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顧名思義,就像一個放在地上的大鍋(大盆),只是它們的形狀不確定,有下凹和隆起的部分,是一種四周高(高原或山脈)、中間低(丘陵或平原)的地形。
這些大小不一的盆地是怎樣形成的呢?
現代地表可見的盆地
盆地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由於地殼運動,地下的岩層受到擠壓或拉伸力的作用,變得彎曲或產生了斷裂,或者彎曲斷裂同時產生,就會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果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圍,盆地的雛形就形成了。
在那些隆起的地方,有的是地殼中比較軟弱的部分,或者是岩石層中比較容易被風化剝蝕的部分,受到擠壓時發生劇烈的褶皺,升起成為環繞盆地的山脈;有的是地殼中比較剛硬的部分,它被擠壓時整塊地殼抬升,形成了高原。盆地內部的地殼或者岩石層,通常是地殼或岩石層中比較堅實而穩定的部分,在發生地殼運動時,常常會大面積地緩慢上升或下降。抬升的結果,可以形成高原,而盆地的形成,就是它下沉的表現。尤其是在四周或者兩個方向的拉伸力量作用下,盆地會漸漸地下沉,“盆地”的外貌特徵會越來越顯著。
人們現在所看到的盆地面貌,就是地殼在運動形成盆地以後,還經過了風、陽光、流水、生物等自然力的改造以後的產物。盆地四周突出部分被不斷地侵蝕、破壞得較快,然後由水流攜帶到了盆地內部又沉積了下來,使得盆地內部會慢慢地被充填,“盆底”變高了,如果盆地形成以後當地的地殼運動依然很強烈,迅速地把盆地填滿,但這個“快速過程”也往往需要幾十萬年!
許多盆地在形成以後還曾經被海水或湖水淹沒過,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後來,隨著地殼的不斷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積,盆地內部的海水、湖水慢慢地退卻乾涸了,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海、湖、河流中,曾經生活過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後被埋入淤泥中,就會逐漸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質基礎,這就是科學家們非常關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沉積物大多相對比較完整且連續,生活在那裡的動物、植物死後也比較容易儲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學家們尋找化石的好去處。
我國大西北著名的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盆地的面積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5多。我國境內的大型盆地有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黑龍江的松遼盆地;中型的有陝甘寧地區的鄂爾多斯盆地,新疆的吐魯番—哈密盆地、東北的松遼盆地、遼河盆地等,以及數不清的小型盆地。
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許多丘陵地帶也是由盆地構成的)
還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風力侵蝕、雨水沖刷等破壞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著地表岩石比較軟弱的地方,向下侵蝕、切割形成各種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國西北部廣大幹旱地區,風力特別強,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後,形成了碟狀的風蝕盆地。甘肅、內蒙古和新疆等地區的一些盆地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發育的地區,常年流動的地下水會使那裡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垮塌,也會形成盆地,地質學家們把這類成因的盆地稱為岩溶盆地。我國西南雲貴高原和廣西等地就有很多這種型別的盆地。
在強烈的擠壓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會發生斷裂,形成一些“斷陷盆地”,在我國華北渤海灣、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地區等地殼活動劇烈的地區,這類盆地多見。
沉積盆地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受到地殼構造活動的影響,這種活動性可以被盆地不斷接受的沉積物記錄下來,因此,透過對這些沉積物的地質和地球化學研究,人們能夠描述、反演出這些地域中諸如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對氣候有重大影響的溫室氣體與大氣圈發生交換作用,以及由構造活動決定的地形變化等地球歷史過程。
中國的盆地與油氣資源分佈——可以看出兩者的相關性吧
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和富整合礦也與構造運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含油氣盆地也被地質學家們稱為地下“聚寶盆”,因為含油氣盆地的形成與分佈是構造運動的必然產物。石油和天然氣作為地殼中流體的部分,其形成、運移和儲存受控於地質體發展變化的共同規律,大地構造、構造地質等基礎科學對地質體的構成和演化認識越深刻,油氣地質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
地下盆地是石油天然氣重點勘探物件
這樣,富含大量沉積岩的沉積盆地就成了我們尋找油氣和煤炭等資源的首選目標了。
聯絡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王琳琳
校對:蔣伊湉
稽核:王勇 盧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