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頒獎禮,侯鴻亮稱讚了馬東。
他說他看過的綜藝不多,而那些他看過的綜藝基本上都是馬東做的。
侯鴻亮是被請來當頒獎嘉賓的,但他這句讚美並不是場面話。
如果有人把我引薦給侯鴻亮,說這是一個很優秀的劇評人,寫過什麼什麼文章,那麼侯鴻亮可能會隨口說一句,“哦,我知道”或者“我看過”。
這才是場面話。
因為這是被動回應。這樣說是給中間人面子,也是給我面子,但他不走心。
而侯鴻亮主動說出“我看過”,這就是讚美。
尤其是“我看過的綜藝基本上都是他做的”,這句話能從一位江湖霸主級的大佬口中說出來,是很難的,因為這句話有那麼一丟丟得罪人。
言外之意:別人做的綜藝,侯鴻亮基本沒看過,或者即使看過也沒什麼印象。
這是一種排他型讚美,是非常高的評價,所以馬東的臉上也是藏不住的幸福。
馬東比侯鴻亮大五歲,但他還是像個被老師表揚的孩子一樣,那是因為他欣賞侯鴻亮。
人在被自己欣賞的人認可時,幸福感會成倍放大。
侯鴻亮接下來還有一句話。
他說馬東總是會發現一些創新的東西,總是會給觀眾帶來一些新的面孔。
各位,這句話如果用在侯鴻亮的身上,是不是也適用?
所以啊,這才是侯鴻亮欣賞並稱贊馬東的深層原因:因為他們是一路人。
一個是國產劇的品質擔當,一個是國產綜藝的品質擔當。他們在不同領域,共同憑藉創新精神,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時代,也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這是《琅琊榜》的導演李雪,與胡歌、王凱等人一起圍讀劇本的情景。
圍讀劇本成為國產劇的“品質象徵”,始於正午陽光。
後來的很多國產劇,甭管實際品質如何,都會有意向外界展示圍讀劇本的畫面,以彰顯自己的匠心。
國產劇“往死裡追求細節”能夠成為潮流,也始於正午陽光。
無論正午陽光劇的評分高低,也無論收視率如何,侯鴻亮都讓觀眾看到了“原來國產劇還能這麼拍”。這就是創新的精神和成果。
馬東這邊也是一樣。
《奇葩說》《樂隊的夏天》《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三檔綜藝,幾乎都在相關行業內部起到了一統江山的效果,而且起步時都是藍海。
所以說,侯鴻亮稱讚馬東,是一種英雄相惜,也讓我雙廚狂喜。
張藝謀出任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總導演,是另外一條讓我感到愉悅的新聞。
張藝謀也是一位創新大師。
現在回想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那些從夜空中“走來的”大腳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飛簷走壁的李寧,以及殘奧會閉幕式上的香山紅葉,依然歷歷在目。
張藝謀太懂如何運用大場面來呈現中國式浪漫了。
就像他的電影。
無論張藝謀的電影評分如何、票房如何,在大場面的鏡頭設計方面,他都從未令人失望。
我願稱其為“大場面先生”。
此番面對防疫挑戰,張藝謀又提出了“大幅度減少演員數量,用科技的含量讓它空靈而浪漫”的設想。
從人海戰術到高科技呈現,張藝謀的理念變化,暗合了我們的祖國從大到強的發展歷程。
“這一天是立春,是多好的兆頭,一定要把它用到開幕式上。”
光是聽到這句話,我已經熱淚盈眶了。
因為我相信,無論我們的期待有多高,張藝謀都能超出期待。
從張藝謀到侯鴻亮,再到馬東,一代又一代創新者抵達了頂峰。
他們讓我們看到,我們沒有像他們那樣成功,是因為我們不夠出色。
而這種“不夠出色”,幾乎是唯一能讓奮鬥者們心悅誠服的差距。
因為不夠出色而沒能成功,會比因為運氣差、機會少、背景弱、資源薄等原因懷才不遇要強得多。
見賢思齊。見別的,思了也白思。
能夠在自己從事的領域裡遇到憑真本事登頂的大牛,實乃人生幸事。即使被他們實力碾壓,即使難望項背、一路吃灰,也會感到前途光明。
因為他們證明了我們奔跑的方向是對的。
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他們經過的地方,我們再加把勁兒,興許也能到達。
【微信公眾號:滿倉大兄弟】深度劇評,淺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