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開啟,美國逐漸將其大部分的軍事力量從其他地區撤回,並投入到太平洋地區。而美國國內的智庫和媒體也是各種給美國出謀劃策,想要在未來可能的衝突中壓倒中國。但在最有可能爆發中美衝突的臺海地區,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卻指出了美國的多個短板。《國家利益》稱這些短板極可能造成美國在未來的衝突中失敗。
首先,《國家利益》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的位置分佈極不理想。由於太平洋地區都是島嶼地形,美國最接近的本土基地關島,距離中國沿海長達2500公里以上。如果美軍的飛機從這裡起飛,需要飛行數個小時才能抵達戰區,且需要大量的加油機的支援。面對數量已經形成優勢的中國空軍,美國可能會第一次品嚐到失去戰場制空權的滋味。
而如今的關島已經處在中國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內,也很難確保其安全性。而位於日本和沖繩的基地雖然距離較近,但中國能夠攻擊這裡的武器實在太多了,在戰時這些基地的機場,後勤設施恐怕都很難生存下去。為此美國計劃整修更多的島嶼機場,好在戰時將大量的戰機分散佈置,避免被中國的導彈一鍋端。
所以,《國家利益》表示,相比較其他軍種,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作用會更大。包括駐紮在日本橫須賀的航母打擊群,以及兩棲戒備群等等,都是第一波干預的主力。但中國海軍已經不是幾十年前那麼弱小的黃水海軍,而是已經成長為強大的現代化海上作戰力量。按照五角大樓的報告,中國海軍的作戰艦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居於全球第一位。
為了對抗中國強大的艦隊,美國不得不從遙遠的夏威夷,甚至本土派遣艦隊。而艦隊的航行速度有限,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能否在有效的時間內趕到戰區恐怕也是個問題。所以對於美國的領導層而言,預警機制非常重要。只有透過情報體系,偵測到中國的軍事行動的前兆,美國才能提前調集部隊前往前線。但隨著中國電子戰,網路戰,太空戰能力的增強,美國已經無法單方面維持自己的情報優勢,所以《國家利益》建議美國必須聯合西太的盟友建立完善的情報預警機制,如果無法先發制人,美國在西太的軍事行動一定會被中國步步搶先,最後失去勝利的可能性。(軍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