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科研圈、中國科訊、Hanson臨床科研、生物世界、藥明康德等
- 補體啟用誘導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產生過度的T細胞細胞毒性
近日,發表於《細胞》(Cell)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重度患者體內的補體啟用可使其T細胞過度毒性,而重症患者的相關症狀或同免疫反應失調和不受約束的免疫病理學有關。
研究人員將單細胞轉錄組學、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與機理研究相結合,以評估致病T細胞的功能和誘導訊號,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發現高度活化的CD16+ T細胞的細胞毒性功能增加。在其他疾病中沒有發現CD16的表達使免疫複合物介導的、不依賴T細胞受體的脫粒和細胞毒性。新冠患者的CD16+ T細胞促進了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以及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趨化劑的釋放,而CD16+ T細胞克隆在急性疾病後仍能保持其細胞毒性表型。
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的CD16+細胞毒性T細胞中,C3a的生成增加。活化CD16+ T細胞的比例和C3a上游補體蛋白的血漿水平與新冠患者的死亡風險有關,表明T細胞毒性加劇和補體啟用使得患者患重度疾病或死亡的風險增大。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1562-2
- 尿液中的蛋白可作為新冠輕重型的分類標準
2021年12月27日,發表於《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人的尿液作為一種完全無創的生物樣本,從尿液中獲取的生物分子可以靈敏地反映機體的病理狀態。
該研究全面解讀新冠肺炎患者尿液及血液的多組學資料中異常改變的分子和訊號通路,並推測出患者體內新冠病毒引起的分子通路水平的改變和調節機制:免疫紊亂觸發的炎症反應、凝血反應以及細胞纖維化會最終損傷腎組織。
臨床資料也顯示,重型患者的各型腎損傷指標雖然仍在正常範圍內,但是相對於健康對照組,已經發生了顯著的改變。研究還提出,要密切關注新冠患者腎損傷的臨床指徵,並在新冠康復後保持對腎臟功能的跟蹤觀察。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1)01783-6
- 法國發現新的新冠變異株
2021年12月29日,法國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上傳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的一項研究指出,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新的變異毒株,該變異株編號為B.1.640.2,也被稱為“IHU”變異株。
該變異株包含46個突變點和37個缺失,其中突變點包括了奧密克戎中已發現的兩項突變N501Y和E484K,此外還有9個缺失位於病毒刺突蛋白中。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該毒株列為接受觀察的新冠變種。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B.1.640.2毒株的出現顯示出新冠病毒的突變和傳播具有不可預測性。
法國疫情通報指出,B.1.640變種以較低水平在法國本土傳播,在所有檢測中,該毒株12月6日至12日佔比約為0.6%,12月13日至19日升至0.9%,主要集中在法國北部以及諾曼底地區。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12.24.21268174v1
- 奧密克戎感染者的臨床表現更輕、更年輕
2021年12月30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項研究指出,奧密克戎感染者的臨床表現更輕。
研究團隊比較了南非49個醫院的6342個德爾塔流行高峰的感染者和2351個奧密克戎流行高峰的感染者的臨床表現。結果顯示,奧密克戎高峰中的感染者更年輕,而併發症顯著減少,出現急性呼吸困難的臨床表現情況更少,需要吸氧和呼吸機治療的比例顯著降低。此外,第一次疫情高峰中,入院患者病死率為19.7%,德爾塔高峰中為29.1%,奧密克戎為2.7%。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87776
- 接種3劑疫苗後血清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較高的中和活性
2021年12月31日,線上發表於《自然》(Nature)的一項研究中,評價了康復者血清、接種兩劑mRNA疫苗、接種三劑mRNA疫苗、感染後接種兩劑或三劑疫苗等8種情況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體液免疫應答,發現康復者血清或者接種兩劑疫苗血清幾乎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無中和活性,但是如果接種三劑疫苗,或感染後接種兩至三劑疫苗,雖然相比野生型,血清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中和滴度依然下降7.5-16.7倍,但依然具有較高中和活性,因此可實現較高保護力。
研究指出,雖然各種血清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中和活性顯著下降,但是血清對於S蛋白(5.2倍),RBD(2.4倍)和NTD(1.4倍)結合能力下降幅度很小,即雖然中和抗體滴度下降,但產生包括中和的總抗體滴度變化較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846-z
- 新冠疫情第一年出生的嬰兒,社交和運動技能發育水平偏低
2022年1月4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JAMA Pediatrics)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新冠疫情前出生的嬰兒相比,疫情第一年出生的嬰兒在6個月時的社交和運動技能發育篩查測試中得分較低,並且這與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是否感染新冠沒有關係。
研究人員對比了227名新冠大流行期間出生的嬰兒(母親懷孕期間並未感染新冠病毒),與62名大流行發生前出生的嬰兒在6月齡左右的神經發育狀況。評估內容包括運動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個人社交能力等。
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在運動能力和個人社交能力上的評分明顯更低。研究者表示,父母在疫情期間的壓力可能導致了這樣的差異,但這些嬰兒只體現出了神經發育的輕微減緩,並不一定會影響個體未來的發育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一結果,部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持懷疑態度。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2787479
- 自我擴增mRNA新冠疫苗有望對多種變種提供保護
2022年1月4日,Gritstonebio公司公佈了第二代T細胞增強型自我擴增mRNA(samRNA)新冠疫苗,在一項I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的最新積極資料。
第一佇列結果表明,接種10 µg劑量水平的samRNA疫苗加強針後,受試者表現出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強大中和抗體應答,並有效提高針對非刺突蛋白抗原的CD8陽性T細胞水平。安全性方面,疫苗耐受性良好,無3/4級不良事件或非預期反應原性或安全性事件。
- 細胞微顆粒有望成為新冠治療新策略
來源: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2年1月4日,發表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的一項工作中,研究團隊改造出一種富含氧化型膽固醇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細胞微顆粒,微顆粒表面的ACE2與新冠病毒結合後,能夠協助肺泡巨噬細胞吞噬更多的新冠病毒,為治療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人員把細胞微顆粒(一種來自細胞膜的細胞外囊泡,平均直徑在500 nm,已用於臨床)進行改造,使其富含氧化型膽固醇和ACE2。微顆粒表面的ACE2與新冠病毒結合,可以協助肺泡巨噬細胞吞噬更多的病毒。同時,微顆粒攜帶的氧化型膽固醇抑制內小體質子泵,使其囊腔偏鹼,能夠抑制新冠病毒核酸從病毒顆粒成分中分離,從而被遞送到溶酶體降解。微顆粒治療新冠肺炎小鼠結果顯示,小鼠體內不僅病毒載量下降,相關炎症因子也明顯受到抑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3-021-0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