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感官知覺是非常靈活的,會根據行為和環境發生變化。當從主動感知聲音到被動聽到聲音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呢?近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追蹤小鼠大腦中兩種聲音處理的神經元回答了這個問題。
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團隊對這一過程進行了準確的描述。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小鼠大腦中四個不同區域的神經元活動,這些區域被認為參與了日益複雜的聲音處理任務。在實驗過程中,小鼠們要麼被動地聽到播放給它們的聲音,要麼主動地去聽這些聲音,以獲得這一任務的獎勵。研究人員發現,當在“主動聆聽”和“被動聽到”之間切換時,小鼠大腦中的大多數神經元的活動模式都發生了變化。雖然大多數神經元顯示出的變化可能與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有關,但其中一些神經元也顯示出與小鼠的喚醒水平、運動、獎勵的可用性或這些因素的組合有關的活動模式。大腦中的聽覺通路由許多不同的神經元組成,它們將聽覺資訊從耳蝸傳遞到初級聽覺皮層。研究人員所研究的聽覺通路的四個區域中,有兩個區域被認為在處理複雜性方面處於更高的水平。研究通訊作者、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神經科學家Tania Rinaldi Barkat教授說:“在我們開始研究時,我們懷疑這些區域是特別受聲音注意影響的區域。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注意力也改變了大腦區域的活動,之前人們認為這些區域只執行基本形式的聲音處理。”
這項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即使是對簡單聲音的檢測也是一個認知過程,它深刻而廣泛地塑造了大腦的工作方式,即使是在感官處理的早期階段也是如此。
注:此研究結果摘自《Cell Reports》,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來源:鞍山市科學技術局_科技資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