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地球上最強大的5個有核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聯合簽署了一份《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宣告》,共同確認要避免核武國家間爆發戰爭和減少戰略風險,同時也確認,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必須要防止核武器進一步擴散。
這份宣告簽署的背景是《核不擴散條約》從1970年簽署之後,每過5年就要進行一次審議大會,檢查各個締約方的執行情況。因為疫情,原本在2020年舉行的會議被推遲到了2022年1月,所以在這次大會正式開始前1天,5大國共同簽署這麼一個宣告,算是對世界的一個表態,表明5國的反核擴散立場,也在重新宣告合法擁核權力是5大國的特權,確保自己的利益邊界。
從這份檔案的措辭裡我們能看出,世界秩序依然牢牢掌握在五大常任理事國裡,他們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起到了絕對支柱作用,他們在用實際行動維護著地球的和平。不過,另外一點來看,俗話說越缺什麼越要強調什麼,5常首次集體確認核戰爭不能打,也表明他們嗅到了一絲絲危險。總的來看,有這麼幾個危機。
一、5大國競爭加劇,火藥味漸濃;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各地的火藥味漸濃。區域性戰爭頻繁爆發,相對於冷戰時期的戰爭,比較麻煩的一點是各大國開始親自下場,不再是單純的代理人戰爭。在敘利亞,美俄軍隊甚至出現了面對面的場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上,美俄更加對立,2021年一度傳出了北約軍隊要開進烏克蘭,烏克蘭還邀請美國部署進攻性核武器的訊息。中美關係也是頻頻亮黃燈,美國在中國周邊搞軍事部署,頻繁挑釁,2016年雙方海空軍在南海曾經劍拔弩張,龐大的艦隊發生了嚴重對峙,幾乎釀成了衝突。
這些緊張的瞬間,一旦有戰略誤判或者操作失誤,都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嚴重後果。有核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爭,爆發可能是一瞬間,但是想體面收場,相對比較難。在這種危機的籠罩下,5大國確認有核國家之前不打仗,不打核戰爭,這分明是在嗅到了危險之後,各國進行了協調,共同作出的保證。競爭可以,掀桌子不行。畢竟,當前的國際格局是二戰後的勝利果實,5常都是既得利益者。
二、地區強國崛起,挑戰5常地位;
這10年中的國際緊張局勢中,有個特點,地區性強國開始嶄露頭角,地頭蛇想要有所作為,試圖掌握地區主導權。最典型的例子是土耳其、伊朗、印度、日本等國,而且他們毫不掩飾自己在核領域的野心。
當前的世界,合法擁核的國家只有聯合國5常,其他國家即便是擁有研發能力或者是已經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或多或少遭到了5大國的反對。更慘的利比亞,把5常得罪了個遍,最終身死國滅。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次在聲明裡,5國提到要防止核擴散,就是在強化自己的核壟斷地位,確保不會出現地區力量失衡的現象,保證5國對國際局勢的掌控力。
三、大國內部不穩,民粹政治抬頭;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警惕,當前世界各國內部民粹勢力抬頭,極右翼勢力呈現抬頭的現象。一些政客煽動民意,攫取政治利益。他們依靠強硬的立場、極端的言論獲得選票,同時也被煽動起來的民意綁架,做出一些非理性的選擇迎合選民是一個潛在的風險。
比如美國上一屆總統特朗普,傳言在選戰的最焦灼時期,軍方甚至擔心他會突然向中國發動進攻,美軍最高層給中方打電話保證會阻止這種事情發生。雖然還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但是這也反映出美國統治階層心裡的一種擔憂情緒。
再看2022年的法國大選,政壇極端民族主義的幾乎氾濫已成定局。獨立候選人澤穆爾的橫空出世使得右翼民粹主義再度被炒熱,也奠定了本次大選的政治基調。在民族狂熱的鼓動下,未來的法國政府會不會更加激進、極化,將受到關注。
這次的宣言中,五國避免直接衝突的表態,或許會讓各國增加對彼此的一些互信,即便在面對未來更加極端化的政府時,也互相有個底線,這或許是本次宣言的作用之一。
當然,我們回到現實,聯合宣言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實那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美國當前撕裂的政治現狀下,共和黨民主黨政策反覆橫跳,來回搖擺,誰知道下一屆政府會做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決定?誰知道他們的雙重標準能不能改一改?最簡單的一個事情,澳大利亞的核潛艇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對於我們而言,還是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本文獨家釋出於今日頭條,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