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華法案》不是一部普通的法案,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排外法案。為什麼不排斥愛爾蘭人?波蘭人?黑人?卻專門排斥華人?
中國人的歷史記憶裡最屈辱的事件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一定會被選入,甚至這個屈辱記憶可以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相提並論。可是提到《排華法案》,絕大多數中國人除了能說出上面歧視性標語外,沒有別的過多的敘述了。這一章節,我們一起討論《排華法案》對華人的歧視。而這裡我想先做一個結論性的說明,瞭解原因,會讓每個中國人對他們蔑視地一笑。
1882年,美國時任總統阿瑟沒頂住國會壓力,最終通過了《排華法案》。眾多歷史學家對這個法案的解釋一般都是在當時的意識形態的大背景下,種族歧視,帝國主義壓迫,資本家迫害等等。可都說不通。
首先種族歧視。美國種族主義雖然現在是“政治正確”的話題,但藏在美國不同種族內心裡的歧視只是不輕易表露而已。白人歧視黃種人和黑人,黑人各種平權運動不過是希望和白人一樣歧視黃種人,黃種人對黑人的歧視雖然不像白人那樣傲慢,但這個歧視鏈條依然往印第安人和南美洲人那邊傳遞。總之,華人並不在這個鄙視鏈的最低端。愛爾蘭人在白人圈裡也非常受歧視,宗教原因算是其中之一。錢鍾書的《圍城》裡這樣寫到:愛爾蘭人的不動產就是奶子和屁股,剩下的就是窮。為什麼其他人不被排斥,單單還就只是排斥華人?
第二是美國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和其他帝國主義不完全一樣,因為他天生就是移民國家,而一代又一代移民,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國家,和他們的後代在這片土地上組建了這個國家。而現在美國除了少數印第安人土著人外,3億多美國人幾乎都是移民的後代。19世紀中期,愛爾蘭人饑荒,逃難來到美國,美國無差別的接受這種窮苦人。這是美國的立國精神。同樣是移民,同樣是窮苦人,可為什麼單單排斥華人?即使歧視,也應該平等地歧視。
傳統美國人對不同移民看法不一樣,他們普遍認為華人移民都是鴉片煙民。
第三是中美關係不好?不但不是,那時的中美關係相對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當時英國欲利用日本在遠東牽制俄國,英日同盟,而一直到一戰前美英關係都比較緊張,美國需要拉攏中國在遠東形成對英國的制衡。外交層面雙方你來我往,關係比較緊密。
第四是資本家欺壓華工?更不可能!資本家對這種吃苦耐勞、聰明、安穩、不罷工、要求少、工資低的華工向來是無比歡迎。修太平洋鐵路,歐美工人月薪35美元,包吃住;而華工只要25美元,不包吃住,不罷工,效率高,樂於加班。即使現在的美國,華裔孩子的成績普遍還是相當優異。資本家對這樣的工人當然是有“偏愛”。可單單這樣的群體卻會被排斥?2017年,哈佛大學對亞裔學生SAT分數的要求高於白人學生140分、高於拉美裔學生270分、高於非洲裔學生450分,只有這樣才能穩定美國各個族群,維護美國的政治正確。
那麼為什麼華人會被歧視?
首先,美國工人運動組織不喜歡華人。原因就是華人不參與罷工。在這些不同種族的美國工人組織眼裡,華工會被當成工賊,嚴重破壞工人群體的抱團行為。就像前幾年中國部分城市計程車因為網際網路衝擊罷工,極個別拉客的司機會被當做“工賊”一樣。
第二,華工競爭力強。當時的華工特別像今天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拋家舍業,省吃儉用,自己打工,將工錢寄回家。而當時的華工,也沒有真正移民安家的念頭,當時在舊金山的三萬華工裡,只有五六百婦女,除了富商、極個別結婚的外,大部分都是公用的(具體是啥,就不能說了)。因此華人普遍不置不動產,當時的美國稅制,政府收不到物業稅。這樣可以使華工接受更低的工作報酬,更願意加班;華人聰明,幾乎在美國的工種裡都有華工的影子,很多技能只需要簡單培訓就能迅速掌握。所以,華人的這種特徵導致他的競爭力非常之強,強到最後所有其他群體的工人崗位全部被華人擠住,最後所有的活都讓華人幹了。我在看義大利記者拉菲爾-歐利阿尼和李卡多-斯達亞諾 所寫的《不死的中國人》一書裡有這樣的事例,義大利的水稻種植區,莊園主用小時制僱傭中國人幹農活,中國人往往一干十幾個小時甚至二十個小時,有人甚至脫水累倒。莊園主心疼員工規定每天只能工作十個小時。第二天工人全都離開了,最後一個在打包的工人告訴莊園主,他們是來掙錢的,不是來度假的,每天只能工作10個小時,那剩下十幾個小時不就浪費了嗎?書中提到,中國人不理解義大利人竟然還要去度假,根本不是在過日子生活。同樣義大利人也不理解中國人,不度假,不休息,很多店都24小時營業,這也叫生活?
當時美國一名參議院議員在給國會的報告裡指出:華人將會是一個我國既不能收留,也無法趕走的一個種族,而且當這個國家兩個階級的人變成兩個種族的人時,是不可能有穩定的繁榮的。也就是說如果當時美國階層變成白人資本家和底層華人,不僅有階級矛盾,還要裹挾種族矛盾、信仰矛盾、宗教矛盾的話,美國的未來將陷入不確定性,因此最後這樣的文化因素,變成了美國的國家政策,也就是《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雖然在1943年二戰期間,因為共同抗戰的需要,被廢除,但是這個法案的成因依舊沒有變,中國人的優秀品質依然在西方社會衝擊著各個階層,至今。這也就理解了西方對華人、對中國人普遍偏見心理的成因,而控制世界輿論的西方媒體更樂於將這樣的偏見放大,甚至以偏概全的去迎合西方普通群眾的口味,以此來博得他們的收視率。這更加重了他們自身的傲慢封閉,也加重了對中國的成見。國外媒體在北京奧運會前後做了調查報告,北京奧運會前,西方對中國的普遍印象竟然是滿地腳踏車,甚至有的西方人還認為中國人都梳著滿清的大辮子。這也是當時國家對奧運會這種大型國際賽事重視的原因,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對外資的吸收和中國產品出口加速創造的受益,遠遠大於奧運會的成本。
孕育出中華文明的中國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堅信勤勞致富,踏實認真的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踐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我們擁有美好的品質,我們擁抱全球化,我們願意敞開大門和全世界競爭。而正是因為我們極強的競爭力才會使對手必須用《排華法案》這樣的國家意志對我們做出負面影響。
我們無需在乎美國人所謂的階級“階級內卷”,我們可以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西部大開發,東部產業升級。西方發達國家的高附加值產業受到我國的激烈衝擊,原本可以躺著享受高福利的西方人對中國的不滿正在與日俱增,尤其是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西方的傲慢無知和我國的積極進取形成鮮明對比。有意思的事,我們和西方正經歷相互看對方都是“土老帽”的時代。而越來越多的“排華法案”也正在醞釀,面對新時期的“對華歧視”,我們完全可以蔑視一笑。這也正是中國大國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