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呈現得極好!把溫度隨高度的變化(沒想到如此波折吧)、分層及高度、各種飛行器活動範圍等等資訊全部直觀地呈現了出來。甚至還順手贈送一個極光的活動範圍,不得不說製圖者太厚道了。
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個溫度變化原理的說明,這也是圖片這種藝術形式難以呈現的資訊。我在這裡補充一下概要吧。
1.對流層中,大氣熱量主要來源於地面輻射,所以離地面越遠,溫度越低。
2.平流層中,地面輻射的影響逐漸弱化,另外一個因素在30km高度以上開始成為主導因素,那就是臭氧層,臭氧大量吸收太陽輻射,氣溫又開始上升。值得一提的是,臭氧層吸收紫外線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傷害,正是在此發生。
3.再往上,中間層中,地面輻射、臭氧都沒有,所以溫度一直下降,直到進入熱層,此時密度極小的空氣受太陽輻射的加熱而電離,溫度又開始上升了。
三個因素,在不同的高度相繼登場,成為主導因素,導致了大氣溫度在高度方向上的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