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陳毅元帥永遠閉上了眼睛,享年71歲。
1月10日下午3點,由中央軍委牽頭,為陳毅組織了一場追悼會。
陳毅元帥性格豪爽,知交遍天下,生前又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因此,在得知他去世的訊息後,大家都提出想參加他的追悼會,但事前已經定好規格,不能超過500人,所以,很多人都遺憾不能參加。
到了1月10日中午時,毛主席輾轉反側,很難入睡,他問張玉鳳時間,張玉鳳告訴他現在一點半了,就在這時,毛主席突然對張玉鳳說,我們去參加陳毅的追悼會。
這個突然的決定,讓所有工作人員都措手不及,大家立即準備好車輛以及沿途的警衛等工作,同時,馬上通知了陳毅治喪領導小組和周總理。
不一會兒,毛主席就來到了陳毅的追悼會現場,走進了告別大廳,仔細地看著每一束花圈和輓聯,突然,毛主席在一副輓聯前停了下來,問陳毅的夫人張茜,這是誰寫的?
張茜回答說,這是一位叫張伯駒的民主人士寫的。
毛主席聽後,愣了一會兒,又繼續看著輓聯,是這麼寫的:
仗劍從雲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含哀,回望大好山河,永離赤縣;
揮戈挽日接樽俎,豪氣猶存,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原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毛主席看了一會兒後,對張茜說,這個輓聯寫得好。
張伯駒是近代名士,也是袁世凱的表侄,是近代著名的書畫家、收藏家、鑑賞家,曾與張學良、袁克文、溥侗並稱為民國四大公子。
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把全部家產都投入到了文物保護事業,後來,又將保護下來的許多珍貴文物都獻給了故宮博物院,可以說為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原紫禁城出版社社長曾感慨地說:“為故宮做捐獻的有兩人最為頂尖,其中一位就是張伯駒先生。”
1957年,陳毅與張伯駒在明清書畫展上相識,當得知張伯駒傾盡家產保護文物的事蹟後,陳毅非常佩服,高度讚揚了他的愛國之心,從此二人成為了朋友。
張伯駒因為出身的原因,在1958年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陳毅得知後,就出面安排他到吉林文史館任職,讓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1971年,張伯駒再次丟掉了工作,還得了重病,回到北京治療,就給陳毅寫信,想讓陳毅再幫幫忙,可是,卻得到了陳毅已經病重的訊息。
當時,張伯駒給陳毅寫了信,陳毅的夫人張茜收到了,就回信告訴他,說陳毅患了重病,正在住院治療,但此事他已經給總理寫信了,請總理給他們照顧。
遺憾的是,直到陳毅去世,張伯駒都沒能見陳毅最後一面,這也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後來,張伯駒想參加陳毅的追悼會,但是沒有獲得批准,無奈,他只好寫了一副輓聯,送了過去。
沒想到,毛主席親自參加陳毅的追悼會,看到了他的輓聯,而且對他寫的輓聯非常欣賞。
張茜見毛主席注意到了張伯駒,想起陳毅在臨終前還惦記著這位老朋友,於是就藉著這個機會,把張伯駒的情況向毛主席作了介紹。
毛主席這才知道,張伯駒生活陷入了困境,而且身患重病,正在北京尋求治療,於是,毛主席就對周總理說,這樣的人應該保護,並讓周總理安排一下他的工作。
周總理早就知道張伯駒的貢獻,又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指示,因此,在陳毅追悼會開完後,就立即著手辦理張伯駒的工作和醫療事宜。
就這樣,張伯駒很快就得到了妥善的救治,並被安排在中央文史館工作。
後來,張伯駒得知是張茜在陳毅追悼會上向毛主席彙報了他的情況,他的問題才得到解決,越發感謝陳毅夫婦,更感謝張茜在最悲傷的時候,還沒有忘記幫他說話。
張伯駒有了新的工作後,生活又步入了正軌,可是,他更加懷念陳毅,對陳毅在病重期間,他沒有機會探望而感到深深的自責,經常默默垂淚,後來竟哭到右眼失明。
在陳毅元帥去世10年後,即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也與世長辭,享年84歲。
在張伯駒的追悼會上,葉劍英、鄧穎超、王震等人都送來了花圈,對張伯駒為國家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肯定。
(參考資料:《張伯駒傳》《一代名士張伯駒》《陳毅元帥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