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婦產醫院母胎醫學科成立以來,除接診正常妊娠、各種高危妊娠孕產婦的建檔、產檢及救治工作外,重點收治複雜性雙胎、胎兒水腫綜合徵、胎兒溶血性疾病、胎兒貧血及各種胎兒結構異常等疾病患者。因為收治患者的病情複雜、臨床上較為少見,而且大多是輾轉多地求醫的孕產婦,這個過程中,她們大多充斥著焦慮、緊張、擔心、不安等複雜的情緒。因此,母胎醫學科的每一位醫護人員在追求醫療工作精益求精的同時,對患者的關愛更是細緻入微。
2021年5月19日,母胎醫學科門診診室裡來了一位特殊的孕婦,她忐忑地說:“醫生,我能不能加個號,這是我第四次懷孕了,都是嚴重的母胎血型不合溶血,至今沒有得到治療。我看到阮焱主任團隊救治類似病例的成功案例,特意從外地過來,求求你們,我想當媽媽”。由此,她在北京婦產醫院的就診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這是一條佈滿荊棘又滿載希望的治療之路……
她是少見的Rh陰性血型,僅佔人群的1%左右,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種類,該血型又被稱為"熊貓血"。如果準媽媽為Rh陰性血型,丈夫為Rh陽性血型,懷的寶寶為Rh陽性血型,會導致準媽媽體內產生針對Rh陽性胎兒血型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再次懷孕極有可能發生胎兒宮內溶血。
更為特殊的是,這位“熊貓血“孕婦曾做過3次剖宮產手術。在後兩次手術中,新生兒均因嚴重的不合溶血而夭折。一次次的期盼、一次次的打擊,多次的手術經歷在她心中留下了嚴重創傷。此次胎兒出現血型不合溶血的風險很大,孕32周時,與前兩次如出一轍,超聲提示胎兒在宮內再次有溶血及貧血的情況出現。在無奈的等待過程中,她抱著最後一線希望,跟愛人輾轉來到婦產醫院母胎醫學門診。
母胎醫學科阮焱主任見到患者,快速判斷出她的病情十分危急,為了改善胎兒宮內情況,有可能需要緊急宮內輸血治療,後續一系列評估及治療龐雜繁複,胎兒的現狀一刻也不能等了。當日,主管醫生與超聲科王莉主任取得聯絡,開闢綠色通道,為她完善入院前的化驗檢查。超聲結果顯示,胎兒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異常,意味著胎兒宮內重度貧血診斷較為明確,只有宮內輸血治療才能為後續治療贏得時機,孩子才有可能活下來。第二天,患者順利住進了母胎醫學科接受全面治療。
5月21日,由於該名孕婦病情複雜,O型Rh陰性血型血源稀少,院內組織新生兒科、輸血科、麻醉手術科、超聲科、檢驗科等科室進行會診,共同確定救治方案。當天,阮焱主任團隊為這位“熊貓血”孕婦進行第一次宮內輸血,這個過程中,大家的心情是緊張的,能否成功,誰也不知道。輸血後複查胎兒大腦總動脈PSV值較前有所下降,治療有效!
可就在2天后,複查胎兒超聲發現,大腦中動脈PSV值再次升高,胎兒血型不合溶血情況加重,宮內貧血嚴重,需要二次輸血。最讓人揪心的事情發生了,胎兒心功能也出現異常,患者的病情也在加重,各項指標均預示著需要終止妊娠。
此時此刻,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作為醫者,就絕不會放棄。院內多科室又一次緊急會診,用盡全力尋找孕媽媽和小寶寶雙贏的治療方案——剖宮產手術。27日清晨,中心血站備足稀有血型紅細胞,各科室通力合作,手術順利進行,寶寶完成氣管插管,臍動脈、臍靜脈置管,送進新生兒科繼續接受治療。
寶寶在新生兒科經過換血治療溶血、輸血改善貧血、光療退黃、改善迴圈、預防感染、合理餵養等一系列治療後,6月17日,各項化驗、檢查指標均好轉,體重達到2530g,可以出院了。
經過近1個月的治療,“熊貓血”媽媽和她的寶寶得到了成功救治。多次失去孩子的這對夫妻終於迎來了這一天,出院當日, 患者和家屬找到阮焱主任,激動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來,這是多年積壓在內心的傷痛,更是對醫護人員感恩的心情。
面對疾病,醫者對患者要給予信任、鼓勵、關愛和理解,病人把生命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勇於擔當、履行職責,不忘誓言、駐守初心。醫學是一門直接與人相關的科學,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中融入人道、人性、人文,把關心、關愛、關懷和尊重融入醫療工作全程中,也是醫學人文結合臨床實踐的倫理價值所在。我們將秉承老院長林巧稚精神,遵從“德、愛、精、勤”的院訓,為母嬰安全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
曹婧,北京婦產醫院母胎醫學科醫師,婦產科學碩士研究生。
醫學人文點評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讓人肅然起敬的故事,短短的文章體現了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為了救治“熊貓血”母胎血型不合溶血患者,北京婦產醫院母胎醫學科勇敢的選擇了一條佈滿荊棘又滿載希望的治療之路。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不僅體現了醫者的勇敢擔當,還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團隊合作的力量。北京婦產醫院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成立了母胎醫學科,也體現了醫者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醫學人文融入臨床的最好詮釋。
點評人:李淑娟
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