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外交官智答佳話(二)
陳健
【個人小傳】
陳健,上海人,196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英語系。1972年,被派往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1994年至1996年回國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兩年後,出任外交部長助理。2001年起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2007年3月卸任。
【智答佳話】
1995年8月,“95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參加會議的名曰“大赦國際”的組織企圖干涉中國的內政。在9月1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大赦國際”的代表借提問題之際提出了一個“請求”:“‘大赦國際’在世婦會期間,擬了一份有關婦女受到迫害的請願書。請願書中涉及兩名中國婦女受到迫害的內容。現在,能不能把這份請願書透過你轉交給中方的有關部門或有關人士?”
“請願書”一事是有人故意製造事端,如處理不當,馬上就會成為爆炸性新聞。該怎麼辦呢?既不能接受,拒絕又不能粗暴簡單,陳健計上心來,笑了笑說:“作為外交部發言人,我這裡是個‘出口’,而不是‘進口’。”此言一出,記者們都笑了,“大赦國際”的代表鬧個了灰頭土臉,只好以失敗收場。
同年,江澤民與克林頓在紐約會晤。會後,舉行記者招待會。有記者問:“中美關係是否已恢復到6月前的狀態?”美國助理國務卿洛德說:“這要看定義如何,但可以說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中方是怎樣認識的呢?這是一個不能正面回答的問題,對此,陳健說:“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古希臘赫拉克里特的一句名言,被陳健引用得恰到好處,使記者們心中充滿了驚奇和欽羨。
1995年8月22日,是鄧小平91歲華誕,適逢外交部例行的記者招待會。有個外國記者問道:“今天是鄧小平先生91歲的誕辰,我想問一下關於他的健康狀況的說法是不是還是那樣沒有變化?”還有不變化的事物?沒有呀!可是如果說有變化,那麼又該怎麼回答?這可真是個難題。沉思片刻後,陳健說:“變化當然是有的啦!”眾記者一聽,都豎起了耳朵,以為陳健要釋出什麼重大新聞,豈料陳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他又年長了一歲!”原來陳健剛才是故弄玄虛,大家都忍不住笑了。“當然,他的身體狀況是好的。”陳健收斂了笑容,又一本正經地補充道。
仍是在這次記者招待會上,有的外國記者硬把美籍華人吳弘達因從事間諜活動被中方逮捕驅逐出境和世婦會聯絡在一起,說:“法院選擇在這樣的時機——就是世婦會召開前期,宣判案件,兩者是不是有關係的呢?”“好像沒有關係吧?據我瞭解,吳弘達是個先生,不是女士。”陳健話音一落,臺下頓時笑成一片,而那個外國女記者則為自己的提問羞得滿臉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