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彌留之際,向自己的夫人鄧穎超說出了自己的三個遺願。
然而,當鄧穎超向鄧小平傳達周總理的遺願時,他卻說道:“不行!我是不會答應的,人民群眾更不可能答應!”
那麼,周總理的三個遺願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鄧小平在聽完之後會直接拒絕,並說出這樣的話?
法國初結識
1920年10月19日,年僅16歲的鄧小平,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來到了法國巴黎求學。
當時的鄧小平,心中滿懷著希望,他期望著自己能夠早日完成學業,然後回到祖國,幫助祖國擺脫戰爭和貧窮。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
彼時的法國剛剛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正處於低谷時期。
鄧小平來到法國5個月後,就因交不起高昂的學費而被迫來到工廠打工。
起初,他先是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一家工廠打工。
在這期間,鄧小平每天都要做著繁重的工作,但是得到的報酬卻是少得可憐,生活過得很是艱苦。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年輕的鄧小平深刻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以及底層百姓和工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看著他們,鄧小平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不能讓中國的百姓再過這樣的生活。
就在鄧小平思考著這個問題時,他遇到了周恩來與趙世炎等一眾愛國進步青年。
在他們的影響下,鄧小平第一次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
那時的周恩來已經成為了一名成熟的革命家,他向鄧小平講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容,並給了他一些關於革命的書籍。
拿到這些書籍後的鄧小平,內心激動不已,一回到房間就開始看了起來。他坐在那裡,一坐就是一個晚上,等到了第二天他便將這些書還給了周恩來,並向他講述自己從書本上獲得知識,以及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看著自己手裡的書,周恩來對眼前的這個充滿革命熱情的年輕人很是欣賞,於是便對他說道:“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
聽到這話的鄧小平,直接愣在了原地,過了一會他才問道:“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周恩來點了點頭,說道:“當然是真的,只要你願意,中國共產黨歡迎你的加入。”
“願意,我當然願意了。”鄧小平十分激動地說道。
就這樣,在周恩來的介紹下,鄧小平成功加入了由趙世炎等一眾青年成立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者。
不久後,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創辦了一份理論刊物《赤光》,由周恩來擔任主要撰稿人和負責人。
在鄧小平加入後,周恩來便邀請他來擔任自己的助手。
而鄧小平則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他的邀請,並且為了更好的工作,他還搬來與周恩來一塊住。
當時他們的住所是一間僅有5平米的小房間,周恩來整日坐在書桌前為雜誌撰寫稿件。
鄧小平則是白天去工廠做工,晚上回來之後為雜誌雕刻蠟板、搞印刷,常常會工作到深夜,甚至還會一直幹到太陽出來。
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會叫來周恩來,與他一同迎接著黎明的到來。
有時實在是太困了,鄧小平與周恩來就直接在地上打地鋪小睡一會兒,然後再接著起來繼續幹活。
夜裡餓的時候,周恩來就會去外面買點麵條回來,煮好之後加點鹽當作兩人的宵夜。
遇到節日時,周恩來還會做自己家鄉的名菜紅燒獅子頭給大家吃。
看著上的廚房,又能出入書房的周恩來,鄧小平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對他發出了由衷的讚揚。
那個時候,他們在法國吃著最廉價的麵包,喝著白開水,日子雖然清苦,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對革命的熱情。
多年之後,兩人回想起在法國勤工儉學的生活,依舊會覺得那是他們人生中最美好且難以忘懷的日子。
到了1924年,周恩來決定回到中國參加革命。
在臨行之前,他將之前那本書送給了鄧小平,並對他說道:“我很高興能夠在法國跟你一起工作,希望以後我們能再次一起合作。”
鄧小平接過那本書,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說道:“會的。”
回國之後的周恩來,便投入到革命當中。而鄧小平則是在兩年後,前往蘇聯莫斯科的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鄧小平結束了在國外的學習,並擔任了中央秘書的工作。
而此時的周恩來已經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和軍事部長。
當年親密無間的戰友,再次因為革命見面。
周恩來見到鄧小平的那一刻,十分激動,他拉著鄧小平的手說道:“真是沒想到,我們能這麼快就見面。”
“這有什麼,當初你離開的時候,我就說了,我們肯定會再次遇見的。”鄧小平笑著說道。
兩人再次見面,彷彿又回到了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日子裡。
隨後,因為工作上的調動,鄧小平成為周恩來的助手,協助他進行工作。
在這期間,周恩來對於鄧小平的工作能力非常讚賞,兩人之間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
到了1928年,鄧小平與張錫瑗結為夫妻。
周恩來得知這個訊息後,便帶著自己的夫人鄧穎超一起前去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在之後,鄧小平與周恩來開始了兩人並肩戰鬥的革命生涯,在此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兩人配合默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周恩來被任命為國家的第一任總理。
不久之後,鄧小平也被調回北京,擔任副總理的職位,再次與周總理並肩作戰。
病重堅持工作的周總理
在這段日子裡,周恩來非常欣賞鄧小平的能力,甚至還會在公眾場合誇獎他。
在新中國成立的一次採訪中,記者問道:“您對於劉伯承和鄧小平的工作方法有什麼看法?”
周總理沉思了一會說道:“據我對他們的瞭解,兩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劉伯承同志是‘舉輕若重’,而鄧小平同志則是‘舉重若輕’。”
緊接著,記者又問道:“那您更喜歡哪一種工作方法?”
周總理笑著說道:“當然是鄧小平同志。”
從這裡也能看出,周總理對於鄧小平的讚賞的喜愛。
而對於鄧小平來說,周總理更像是他的兄長。
兩人之間一直是親如兄弟的革命友誼。
然而到了1972年,周總理在尼克松訪華之後,卻被查出患上了膀胱癌。
要知道,在當時這種病是非常難治療的。即便是放在醫療發達的現代社會,也是難以治癒的。
起初,醫生們提出對周總理採取手術治療。但毛主席得知之後,並不是很贊同這個想法。
因為他的老戰友陳毅就是選擇了手術治療,到了最後癌細胞的擴散並沒有控制住去世了。
因此,他希望醫生能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但是病情並沒有打倒周總理,他仍舊堅持每天工作。
見到他這麼辛苦,護士們便勸他稍微休息一會,可週總理卻拒絕了,他說道:“現在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時刻,我怎麼能休息呢?你看看人民群眾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天辛苦工作,我這個總理可要做好榜樣。”
聽到這話,護士們都紅了眼眶,有些年紀小的護士轉過身,直接哭了出來。
憑藉著自身頑強的意志力,周總理直到把手裡的工作全部完成之後,才來到醫院接受治療。
然而醫生們經過檢查,發現周總理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了,他們立刻對周總理進行了手術。
在進入手術室前,周恩來虛弱地問道:“小平同志呢?他,他來了沒有?”
聽到聲音的鄧小平立刻上前附身說道:“來了,我來了。”
見到鄧小平,周總理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他緊緊握住鄧小平的手說道:“你這一年乾得很好,比我強多了!”
周總理的話,讓鄧小平紅了眼眶,他強忍不讓淚水流出來。
緊接著,護士們便將周總理推進了手術室。
周總理之所以會說這句話是因為他擔心自己進了手術室,就再也出不來了,他想要用最後的力量為鄧小平爭取一下。
在醫生們的努力下,周總理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他的身體也變得更加虛弱了。
等出了手術室,周總理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工作的進度如何。
他的秘書勸他先好好休息,等到身體恢復了再討論工作的事情。
可週總理卻並沒有聽秘書的勸告,他在身體稍微好了一些後,就出院繼續處理手上的工作。
那段時間,周總理的身體狀況十分虛弱。但是他卻並不在乎這些,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工作。
周總理坐在書桌前,沒日沒夜地看著手裡的檔案。醫生和護士們想來勸他休息一會,周總理也是非常嚴肅地拒絕了。他覺得如果此時的自己休息了,那麼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慢一步。
正是因為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周總理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差,甚至經常會陷入昏迷狀態。
可即便是這樣,周總理仍舊強撐著身體,去會見了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
在這次會見中,周總理再次表示了對鄧小平的支援,並且還說道:“鄧小平同志是很有能力的,你們可完全相信他。他會繼續執行我黨的政策和方針。”
在這之後,周總理的病情變得愈發嚴重,醫生們準備為他進行第四次手術。
可在手術之前,周總理在與醫生們的談話中得知自己的病情已經無法治療了,他便希望自己能夠回去繼續工作,並且還說道:“這裡還有好多的病人,你們應該去照顧他們。”
最後還是在鄧小平和其他領導人的勸說下,他才選擇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就是在這次手術中,醫生們發現周總理身上的癌細胞已經擴散至全身了。
手術結束後,他的病情開始迅速惡化,身體的免疫能力也在嚴重下降。為此,中央取消了他的所有工作,讓他安心接受治療。
到了10月24日,周總理再次接受了手術治療。
隨著病情的惡化,周總理也無法忍受身體上的疼痛了,他緊緊握著鄧穎超的手。
感受到丈夫的疼痛,鄧穎超伏下身子低聲唱起《國際歌》。
聽到歌聲,周總理也跟著一起唱了起來。
1976年1月7日,周總理的呼吸變得有些虛弱,並且長時間處於昏迷狀態。醫生和護士們時刻守在病房裡,一秒都不敢鬆懈。
這天深夜11點,周總理從昏迷中甦醒過來,他看著在自己身旁的醫生們,告訴他們不用一直待在這裡,快去照顧其他的病人。
聽到這句話,在場的人都紅了眼眶,他們拼命忍著淚水不讓自己哭出來。
周總理說完這句話,便陷入了昏迷當中。
然而這次昏迷之後,他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1976年1月8日上午,一生為國家和人民操勞的周總理永遠的離開了。
在場的所有人都失聲痛哭起來,鄧穎超在周總理的床前,撫摸著他的臉龐,哭著說道:“恩來......”
鄧小平拒絕執行總理遺願
得知周總理去世的訊息後,鄧小平和其他中央領導人都趕來了。
見到他們來了,鄧穎超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說道:“我丈夫在臨終前向我交代了三件事,一是,遺體的告別儀式就不要舉行。二是,之後的追悼儀式也不用舉行了。三是,不要保留他的骨灰,將他的骨灰撒到長江大河中,讓他能看著國家和百姓。”
聽到這樣的話,李先念立刻說道:“不行,不能這樣做,全國人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鄧小平也是非常支援他的意見,並說道:“先念同志說的很對,我們不會答應,人民群眾更不會答應。骨灰可以灑在祖國的土地上,但是要保留一部分放在八寶山。”
可鄧穎超的態度卻是非常堅決,她說道:“不行,恩來的骨灰一點也不能保留。我已經答應了他,我要對他負責。所以他的骨灰不能留,一點也不能留!”
最後,經過鄧穎超和鄧小平以及其他領導人的商議,最終決定,遺體告別和追悼會可以舉行,骨灰就灑在祖國的大地上。
1月11日,周總理的靈車緩緩開向八寶山,街邊站滿了為他送行的人民群眾。
他們哭著說道:“周總理,一路走好!”
一時間,萬民悲痛,神州齊哀!
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一向堅強不肯落淚的鄧小平,在致悼詞的過程中,幾次哽咽落淚,甚至好幾次都念不下去了。
周總理一生為國為民,為了百姓可謂是鞠躬盡瘁,在臨終之前,心中最為牽掛的還是國家和百姓。
雖然周總理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他卻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人民群眾將會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