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同樣,也有很多人在混亂的國家局勢裡斂奪財物、沉迷權力,在慾望裡迷失自我。並不為國家的安定做出貢獻,反倒處處阻攔,以達到維護一己私利的目的。
西北四馬之一的馬鴻逵便是如此,雖享一生富貴但但生命總有盡頭,為了亂世中保全自我終是晚年流落在外,至死也不得回到故土。
再是崢嶸的一生,都會在下馬時遙望那觸不可及的家鄉。
戎馬半生的寧夏王
1892年出生的馬鴻逵在一個武術世家長大,家人的教導下他從小習武。
馬家祖上是長居陝甘一帶的回人,但因祖上勸說同族降清有功,被稱“良回”。而後家族更是出了舉人,在當地的聲望日益見漲。
這個家族世代都有著順勢而為的敏銳,馬家尚武,在八國聯軍的戰鬥中做出了貢獻,更是被朝庭重用。
在這樣顯赫背景的家族中長大的馬鴻逵從小自命不凡,但同樣,他也有驕傲的資本。
但對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加劇了這個有志青年對朝庭的不滿,從十八歲開始便隱瞞家人參與各種反清活動,還秘密加入同盟會,成為了最早號召推翻封建社會的革命者。
於是,當辛亥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馬鴻逵作為袁世凱牽制地方勢力的質子來到了南京。因其在革命裡有功,還被授陸軍少將的軍銜。
就是在這裡,他結識了很多當時的當權將領,在權力鬥爭的暗湧中學會了重要的生存法則。從此走上了背離革命的道路。
雖然在這期間裡,經歷了復辟和失敗,但馬鴻逵的長袖善舞讓他在不同的當權者手下依然步步高昇,在1919年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旅長的頭銜。
自從袁世凱倒臺後,各地軍閥割據,這些擁有軍隊的將官儼然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土皇帝。
出生於習武家族的馬鴻逵顯然沒什麼花架子,自小學習武術和兵法的他在後期的軍閥混亂裡不停擴張勢力,收兵買馬,實力大增。
當時馬鴻逵還在同樣出生西北的馮玉祥麾下,1926年便被其任命為了聯軍第四路軍的總司令,因其指揮作戰有功一直被委以重任。
但這樣一位成功的將領自然是能看清當下局勢,做出最趨利避害的選擇。
這時的馮玉祥同當年的拜把兄弟蔣介石之間的矛盾已經浮出水面。當時的中國面臨著軍閥混戰、匪亂盛行和日軍侵華的多重壓力。
而馬鴻逵自小在家族裡培養出的眼力讓他的天平逐漸向蔣介石一方傾斜,在1929年5月正式投靠蔣介石。
而面對馬鴻逵的擁護,蔣介石立馬嘉獎回饋,不僅為其擴軍升職,還撥銀數十萬,贈槍千餘支。
此後,馬鴻逵一路跟隨蔣介石的領導參與圍剿紅軍。似乎從這時開始,馬鴻逵的人生便註定了悲慘的結局。
因為後期剿匪不力,蔣介石逐漸對馬鴻逵心生不滿,而此時的馬鴻逵再次看準了時機,以父親病重懇請退居後方。
於是,蔣介石也給其臺階並任命馬鴻逵為寧夏省主席,可這並非當初蔣介石許諾下的地盤,但萬般不平也只得忍氣被迫回到寧夏上任。
就此,馬鴻逵在寧夏當上了土皇帝,一方治理全由他一人說了算。一上任,馬鴻逵便放了幾把火,他堅決消滅煙毒土匪,併為當地公務員制定了各項行為準則。
一派勵精圖治的姿態但又不斷斂財擴張軍隊。
自從掌握寧夏實權後,馬鴻逵先是清除了異己,將蔣介石安插的官員一一冷落,讓一眾親信成了寧夏各個機關的領導。
當時的寧夏上上下下全都聽命於馬鴻逵,這個土皇帝可謂名副其實。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方勢力,馬鴻逵同馬步芳、馬步青、馬鴻賓聯合,達成互相幫助又互不干涉的統一。
大家同為回族又都是在西北極有勢力的軍閥,四人被稱為“西北四馬”,這樣的同盟讓他們獲得了權力的保障,但也引來了當時國民政府的忌憚。
就這樣,整個寧夏甚至西北儼然又一地方軍閥的興起。但面對強大的地方勢力以及馬鴻逵手上的軍隊,蔣介石顯然不會硬碰硬,狡猾如他,想出了一個一石二鳥的方法。
當時的孫殿英透過盜取帝陵獲得的財富招兵買馬收買他人,一步步壯大,為人也愈加猖狂。蔣介石本就不喜,為了削弱其力量,1935年下令讓孫殿英前往青海任職。
四馬一聽西北的權力會被他人染指,立刻召集各路軍隊出兵阻攔。在寧夏這個關口便號召了四萬兵馬,攻打不成退路還被斷的孫殿英又被蔣介石撤銷了一切職務。
最終,孫殿英灰頭土臉地敗走,而西北四馬也因多日對抗而元氣大傷。蔣介石卻任憑四馬抗孫坐收了漁翁之利。
馬鴻逵還沒反應過來自己中了蔣介石的計謀,又被作為了圍剿紅軍的主要力量再次被蔣介石拿捏。
1936年,我軍結束長征在甘肅會合,作為臨近的寧夏成為了圍剿重地。蔣介石親自來此指揮,而馬鴻逵為了自己的領地不被蠶食只能加入圍剿紅軍的陣營。
而緊接著便是日軍的全面侵華,面對各路戰爭的壓力,馬鴻逵在寧夏大肆抓收壯丁充軍。
這些戰事讓馬鴻逵的軍隊損失良多,本想安居一隅做個地方王的他選擇消極應戰。只要地方權力在自己手上,勝利是誰的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
為了一時的安穩,馬鴻逵不得不再一次向蔣介石臣服。但蔣介石卻把西北軍政長官位置給了四馬中的另一位馬步芳。
從此緊密聯合的西北四馬也生出了嫌隙,幾經周折,蔣介石仍舊完成了瓦解西北勢力的目的。
但同樣被瓦解的還有與紅軍對抗的國軍。國民黨內的腐敗以及軍官的消極應戰終究對抗不了廣大的人民群眾。即使擁有美國的支援,國民黨軍仍然挽回不了戰爭的頹勢。
人到中年的馬鴻逵縱然沒能在權力鬥爭中獲得最想要的東西,但盤踞寧夏十數年的他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憑藉這些搜刮來的錢財也能安享晚年的,於是,對於局勢總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力判斷的馬鴻逵毅然選擇了離開故土。
隨著蔣介石在解放戰爭的步步失利,這些原來國民政府的軍官也面臨著制裁。
這時的國民軍隊已經大批次向臺灣撤離,最終,馬鴻逵拋棄了生活多年的西北土地,登上飛機帶著一家老小逃往臺灣。
在臺灣受到指控
雖說是出逃去往臺灣,但馬鴻逵還攜帶著接近八噸的黃金。多年在西北的搜刮讓馬家積累了大量財富,還在臺灣和香港多地都購入了房產。
而作為國民政府的將領,馬鴻逵還想著在臺灣重整事業。
但事與願違,來到臺灣不久後,馬鴻逵便遭到了馬步芳等人的指控,稱其消極備戰導致西北戰局的失利。
曾經的四馬兄弟卻讓他名譽掃地,當時的臺灣聚集了各路人士,並非他曾經統治過的寧夏,很快,馬鴻逵便受到了撤職查辦的處理。
雖然早年為蔣介石反馮玉祥出兵出力,又在戰爭上屢立戰功。但多年來為了一己私利而應付國民政府早就讓蔣介石對其多有不滿。沒有了權力失去了友情讓這位老將在臺灣履步維艱。
其實馬鴻逵早年的時候非常懂得抱好大腿,並且很是知道投其所好。在蔣介石六十大壽時,專門為其修建了一所圖書館,常以讀書人自居的蔣介石非常喜歡。
而後蔣介石到達寧夏時馬鴻逵更是親自陪同遊玩,為其行動盡心盡力,鞍前馬後。
而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蔣介石對他也是寵愛有加,不僅對於他的地方勢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在寧夏斂財。
但蔣介石終究是國民政府當權人,弄權的聰明人。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不惜用計謀讓其對抗孫殿英,瓦解西北勢力。一個失去軍隊的馬鴻逵此時對他已經沒有了價值。
而在寧夏的安逸生活讓馬鴻逵失去了馬上的血性,不僅讓這個將領在權力和財富中丟掉了最初的革命信念,還讓他最終失去了生活在故鄉的權力。
兩人對於局勢的錯誤判斷、為了小集團的利益而背叛人民終究是在水裡翻了船。但蔣介石來到臺灣依靠著美國的支援仍然有不小的勢力,而馬鴻逵卻落得個眾叛親離。
出生於武術世家又在戰場征戰多年,面對在戰事上的失誤指責,當了幾十年土皇帝的馬鴻逵在臺灣顏面盡失。來自四面八方的唾棄讓他恨不得立馬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現在他在這個地方寸步難行,便計劃著離開臺灣,來到臺灣時還有幾個老婆陪伴在身側,而這些老婆便成為了他出逃的工具。
在姨太的幫助下,馬鴻逵將近八噸的黃金轉移到了美國。還讓姨太裝病以赴美就醫的名義在1953年攜全家老小飛去了美國舊金山。
來自異國的思念
有時候一步錯,步步錯。當人走到底端時或許還有更讓你絕望的黑暗。
最終馬鴻逵帶著老婆孩子以及八噸黃金來到了美國,這一來他便沒想過再回到令他傷心的臺灣。面對蔣介石一次次召回,馬鴻逵充耳不聞,從此便在洛杉磯定居。
當初臺灣的局勢讓他在那裡寸步難行,但來到另一個半球文化習俗截然不同的美國也在很長時間裡令馬鴻逵無法適應。
即使帶著大量錢財,但這裡仍沒有安詳的晚年生活,有的只是雞飛狗跳的鬧劇。
當時稱霸西北的寧夏王現在只是一個不懂英語的中國老頭,雖然美國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和身份的移民,但種族歧視至今都是一大問題,更不用說在五十年代。
當時有很多移居去往美國的中國人,有的是難民,有的是躲避政治制裁。各路人馬在異國團聚,再一次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勢力。
而此時的馬鴻逵被冠以在戰爭中瀆職的罪名被撤銷職務開除國民黨籍,哪怕是在美國的華人圈子裡,他也沒有容身之處。
但好在他還有大量黃金,這在任何一個戰亂時代都是硬通貨。憑藉這些黃金,他在洛杉磯購置了多處房產,為了防止坐吃山空又買下了幾個牧場。
在異國的莊園裡馬鴻逵再次踏上馬背馳騁在草地上回憶著早年的英發,但終是掩蓋不了遲暮的淒涼。
顯然,當時的他並沒有房價上漲的遠見,買這麼多房子只是為了安置那三房妻子以及眾多子女。
雖然馬鴻逵失去了權力和名譽但好在他還有家人,有人就有希望,但同樣,人多就有麻煩。
水土不服的不止馬鴻逵一人,一家老小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還沒等到完全適應,陳年的矛盾便一齊爆發了。
馬鴻逵一生娶了九房太太,在寧夏時為了爭奪後宅的權力以及丈夫的寵愛就已經有過數次的紛爭,早已埋下了隔閡。
雖然來到美國的只有三房姨太,但其中的四姨太和五姨太更是最為不對付,兩人平素處處互相針對,可謂王不見王。
當初在寧夏還有大量的地盤和人讓兩位姨太造作,而來到美國後不得不面對一起生活以及開支的問題。
四姨太在寧夏時便幫馬鴻逵打理公司,來到美國也將生活開支交由她來管理。從此往後,四姨太便屢次剋扣五姨太的費用。
面對這樣的欺負年老的馬鴻逵只一句家和萬事興的敷衍,剩下的六姨太也無能為力只有作壁上觀。
日益失望的五姨太開始起了別的心思,為了逃離這個家她結識了一位美籍華人。她從這個紳士的男人裡得到了尊重和愛情,最終向馬鴻逵提出了離婚。
年過六十的馬鴻逵也無心挽留,縱然萬般不捨,但情形所迫,在美國他沒有權力干涉別人的自由。最後,這個家庭也開始走向了相互背離。
首先是自己的孩子因為財產的經營權產生了分歧,家人間的關係逐漸冷淡。當初那個熱鬧的家族似乎只剩下馬鴻逵孤身一人,而曾孫女的出生為他帶來了難得的歡樂。
馬鴻逵將曾孫女養在身邊,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快樂,但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因為產業經營權與他反目成仇的孫子為了要回曾孫女的扶養權最後將馬鴻逵告上了法庭。
當曾孫女離開的那一刻,馬鴻逵從此一病不起。這世間似乎已經無所留戀,在最後的日子裡,他的回憶被拉回了家鄉的土地。
一身騎裝的馬鴻逵似乎還在那片他熟悉的西北土地上縱馬馳騁,但遠方的家鄉終是化作他臨終時回不去的思念。
1970年,馬鴻逵在洛杉磯病逝,他最終的願望是落葉歸根,但卻始終沒能得到允許,最後被葬在了一海相隔的臺灣。
時間帶走了一切,只留下經久不衰的傳說。多年以後,人們提起寧夏王或許只會是個抽象的概念,時間終會將一切的故事掩埋。
但刻苦的罪行當被永遠銘記,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當是警醒後人不要再犯。
參考文獻
1、中國知網;民國“西北三馬”迥然不同的後半生;王新;晚報文萃;2014年04期;
2、中國知網;馬鴻逵 出逃美國未得安寧;章回小說(中旬刊.專題版);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