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說過:
痰溼結於喉結之處,可能形成甲狀腺結節;到了乳腺,可能就是乳腺結節、乳腺增生;停於肺部,就是肺結節;還會在胃、肝、子宮等部位停滯,形成肌瘤。
我們都知道祛痰的重要性,在中醫藥方中,祛痰的方子也有很多,但在這眾多的藥方中,有一個祛痰方子不可不提,那就是被稱為化痰祛溼第一方的二陳湯。
二陳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很多人對二陳湯的藥方組成介紹都是: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四味中藥,但其實真正的二陳湯,是應該有生薑和烏梅兩味藥的,一共是六味藥。
我們先來說說半夏,中醫愛好者可能會發現,幾乎在所有化痰的方子裡,都可以看到半夏的身影。半夏溫燥性較強,可以化痰消痰,透過它的溫燥之性減少溼痰的生成,而對於已經生成了的,它又能夠把它祛除或者消散。所以它是中藥裡面治療溼痰的一個要藥,在這裡作為君藥。但如果是燥痰的話,就不適合用半夏了。
陳皮,常常用來與半夏配伍的一味藥。它倆的搭配可以增強整個方子的化痰祛溼功能,為臣藥。很多人以為陳皮就是橘皮,但其實它倆是不一樣的,陳,說的是陳皮陳久者良,陳皮一般須放置三至五年,顏色呈暗褐紅或暗灰黑。陳皮味苦,中醫講,苦能燥溼。所以陳皮主燥溼化痰,也是治療溼痰的要藥。
再來說說茯苓。茯苓味道甘、淡,性偏平。痰飲其實也是水溼之邪內聚而形成的疾病。茯苓能夠滲溼利水,就相當於我們用手去擰溼毛巾,可以把溼毛巾裡的水擠出來。茯苓可消除水溼之邪,從而起到消除痰飲的作用。滲洩水溼,那麼溼無所聚,痰便無所生,為佐藥。
為何加了生薑呢?我們都知道,半夏化痰功能雖強,但有個缺點,就是有毒性,而生薑可以制約半夏的毒性,並且它還能協助半夏完善化痰降逆的功效,為佐藥。
烏梅呢,在《神農本草經》中又名為梅實,有收斂肺氣的作用,與半夏、陳皮配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傷正,為佐藥。
最後一味甘草。甘草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潤肺,解毒的功效,用在此處可調和諸藥,潤肺和中,為使藥。
回過頭來看,二陳湯這個方子,可燥溼化痰,理氣和中,行氣散結,主治溼痰證。現在這個方子也被做成了中成藥,叫做二陳丸。
不過服用前,還是建議大家辯證之後進行使用,不要盲目用藥。畢竟二陳湯雖然化痰的功效強大,主治的卻是溼痰證,就是比較容易吐得出來的那種痰,方子並不適合所有人。
怎麼辨別是不是溼痰體質的人呢?
1、痰多色白,易咳
在中醫看來,溼痰的形成多和脾失健運,停溼生痰有關。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溼痰犯肺。溼痰的特點就是易咳嗽,痰多,色白。
2、胸膈痞悶,噁心嘔吐
脾運溼,溼困脾,脾運化失常則生溼,溼盛則困遏脾氣。痰溼聚於中焦,影響胃氣和降,就會造成噁心嘔吐的情況。痰阻氣機,則會胸膈痞悶。
3、肢體倦怠、頭暈頭眩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於溼,首如裹。”脾主肌肉,溼困肌膚則頭身困重。溼邪阻滯中焦脾胃,則水谷不能運化,身體就會出現乏力、四肢酸楚沉重等現象。
4、舌苔白潤,脈滑
痰溼體質的人,一般舌苔是白滑或者是白膩的,因為痰為實邪,所以脈象往往呈滑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