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是明朝的第14位皇帝,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因為他即位之後,過得荒淫無度。所以沒過多久,身體就敗壞了,就去世了。而他的生母王恭妃,這一生也過得十分悲慘。
王恭妃和婆婆李太后一樣,都是從都人出身,也就是皇宮當中粗使雜役。王恭妃被萬曆皇帝臨幸是個意外,萬曆皇帝根本就不喜歡她。所以萬曆皇帝也沒想著要把她納入後宮,但是沒有想到王恭妃卻懷孕了,所以無奈之下,萬曆皇帝就把她納入後宮,給了她一個妃位。
從那之後,萬曆皇帝就覺得有點丟臉,很不待見王恭妃。因為皇帝不待見她,於是萬曆皇帝的那些嬪妃們也都開始瞧不起王恭妃。長此以往,就連宮裡的下人都開始欺負王恭妃。
一、都人出身
封建社會時期,皇宮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供皇帝驅使的奴僕或者是雜役。由於皇宮等級十分嚴格,所以這些奴僕和雜役之間,也有明確的等級以及負責的工作內容。其中就包括一個叫做都人的職位。
那些經常在皇帝面前或者在妃嬪面前,端茶倒水的宮女,不但需要手腳靈活、心思靈巧,就連長相上也要賞心悅目。但是都人這個職位,主要是負責幹一些粗活累活。所以對這一些宮女在長相上沒有要求。
而明朝的一位王妃,王恭妃,她最早就是都人出身。王恭妃也是明朝第14位皇帝朱常洛的生母。其實王恭妃並不是歷史上或者說明朝間,第一位出身卑微的妃嬪。
明朝頗有威望的李太后,也就是王恭妃名義上的婆婆,她也是都人出身。但是李太后性格頗為強勢,為人很嚴格。所以在李太后生下了皇子之後,對皇子教育有方,所以把她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皇帝。
二、朱常洛生母
王恭妃本來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小宮女,但是後來由於萬曆皇帝一時興起,就臨幸了她。由於在當時封建社會的環境當中,皇帝吃穿用度包括配偶,都要是最好的。所以臨幸了王恭妃之後,萬曆皇帝還覺得有點丟面子。就想著人不知鬼不覺的,悄悄地把這件事情遮掩過去。
但是沒有想到,後來王恭妃卻有了孩子。王恭妃的肚子一天一天的就大了起來,這樣下去確實沒有辦法遮眼了。王恭妃懷孕的這個事情,先是被李太后發現了。而由於萬曆皇帝曾經恐嚇過王恭妃,讓她不要把被臨幸這件事情說出去。
於是最開始李太后問王恭妃的時候,王恭妃還不敢把事實說出來。但是李太后多年來浸淫朝政,眼光毒辣得很。所以她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而那個時候萬曆皇帝還沒有孩子,於是李太后就要求萬曆皇帝納這個懷了皇嗣的都人為妃。
一開始萬曆皇帝不願意,因為彼時王恭妃還是個小宮女。每天只能幹些粗活,所以面黃肌瘦的也不好看。萬曆皇帝覺得他納王恭妃,會讓別人看不起他。但是李太后為人比較強勢,而且又很想抱孫子。
所以在李太后的多次勸說之下,萬曆皇帝還是把這個懷了孕的都人納入後宮成為了王恭妃。沒過多久王恭妃就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朱常洛,朱常洛就成了萬曆皇帝的嫡長子。因為萬曆皇帝不喜歡王恭妃,所以愛屋及烏,萬曆皇帝也不喜歡朱常洛。
按照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規矩。在立太子的時候,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就應該是嫡長子,也就是朱常洛。當時萬曆皇帝有其他的寵妃,而且還是個正妃。所以不管從感情上還是身份上而言,萬曆皇帝都更想立其他的兒子當太子。
皇帝雖然是一個國家最高權力的持有者,還是要受到朝廷文武百官的監督。當時就有文官站出來說,應該立朱常洛當太子,不應該壞了明朝長期以來的傳統。
後來在文武百官的多次勸諫之下,萬曆皇帝別無他法,只能把朱常洛立做太子。朱常洛作為皇長子,卻是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才開始讀書。而且其中也沒有其他的原因,主要就是萬曆皇帝不讓他讀書。
萬曆皇帝的其他兒子,都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有翰林院的師傅們給他們啟蒙、帶他們學習。但是隻有朱常洛,一直是拖到了十二三歲被立作立太子之後,才有書讀。
三、人生悲慘
朱常洛雖然被立為太子,作為朱常洛的生母的王恭妃的待遇,卻一點也沒有變好。早先因為王恭妃懷了孕,萬曆皇帝不得不把她納入後宮。所以在那之後,萬曆皇帝就一直對她心懷埋怨。平日裡對她盡是冷落,就算見了她之後也是亂髮脾氣。
而宮裡那些奴婢,也都是一些見風使舵的人。他們看到皇帝都不把王恭妃放在心上,所以他們在日常照顧王恭妃的時候,也不會盡心盡力。甚至有膽大的奴才,開始欺負王恭妃。
由於在名義上,王恭妃好歹是萬曆皇帝的妃子。所以萬曆皇帝為了做表面功夫,對他的家人也是頗為照拂,給了很多賞賜。所以王恭妃的家人們,也因此改善了生活。但是王恭妃卻一直在深宮當中,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皇帝冷落她,那些妃嬪也瞧不起她,奴才們也不把她當成主子看。所以王恭妃在成為王妃之後,還不如以前當宮女的時候過得開心。而萬曆皇帝,最後還要把她的孩子給奪走。由於在大臣們的逼迫之下,萬曆皇帝不得不立朱常洛當太子。
但這個時候,萬曆皇帝又覺得如果太子的母親是一個宮女的身份,會讓他很丟臉。於是他就把朱常洛從王恭妃的手中,過繼到了一個自己的寵妃手中,讓自己的寵妃教養朱常洛。這對王恭妃作為一個母親的身份而言,也是巨大的打擊。
四、總結
王恭妃和李太后雖然都是下人出身,但是李太后本身是一個性格剛強又比較有見識的女性。所以她有了孩子之後,深知道在皇宮當中母憑子貴的道理。
李太后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而期期艾艾,反而是把自己的孩子教導好。盡最大的努力,給自己和孩子爭取好的資源,最後把自己的兒子推上了皇位。而反觀王恭妃,她的性格比較軟弱。所以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放到皇帝和兒子的身上,而這就直接導致了她的悲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