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感知的基本原理是,當觀察者與物體的距離增加時,觀察者對物體的感知會以對數的形式進行壓縮(如不能區分開多個物體),使物體難以區分,這個基本原則也適用於自我意識。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個體對自我的感知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越來越模糊的行為學和神經學證據。該研究於近日發表在《PNAS》上,題為:Temporal self-compression: Behavioral and neural evidence that past and future selves are compressed as they move away from the present。
研究人員透過4項研究表明,自我感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模糊。在研究1至3中,參與者對自己在過去和未來不同時間點的一些特質進行評分。研究發現,參與者相對於現在對自己的認識,會混淆他們在過去或未來對自己的認識。在研究4中,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正面和負面兩種性格特徵,並要求他們選擇哪一種最能描述他們在特定時間點的感受,同時進行功能磁共振掃描。功能磁共振成像資料與參與者自我性格評定的結果一致:隨著時間越遠,過去和未來的自我認識會不易區分。
總之,這項研究提供的行為學和神經學證據表明,過去和未來的自我感知在時間上會被壓縮。就像空間中距離更遠物體的細節難以看到一樣,遙遠的過去和未來的自我是模糊的。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PNAS》雜誌,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來源:鞍山市科學技術局_科技前沿】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