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特級教師李文在網上的知名度如日中天。在網上看到李文老師所上的一節四年級上冊的語文課《麻雀》,印象頗深。這節課在整體上效果非常不錯,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非常強,板書設計很合理,學生在上課之時的回答相當到位。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文老師把這節公開課上出了常態課的韻味。
在這節課中,李老師非常自信,這是一種屬於特級教師的招牌式的自信,這種自信寫在臉上,鐫刻在她淡淡的笑容之中,蘊含在她極其強悍的氣場之中。特級老師上的公開課,確實讓人如沐春風,但我覺得即便是特級教師,也要在備課上“做足功課”,以免崩掉人設。
在這一節課中,我發現李老師在語文教學方面存在的一些瑕疵,如果能夠稍微“校準”一番,李老師的公開課應該會更成功。
⑴板書中的箭頭標識有誤。
在李老師上課上到3分零6秒的時候,她初始板書的內容赫然映入我們眼簾: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保護小麻雀,最後老麻雀又嚇退獵狗,簡單的14字的板書加上3個箭頭,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就一目瞭然。
都說板書是最簡潔的教案,李老師的板書特別精煉,條理性也相當清晰。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樣的板書中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失誤:在“小麻雀”和“老麻雀”之間的一個箭頭,方向弄反了,李老師的本意是“老麻雀保護小麻雀”,但箭頭弄反了之後就給人一種“小麻雀保護老麻雀”的感覺了,這和課文要表達的本意“南轅北轍”,這樣的錯誤如果是出現在新教師身上應該沒多大問題,但出現在一個特級教師身上就讓人感覺匪夷所思了。
⑵生字書寫的筆順寫反了。
李老師在範寫4個生字的時候,我居然發現了她有2個字的筆畫筆順寫反了:“龐”之的第6筆應該是“乚”(書寫規則:先寫主筆“乚”,再寫“丿”和“丶”這兩個相對次要的筆畫),但她寫這個字的時候把第六筆寫成了“丿”這個筆畫;“軀”的第9筆是“丿”(書寫規則:先上後下再右下),而李老師在寫這個筆畫的時候則是寫出了“”,這是一種比較明顯的筆順錯誤。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們只要把字寫對了就可以了,何必去在意哪個筆畫先寫?如果真的都不按筆畫筆順來書寫漢字,那麼學生寫字的時候,各種奇葩筆順的字都可能搞出來,倘若寫每個字的時候反其道而行,比如從下寫到上,從右邊寫到左邊,從內部寫到外部,寫著寫著各種畸形的字都可能躍然我們的眼前,這種錯誤學生不該犯,老師更不應該犯,而特級教師更要在書寫生字之前備好課,而不是一切憑感覺而定。
⑶範字謄寫最好用田字格。
“四年級同學寫字的時候,要做到心中要有田字格。”如果李老師面對的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這樣的話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小學四年級還處於小學中年級階段,他們對每個生字的結構規律、筆畫特點還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你讓四年級的學生做到“心中有田字格”,試問又有幾個學生能夠辦到?田字格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學生明白每一個筆畫應該規範地寫在哪個位置上,每個筆畫的長度、力度、輕重應該如何把控,而用口字格就沒有這樣的優勢。在田字格中,哪個生字是左窄右寬,哪個字是左高右低,哪個字是左小右大,我們看田字格中的範字時一目瞭然。
而在公開課中老師在田字格中書寫漢字,更考驗教師的書寫基本功。在這節課板書的書寫方面,我不知道李老師有沒有藏拙故意把一些字寫得太過普通,但我覺得如果李老師能夠在田字格中書寫生字,應該不會選擇去藏拙,而是寫出讓學生眼前一亮的字吧!
以前教材中出現的作者和現在的語文教科書中出現的作者,李老師將兩幅不同的課本插圖拿出來進行對比,前者是個“小年輕”,後者是個六旬左右的老人。李老師在小結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原來教材畫的人不準確,因為屠格涅夫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1878年,這個時候他已經60歲了……”透過這個細節我們不難看出,李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還是相當嚴謹的。
我不知道這節課中,學生為何沒能及時指出老師在上課時所出現的瑕疵,可能是因為李老師的氣場比較強大的緣故。如果學生當時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我相信李老師一定會及時糾正教學中的那些瑕疵。
教材中出現錯誤,透過改版的方式可以更改過來;而老師上課的時候出現了瑕疵,我覺得也很有必要在後續的授課中加以“校準”並有所提高,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