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發現表明,南美洲繁茂多樣的熱帶雨林是由可能殺死恐龍的同一顆小行星撞擊形成的。
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我們的星球,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它也可能引發了環境變化。新的研究表明,最有可能消滅恐龍的奇克蘇盧布小行星撞擊也為亞馬遜這樣的現代新熱帶熱帶雨林奠定了基礎。
來自哥倫比亞各地岩石的數以萬計的植物和花粉化石顯示,這場碰撞發生在6,600萬年前,導致了熱帶雨林植物多樣性的急劇變化。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千葉化石,以確定小行星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發現,小行星撞擊摧毀了新熱帶雨林中45%的植物物種。白堊紀時期,該地區的森林是開放的,這意味著地面是向天空開放的。在這些森林中發現的植物是蕨類植物、針葉樹和開花植物的混合物。這種棲息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大型食草動物恐龍維持的,這些恐龍踐踏或吃掉了灌木叢中的植物。
在撞擊之後的數百萬年裡,一片封閉的森林慢慢出現了。另外,繁盛的植物是開花植物,針葉樹和蕨類植物要少得多。他們推測,碰撞產生的火山灰落回了幾千公里外的地面,豐富了土壤。這種富集促進了開花植物的開花,而不是針葉樹的近親。同時,大型食草動物的消失使樹冠關閉,增加了下面陰涼生境中對光線的競爭,使更多種類的植物得以生存。
這項研究並不是唯一一項顯示奇克蘇盧布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方式的研究。據6月發表的另一項2021年的研究顯示,碰撞造成的破壞也導致了大規模的海洋藻類水華,這是由撞擊塵和深海的營養物質提供的。這些研究表明,大範圍的滅絕並不是地球災難的唯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