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TNews報道,蘋果預計2022年上半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提高30%,全年銷售有望突破3億臺以上。該訊息對於蘋果來說是非常大的“喜訊”,庫克卻根本高興不起來,因為供應鏈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不排除因缺貨導致產量不及預期的可能。
其實去年第四季度就有外媒報道,蘋果為了保證iPhone13系列生產工作,無奈砍掉部分iPad、iPhone12系列手機的生產。背後原因雖然複雜,但總結起來用“傲慢”兩個字形容非常貼切,庫克嚐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需要為畸形的產業鏈合作模式負責,國際大廠必須好好反思一下。
曾幾何時,國內企業都以打入蘋果供應鏈為榮,甚至形成了“鄙視”國內品牌的潛規則,以至於去年蘋果踢掉三十多家國產供應鏈時,讓不少企業面臨滅頂之災。當時央視便發出警告,國產企業過度依賴“果鏈”,未來可能無法尋求平等的話語權,供應鏈如醍醐灌頂一般開始覺醒,積極尋求與國內手機品牌達成新型的合作模式。
以藍思科技為例,除了與蘋果的供應鏈合作關係以外,還與國產品牌小米共同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雙方在新材料、新工藝、先進製造技術方面相互成全,打造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智慧工廠。不同於蘋果強勢地位,小米與國產企業的合作方式更加平等,因此上下游企業不必擔心被“踢出局”,小米不必擔心“卡脖子”,因為良性的合作讓雙方都受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才能風雨同舟。
另一個成功的典範為華星光電,以往國產高階手機只會搭載三星螢幕,若用國產螢幕會如同做了“虧心事”一般,藏著掖著生怕被別人提及。而小米12搭載華星光電OLED柔性屏,不但沒有絲毫避諱,反而當做主要的賣點進行宣傳,那就是因為這塊螢幕足夠優秀,雙方有著多年的合作經驗,甚至還成立了聯合實驗室,當國產供應鏈質量和口碑有了保證之後,為何不能拿出來宣傳?
庫克作為十分精明的商人,能夠把蘋果帶到30000億美元的市值,但卻學不會平等地與供應鏈交朋友,可能是因為骨子裡的“傲慢”不願意低下頭,亦或者是不願意與供應鏈“分一杯羹”。同樣以小米手機為例,其目前已經投資超過360家企業,設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超過100家企業,合作各方都能從其中獲得收益,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雙贏”,但庫克認為的“雙贏”是讓蘋果贏兩次,合作伙伴只能跟著喝湯吃渣。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也不可能獲得供應鏈青睞。為了督促自己進步,雷軍把原本500億的5年研發投入翻倍到1000億,同時還累計授予1.9萬億股票給技術師和員工,鼓勵大家共同努力尋求核心技術突破。目前已經在晶片、影像、快充、製造從領域取得進步,這也是其與供應鏈合作的底氣和資本來源。
蘋果想要擺脫供應鏈不確定性,唯一的辦法就是放下身段,吐出一些肥肉讓合作伙伴也能吃到,而不是把所有利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樣做短期看會損失一些收益,但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就會明白,放棄一些利益換取合作伙伴的支援無比正確,國產企業能夠拿出十二分的誠意,但蘋果真的願意平等對話嗎?希望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