太瞭解皇帝老爹了,自己造反歸造反,自己的兒子得和和睦睦的才行,當父親的,總不會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子再自相殘殺。
朱高熾以退為進,舉動仁孝,得到朝野上下廣泛支援,太子之位逐漸穩固。
05
永樂二十二年,戎馬一生的朱棣在出徵漠北的途中駕崩,隨行的英國公張輔和大學士楊榮為了政權能平穩過渡,決定秘不發喪,同時傳密報給朱高熾。
朱高熾立刻採取措施,加強兩京守衛,隨後拿著遺詔登基為帝。朱高煦和朱高燧已經沒有時間部署,只能眼睜睜看著朱高熾登上皇位。
朱高熾上位後,大赦天下,第一件事便是處理靖難之役的後續隱患問題。因為朱棣的皇位是從侄子手裡搶來的,這讓很多大臣不滿。
而朱棣坐穩皇位對待這些大臣的手段也很是殘忍,要麼是處死,要麼是罷官免職,再嚴重點的就是方孝孺被誅滅十族。
朱高熾登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這些官員平反,恢復官位和名譽,特別是為方孝孺一案平反。
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官員的不滿,可以很好的穩定政局,更有利於自己接下來的統治,明朝的社會風氣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件事就是解決經濟問題,朱棣常年在外征戰,錢從哪裡來,糧食從哪裡來,這些都是從底層老百姓手裡扣來的。
朱棣關心的是打仗,朱高熾關心的是怎麼讓老百姓都吃得上飯,不用賣兒賣女。
這也不是說朱棣征戰不好,畢竟別人都打到自家地盤上了,不出手這不是讓人欺負,只能籌備大量的物資給軍營,這就使得明朝的國庫一直很空虛,百姓面臨沉重的賦稅。
朱高熾繼位後開始減輕稅收,一些災害地區甚至是暫免賦稅,同時出臺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減免開支,鄭和下西洋這種費錢充面子的事直接就不幹了。
這一系列做法都很好的促進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百姓在可以安穩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深受底層老百姓愛戴。
第三件事便是加強政治建設,改革官制,朝中官員大換血,短時間內把積極進攻的帝國態度轉為防守,修養生息,以恢復經濟。
隨後在科舉制度上實行南北各按比例錄取,以平衡朝中勢力。一系列政策有效的消減了永樂朝留下的隱患。
06
朱棣是一個好戰的帝王,也確實很有軍事天賦,在位期間,打得大明周邊的小部落一蹶不振,擴大了明朝的版圖,使得邊塞安寧。
但這樣的帝王有一個就可以了,朱棣能折騰還有朱高熾在背後當緩衝,若真把皇位給朱高煦,誰能當緩衝,大明的百姓還不得讓這幾位皇帝折騰瘋。
與“馬上打天下”的父親不同,朱高熾選擇了文治,如果說朱棣是讓大明這輛列車飛速往進,那朱高熾就是在維修這輛列車,讓大明王朝可以更穩的往前走,兩者缺一不可。
而且大家發現沒有,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朱棣跟朱元璋能力差不多,朱高熾跟朱標性格很像,朱瞻基和朱允炆處境也差不多,都有一個厲害的叔叔,並且這個叔叔都想篡位當皇上,要不是有朱高熾上位後幾個月的努力,朱瞻基的皇位也不會坐的這麼安穩,朱高煦後來謀反說不定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