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車帝原創 彩麗美
[懂車帝原創 行業]【編者按】有人曾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站在2021年和2022年的交界點上,這句話又該如何去品?
寒來暑往年年年,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剛剛結束的2021年,汽車行業似乎已學會在疫情之下如何穩步前行,卻被一顆小小的晶片撞得東倒西歪。但,關關難過關關過,凌亂的步伐填滿的盡是無畏的想象,全年成績覆盤、跨界造車之局、自主高階之路、最新政策全覽、汽車缺芯展望......在跨年之際,懂車帝特別推出“過關2021,斬將2022”主題系列報道,此篇為系列報道第9期《“瘋狂”的特斯拉、“變天”的蔚小理,今年誰主沉浮?》
臨近春節,想要提車回家過年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加之今年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一年,晶片壓力之下,車市出現搶購潮。如果你正在為買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這些品牌中的哪個而糾結,接著看下去可以找到答案。
特斯拉年銷近百萬輛,交付量達“蔚小理”十倍
倘若2020年是電動汽車告別寒冬、逐漸回暖的一年,那麼2021年,則是行業二次爆發的里程碑。對於國內新造車勢力而言,2021年更是破紀錄的一年。
新年伊始,造車新勢力們相繼公佈了各家最新交付資料,2021全年,蔚來交付91429臺新車,小鵬交付98155臺新車,理想交付90491輛,相較2020年,三家大幅增長109.1%、263%、177.4%。
回顧2021年“三兄弟”交付量,在與理想、小鵬的對比中,蔚來的交付量波動是最大的。
2021年1-6月,蔚來一直保持銷冠地位,但從7月開始,蔚來連續被理想和小鵬反超,其中蔚來交付量於9月首次破萬,曾再次重回新勢力榜首。可惜的是,10月蔚來銷量再次下滑,環比暴跌超六成,讓蔚來在銷售增長幅度方面顯得動力不足。從數量和增速來看,2021年國內新造車最大贏家或許是小鵬汽車。
而從整個行業來看,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已從年初的8.28%上升至11月的19.95%,接近20%。
2021年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上升至19.95%
至於如此高增長的滲透率是何種原因?關注電動汽車的朋友或許瞭解,其實更多是來自特斯拉這條“鯰魚”。
即使“蔚小理”坐穩新勢力造車榜前三位置,但也並沒能如願進入年銷10萬輛的行列。而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卻已經年銷超過93萬輛,距離百萬年銷僅一步之遙。
據乘聯會最新公佈資料,2021年前11個月,特斯拉中國零售銷量達到25萬輛。有業內人士按此推測,特斯拉中國2021年的交付量或為27.28萬輛。
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交付30.86萬輛,打破了第三季度交付記錄(24.13萬輛),再次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曾預估的27.69萬輛。值得一提的是,其大部分銷量由Model 3和Model Y貢獻。
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達93.6萬輛,同比增長87%,距離“交付百萬輛”僅差6萬多輛(63828輛)。相位元斯拉2020年的交付量幾近50萬輛(49.95萬輛),2021年,特斯拉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交付成績,同時也是“蔚小理”各品牌年銷量約十倍,以及三家新勢力全年交付量總和的三倍之多。
如此看來,即使“蔚小理”的交付量在翻倍增長,但與特斯拉的差距卻也越來越大。
“缺芯”之下,艱難衝破紀錄
事實上,晶片荒或是影響造車新勢力交付的一大阻力,也是“蔚小理”和特斯拉銷量懸殊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理想和小鵬汽車都先後出臺了晶片減配的交付方案,以確保交付量。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2月5日,由於晶片短缺限制產能,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已擴大至198.2萬輛,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為1012.2萬輛。根據AFS預測,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累計減產214.8萬輛,佔全球總減產量的19%。
眼下,新勢力們爭相搶奪晶片,有些新造車企業的創始人甚至為此不得不去喝酒(應酬)。不久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何小鵬曾表示最近最焦慮的是供應鏈的問題,其中剛推出不久的小鵬P5受晶片短缺的困擾最大。為此,何小鵬甚至經常“打飛的”去喝酒找晶片(供應商),“誰能給我晶片,我就多請他喝酒”。何小鵬直言,有的全球企業可以透過從海外調晶片等方式緩解缺芯困境,但小鵬汽車沒有,“(解決晶片問題)估計還需要大半年時間”。
此前,蔚來在2021年第一季度創造出交付量新高後,當年5月就曾因晶片短缺問題暫停了5個工作日,彼時,對交付量造成了一定影響。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稱,蔚來汽車要用1000多顆晶片,“一顆晶片如果不能供應,我的車就沒法交”。隨後,合肥工廠在2021年9月底、10月中旬由於產能升級改造,再次出現了較長時間的停線。
但和其他車企相比,李斌顯得更有把握,在三季度財報會上李斌曾表示,“跟一般的汽車公司相比,(蔚來)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有這樣的能力(晶片大部分透過自研),我們解決了好幾次可能短缺的問題。”
據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在最近一份報告中表示,特斯拉強勁的業績表明來自中國的需求強勁,以及特斯拉在應對全球半導體短缺方面的能力。
馬斯克曾將2021年描述為“供應鏈噩夢”,儘管特斯拉每個季度交付量都增長,但其交付表現優於其他汽車製造商,部分原因是其工程師努力重寫軟體來適應他們能找到的其他型別的晶片。
2021年,對造車新勢力們來說,一面是破紀錄的矇眼狂奔,一面是晶片短缺的現實困局。
規模化陷入困境、亟待盈利
“蔚小理”和特斯拉的戰線還在持續拉鋸中,2022年的關鍵問題或許不是“蔚小理”能不能趕上特斯拉,而是“蔚小理”會不會被特斯拉甩得更遠。
2021年的最後一天,四部委卡點發布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基本可以用兩句話總結:1、在2021年基礎之上,補貼退坡30%;2、國家補貼政策到2022年12月31日截止。
有分析認為這是刺激2021年底新能源汽車購買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沒有了新能源補貼的“蔚小理”們,面對特斯拉的攻擊,到底還有多大優勢呢?
反應最快的特斯拉,早在2021年11月底就主動規避了補貼取消的風險。依據2022年的補貼標準,特斯拉將Model 3及Model Y的後輪驅動版價格上調了4752元。漲價後,Model 3後輪驅動版售價為25.5652萬元,Model Y後輪驅動版售價為28.0752萬元,配置資訊未變。預計提車時間也調整到2022年第一季度。
令特斯拉老車主們措手不及的是,2021年最後一天,Model 3和Model Y價格再次發生變化Model 3和Model Y價格再次發生變化:後輪驅動版Model 3漲價1萬元,補貼後售價漲至26.5652萬元;後輪驅動版Model Y漲價2.1088萬元,起售價漲至 30.1840萬元。至此,Model Y全系車型由於超過30萬元,不再享受國家新能源補貼。
回顧2021年,資本市場對於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反饋也差距甚遠。2021年全年,在美國市場,蔚來股價下跌35%,小鵬上漲17.5%,理想上漲11.3%,特斯拉上漲47.7%。
在資金儲備方面,2020年特斯拉就已經開始盈利,全年淨利潤2.96億美元,而彼時的“蔚小理”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據新勢力三強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理想汽車淨虧損為2150萬元,蔚來淨虧損為8.353億元,小鵬汽車的淨虧損是15.948億元,而特斯拉淨利潤16.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3.18億元)。
如今,汽車行業的邊際效應越來越明顯。汽車賣的越多,成本就下降的越多。在沒形成足夠的規模之前,新造車車企們仍然難以盈利。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張勇曾表示:“我覺得年銷量三五十萬輛之前都不要說自己是頭部,大家都是在為活下來而努力。”
因此,新造車企們除了追加融資資金,還需要規模化生產和銷量以降低成本形成盈利迴圈。
李斌曾透露,“蔚來從2020年開始,隨著交付量增長,毛利率也增加了,現在差不多是20%,特斯拉約為30%”。蔚來仍處於虧損狀態難以盈利。在規模這一塊,蔚小理顯然無法與特斯拉相提並論,甚至比不過比亞迪等傳統車企。
行業內的觀點認為,產銷10萬臺以上才算是量產。年銷量最高的小鵬汽車2021年全年累計交付為98155輛,“蔚小理”距離量產門檻都還差臨門一腳。
如此一來,為了加速提高規模,“蔚小理”們不得不將銷量再提上一個層級。
而在李斌看來,很多科技公司像華為、小米、蘋果,在汽車領域的計劃逐漸清晰,2022年大家開始埋頭苦幹,而行業的最終決賽,預計會在2024年、2025年開始,到時候會有根本性的行業格局變化。
當然,此時此刻的新勢力排名或許僅僅代表一時,因為誰也不知道像華為、小米、富士康這樣背靠雄厚資本的跨界者們正在進行著怎樣的潛在入侵?
雷軍曾在小米投資者日上透露,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預計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資金鍊、還是知名度,甚至產能方面,以中國目前的汽車製造能力和富裕產能,正在加速快跑入場的小米汽車完全不用愁……舞臺已經搭好,知名度已經打響,接下來就要看小米如何組建起自己的核心能力,攪動車市。
“蔚小理”會被特斯拉甩得更遠嗎
從產品結構來看,從2020年底開始,特斯拉就開始從Model S和Model X向價格更為親民的Model 3和Model Y調整。馬斯克作出預計,Model Y很可能成為2022年全球範圍內銷量最好的汽車。而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在2019年10月推出後甚至經歷了5輪降價。(2021年7月,Model 3補貼後起售價一度降到23.59萬元)
但和搶佔市場先機獲得的巨大利益相比,“割韭菜”的惡名實在不算什麼。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Model 3終於成為全球首款銷量破百萬的電動車。
而“蔚小理”中,小鵬P7作為其銷量主力,2021年全年交付60569輛,加上小鵬G3、P5則瞄準下沉市場,不久前釋出的中大型SUV G9,面向的是30萬-40萬元市場。理想汽車僅憑一款理想ONE支撐起整家車企,售價為33.8萬元。
事實上,自從理想汽車釋出了理想ONE以來,有關這款產品的爭論以及技術路線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也曾經多次在各種場合表達過對於增程式電動車的堅持,以及對於這一技術路線的堅信。
蔚來主攻的是中高階市場,目前有ES6、ES8、EC6、ET7四款在售車型,價格覆蓋35萬-60萬區間,其平均售價為43.47萬元。2021年底(NIO Day),蔚來正式釋出了旗下第五款車型——蔚來ET5,這是蔚來有史以來最便宜的車型。而其32.8萬元的起售價也讓坊間無數人認為,這款車將可以成為媲美甚至超越特斯拉Model 3或是寶馬3系的存在。
在生產端,汽車作為長週期、重資產的行業,生產研發需要持續重金投入。但在當前市場條件下,新車企短期內其實依然難以盈利。有行業人士稱,如果沒有足夠的產品線和銷量,車企不會選擇同時在多地興建生產基地。
2021年7月,小鵬汽車武漢專案啟動,佔地約1500畝,將建設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池、電驅等工藝車間,產能規劃為10萬輛。此前,小鵬透過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生產汽車的能力,該工廠年產能為10萬輛。
理想在2018年底就透過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並在常州投資20億自建工廠,產能10萬輛。理想最新財報顯示,其工廠正在改擴建,2022年新車間生產線完工後,年產能將提升至20萬輛。10月,理想稱將在北京順義建廠,對北京現代一工廠改造升級,將於2023年9月建成投產,投產後一期將實現年產10萬輛的產能。
在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中,蔚來汽車是唯一一家仍堅持“代工”生產的企業。2021年5月,蔚來宣佈已和江淮汽車、江來製造簽訂了聯合制造生產協議,合作時間是從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年產能擴大到24萬輛。
另一邊,根據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財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年化產能已大於45萬輛。特斯拉上海工廠正在進行預算12億元的擴建工程,預計2022年4月完成。擴建之後上海工廠將增加4000名員工,總人數達1.9萬人。
根據馬斯克在2020年釋出的推特,他預估特斯拉將在2030年前達到每年交付2000萬輛汽車的成績。而另外,馬斯克還曾表示,”七年內全球每年會生產超過3000萬電動汽車,六年也有可能”。
這就意味著,馬斯克的野心是讓特斯拉吞下全球三分之二的新能源車市場。在2021年底接受《時代》雜誌的採訪中,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已經生產了全美三分之二的電動汽車”。
為了應對特斯拉的一步步“吞噬”,“蔚小理”們也開始在歐洲北美等國家和地區開拓海外市場。就拿蔚來來說,自2021年進入挪威市場後,蔚來在NIO Day 2021 上就宣佈,2022年蔚來的產品與全體系服務將在德國、荷蘭、瑞典、丹麥正式落地。同時,蔚來計劃到2025年,為全球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者提供服務。
寫在最後:
2020年是觀望年,2021是調整年,2022年則是分水嶺,也註定是激烈拼殺的一年。對於汽車後市場來說,2022年也將是決定強與弱、上與下、生與死的一年。
這一年,蔚來ET7、蔚來ET5、領克09、上汽奧迪A7L、集度汽車首款車型等備受關注的熱門車型都將於2022年陸續交付/亮相。有分析師做出預測稱,特斯拉目前的超級工廠已具備年產超120萬輛的能力,2022年特斯拉的銷量將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增加至少40萬輛,預計全年銷量有望突破140萬輛。
據特斯拉最新財報顯示,其弗裡蒙特工廠已具備年產60萬輛電動車的產能;上海超級工廠的年產能也達到了45萬輛,單是這兩座超級工廠就具備年產超過100萬輛電動車的能力。
不僅如此,特斯拉得州超級工廠已建設完成,預計近期可正式啟用;而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同樣已具備投產能力,一旦透過最後的審批,這兩座工廠正式投產之後,特斯拉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增加40萬有很大的可能性。
總之,“糧草”無虞,市場將進一步迎來充分競爭。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這500萬輛新能源車裡,除了特斯拉外,留給“蔚小理”們的空間還有多少呢?