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韓良
小寒節氣了,老人言: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小寒是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季節,也是自然界當中“寒邪”最盛的時節。小寒節氣的到來,標誌著馬上開始進入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日子了。
每年一到這個節氣,許多朋友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老寒腿”要開始“作怪”了。會感覺平時膝蓋、腿部和足踝疼痛不適的症狀會加重,腿腳特別怕涼。
其中有的朋友是曾經腿上受過傷、做過手術,或者腿腳曾明顯受涼。比如膝關節骨關節炎、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些疾病,會隨著年齡增加,症狀不斷加重。還有一些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痛的朋友,這些神經壓迫導致腿部不適的症狀也會莫名加重。再就是有下肢靜脈曲張、動脈斑塊等 下肢血管“老化”問題的朋友,在冬季,症狀也會加重。明顯感覺即使在同樣溫度的環境,腿部比身體其他部位更怕冷。
這些問題其實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都早有總結和研究。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腎屬下焦,好多冬季腿腳怕冷不適的疾病,都要考慮脾和腎的功能。脾陽虛或脾失運化,腎陽虛衰,不能溫煦則會下焦虛寒,氣血不能得以推動到達四肢,則“”不榮則痛,表現為足底小腿,膝蓋冷痛綿綿,得溫則緩解。
還有一種情況是脾腎不虛,但下肢曾受過嚴重寒冷邪氣侵襲。這些寒溼邪氣留滯經脈,痺阻脈絡導致寒凝血瘀、脈絡不通,“不通則痛”,同樣導致足踝膝腿感到寒冷不適。
中醫理論當中一直認為人與自然相應,人要懂得適應自然界氣候的變化,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環境和大自然的環境相協調一致,取自然界的能量為身體小環境所用,又不受自然界風寒暑溼燥火這些邪氣侵襲。冬季主封藏,是人體陽氣內斂,腎精冬藏的時候。這個季節人體的陽氣耗散也比溫暖的季節更多。所以冬天的時候,腿腳冷痛的朋友要特別注意養生,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那有以上問題的朋友們在冬季如何調節生活習慣?在數九寒天要注意些什麼呢?在此,給您三個小建議:一練二養三理療。
一練:建議在天氣晴朗的中午時段鍛鍊,這個時候陽光充足,氣溫相對較高,午時也是一天當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午餐後適當的進行簡單鍛鍊。比如步行、坐臥位空蹬腳踏車、提腳後跟等下肢訓練。這些鍛鍊簡單易行,有利於借自然界的陽氣溫煦人體。有利於引氣血下行,增加關節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血液流動情況,防止下肢血栓。
二養:即注意保養和保暖,注意保養是指儘量冬季避免蹲起爬樓這些容易增加膝、踝關節承受重量,加重磨損的動作。同時尤其注意日出和日落時段的下肢保暖,因為在晝夜交替的時候,自然界氣溫變化較大,晨起和傍晚的時候更易感寒邪。在這個時段儘量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過度耗傷人體的正氣。
三理療:此處所說的理療其實不用去醫院,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三個理療建議包括:泡腳、艾灸和穴位按摩。我們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讓您的醫生幫您選擇一些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溫補腎陽功效的中藥作為足浴藥方,比如丹參、肉桂、伸筋草、桂枝等,煮開以後兌成適宜的水溫,藥浴泡腳。每天1到2次,每次15分鐘左右,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行氣溫經的作用。此處特別提醒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朋友,千萬不要追求“越燙越好”,否則容易加重腫脹,水的溫度體感溫熱舒適即可。艾灸和穴位按摩可以選則三陰交、行間、承山、足三里、委中、犢鼻這些穴位。以補法為主:手指點按穴位後,順時針環形柔和的按壓點揉這些穴位,感覺到酸脹舒適為宜。也可以使用艾柱溫灸這些穴位,可以起到溫通經絡,驅風散寒的作用。
只要掌握這些簡單的方法,養成一些好的生活習慣,“老寒腿”也可以輕鬆度過最寒冷的季節。等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再介紹一些適合春季選用的舒筋健骨方法,這樣咱們的身體做到與四時相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