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看到有評論說人類的出現是造物主的偉大傑作。這是對的,但只是一半。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人類文明是包括人類本身和其活動的。所謂的造物主也是在世界之內的。
根據世界事物的存在形式,事物的執行結構,事物的執行態勢,事物的執行規律和其法則等綜合考慮。認為世界是由基礎物質構成,這主要取決於物質世界需要的穩定性。過多性質的物質構成的世界是不夠穩定的,並且在同一個執行體系中將無法度量,結構無法邏輯,管理難以統一。記住,是構成世界的統一性質的物質。即,構成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有一個共同的最原始的性質,也就是對內性。其二,就是物質的形態。即它的空間佔有和不可覆滅狀態。推論它最多為兩種。因為世界的一切邏輯結構都源於兩種物質的最終運作。
具備了一定形態和性質(這裡主要指對內的性質)的物質必定要完成它存在於空間的意義的。特定的物質的對內性是不可缺少的,而完成對內必須要透過對外實現,也就是運動。至於對內我們可簡單理解為內需,但它的外在表現形式確是多樣的,可變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了以上認知形式,我們再將世界範圍放大到更大數量級,即二個和更多至無窮級數。面對這"混亂不堪"局面,"造物主"必然需要給於以"秩序",保證世界的"有序"執行。法則的意義就不可缺少了。例如,均勢,平衡,守恆,矛盾,中心等我們認可的。基礎物質(不可再分)其後的一切事物均是邏輯的和迴圈的結果。對內性是世界物質的內在驅動力,能量才是外在驅動力。至於"造物主"也就是世界事物的本身,和其相互之間的有序發展。關於物質界認知以外的東西都是不良資訊的拼接,這些拼接的意義就是把不相干的事物拼成了一個影子體系。其實任何一個"世界"都是平衡的。
純屬個人觀點,看看就好,因為這只是無數個認知方式中的一個或拼接。歡迎探討。你的最大幸福就是你對世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